APP下载

加强成果转化彰显科研价值

2018-07-27李碧武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武汉市课题

李碧武

近几年来,武汉市基础教育科研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当前,在厘清区域教育科研现状的基础上,打通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彰显基础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已然成为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清醒认识基础教育科研的两种状态:实然与应然

基础教育科研真正的魅力在于创新与改变。其应然状态是:研究者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成果,并通过成果转化,有效解决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教育决策中的具体问题,提升教育实践者的原有教育观念、改变其知识体系,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难看出,教育科研的应然状态达成的前提是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那么,什么是教育科研成果?什么是成果转化呢?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是指研究者针对基础教育中的某种教育现象、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理论或实证研究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其科研成果一般可分為基础性研究成果与应用型研究成果。基础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以知识体系和观念的变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应用性研究成果以解决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教育决策中的具体问题为目的,其成果转化具有对教育实践直接指导或直接投入使用的功能。基础教育科研的应然状态的达成离不开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且其应然状态与科研价值紧密相连,一脉相承。

与其相较,当前基础教育科研的实然状态的确些许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教育科研成果仅停留在学术论文、著作等书面材料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现象;教育科研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区域或学校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足,部分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研究而研究的倾向;教育科研成果缺少广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缺少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的概括等。

如果说,应然状态是教育科研的终极目标的话,教育科研的实然状态则是其真实的发展情状。教育科研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在清醒认识武汉市基础教育科研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差距的基础上,我们找准了本市基础教育科研的“最近发展区”,并以成果转化为突破口,进行着一系列尝试。目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进行的市“十二五”教育科学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估、结集出版与专题展示等举措是通向教育科研应然状态的具体行动。

彰显科研成果转化的三大价值:创新、创造、融合

科研成果转化是基础教育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科研兴教、科学兴校、科研兴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科研为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创新、创造、融合是其核心价值。

以成果转化为契机,助推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是从具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范式变革,其成果的理论水平与知识创新水平较高。自上而下来讲,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观能对照研究的现实问题,并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或对策;自下而上来讲,其研究成果能将诸多个性化、碎片化的经验上升到系统化、综合化的理性认识,最终形成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的成果。

近几年,武汉市致力于高效课堂及有效德育两项工程建设,在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有效推动了区域基础教学改革。在有效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的过程中,武汉市教科院以此为契机,通过优秀教学模式评选及“小学高效课堂三走进”活动等,将高效课堂建设相关研究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在推进教学一线课堂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助推了武汉市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

以成果转化为支撑,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持续创造。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而成的教育资源既包括教学资料(教材、教案、导学案等)、教学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还包括教师、学生的素质。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彰显教育科研的创造价值。武汉开发区四中将“学困生”学习作为本校“十二五”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突破口,在推进《促进学困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结合本校学困生实情,集中全校教师的智慧,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非学习行为入手,研制了《学困生主动学习情况课堂观察量表》以及学案框架(包括导学目标、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当堂练习、反馈小结、学法指导六个环节)。开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和促进这些学生的主动学习,于是,整个课题研究在全校稳步推开。教师们结合已有教育资源,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本学科的系列学案,实现了由校本到师本,由师本再到校本的教育资源创造。而这些教育资源的运用在无形中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校越过发展困境提供了可能。

以成果转化为枢纽,促进教研、科研的深度融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应直面活生生的人,实现“人”的发展是其初心与归宿。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与区域教育改革相关、与学校迭代发展相关、与课堂生态建构相关,与师生成长相关。在此,我们需要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科学理念,鼓励一线教师开展以问题为先导,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今,试图将教研与科研完全割裂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科研价值的最大化。教育科学研究者主要以“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评”的思维路径开展研究;处于实践层面的教研思维路径一般为“怎么做→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教研与科研工作路径虽有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武汉市“十二五”优秀课题成果——武汉三中《“1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给我们诸多思考。“131”中的“1”是指“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重”这一教育教学理念;“3”是指情境创设、自学探究,互动研讨、梳理建构,训练反馈、拓展提升这三个课堂教学实施环节;最后一个“1”是指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分类传授、分层推进这一套运用策略。对于武汉三中而言,明了“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评”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用理性思维确定怎么做、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此时,武汉三中的这一课题绝非普通的科研行为,整个研究与实践的有序推进融合了教科室、年级组、教务处多个部门的力量,学校以成果转化为枢纽,实现了科研与教研的深度融合。通过研究与实践,不仅学校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实现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继续重视转化理念的价值引领,不断完善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从多重途径上开展成果转化探索,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与先导作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武汉市教育的科学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武汉市课题
科研成果转化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