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27王芳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普图书馆

王芳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在保存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知识、教育民众、传递信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云南文山州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为例进行了论证。实践证明,公共图书馆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普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普

文山州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10 545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83万余册(含电子图书),每年订阅报纸、期刊700余种,内设科普展厅、电子阅览室、图书流通室、报刊阅览室、期刊外借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学术报告厅、陈列厅、语音教室、视障阅览室等多种人性化公共服务设施,集借阅、参观、学习、讲座、交流、展示、休闲于一体,为社会大众提供平等、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免费服务,年平均接待读者23万人次。

文山州图书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后,文山州图书馆立足实际,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平台,把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文山州“科教兴州”战略,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扎实进行科普宣传、讲座、展览、培训等工作,为文山州科普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文山州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但也只是利用原先有限的馆藏科普资源来开展,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设施设备基本完善的服务平台。虽然一直在努力,科普工作成效并不明显。2013年9月,文山州图书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九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以此为契机,文山州图书馆把“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科普工作创新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并以此为重心,精心打造建设面积为535平方米的科普展厅,进行调研、规划、组织准备、实施、检查验收、开展服务等工作。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目的就是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推进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为文山州科学素质工程发挥积极作用。它是充分履行州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职责,多方位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示范作用,满足民众基本科学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文山州图书馆科普工作整体水平,带动全州8县(市)图书馆科普工作的开展与发展,整合资源,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进行,不断提高全州公民整体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积极努力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

2.加强人员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

3.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对建设资金进行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4.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加强与各方科普工作的联系合作。

5.把科普展厅、无障碍阅览室作为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陣地服务工作。

6.整合资源,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积极开展优秀图书和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

文山州图书馆被授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以来,立足实际,稳步展开推进。严格按照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管理要求进行工作,认真开展科普宣传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引导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氛围,为文山州科普工作努力实践探索。

1.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科普岗位工作人员逐步完善

依据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工作管理要求,首先,建立了符合本馆实际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其次,根据科普工作开展需要,设立专兼职科普岗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及对外服务工作,对参观体验人群进行操作指导、讲解等[2]。

2.科普基地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建成云南省内领先、文山州内首家聚声、光、电、力、磁、能、水、气、新材料等九个方面系列仪器组成的科普展厅。科普展厅以“声光魔幻、电磁探秘、数学魅力、运动与韵律、安全与健康、儿童科普乐园”等几大内容为主题,仪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将光的反射、声的传播、力的分解、电的产生、水的循环、能的转化、磁场变化等自然常识和科学原理以最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科普展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的场所,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和服务平台。

建设完成文山州首个无障碍阅览室,专为特殊群体服务。内容包括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名著赏析、健康养生、历史研究、少儿、评书戏曲等众多书籍种类,配备一键式智能阅读器、高清台式电子助视器、阅读放大镜、视障人专用电脑等一批帮助视障者有效阅读的专用设备,同时具备视障人无障碍设施通道。视障读者可在阅览室专机阅览,借助专用电脑语音提示登录访问国家数字文化网等各类资源信息[3]。

建设完成了用于移动网络宣传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在本馆网站开设“科普专题”专栏,在本馆电子借阅机上开展科普图书、期刊免费下载阅读及相关科普信息的检索查询服务。参与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整合资源,多方位开展宣传服务,定期推送服务信息。随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完成,科普教育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及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3.以服务为宗旨,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服务面广,凸显成效

首先,在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中,文山州图书馆积极与各地科协、学校、部队等方面加强合作,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与州、县科协合作开展了“中国流动科技馆”文山巡展、“文山州青少年科幻绘画展”等活动。积极与文山州电影事业管理中心合作,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科普数字资源等,在农村各放映点播放科普教育片。与民间组织合作,以“观、阅、听、做”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型公益阅读活动——“送故事回家”文山站活动等系列活动。广泛与学校合作开展活动,如与城区小学联合开展“书香满校园”“书香文山·领读者”系列活动,举办“中国字,中华情”硬笔书法比赛、“让梦飞翔”征文、“我的中国梦”演讲等。与部队合作开展活动,在边境地区麻栗坡县天保帐篷小学及解放军某部边防钢七连,开展“深情系边关”宣传服务活动,把图书送进大山深处的学校、军营。在报纸上设“科普专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推介。

其次,针对特殊群体,文山州图书馆不断探索实践有效的服务方法,努力拓展渠道,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如以无障碍阅览室为服务主阵地,利用助听、助视等设备,专为视障人群提供服务,在文山州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图书流通点,配备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提供阅读需求服务。在文山监狱建立“服刑人员读书活动基地”并举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向服刑人员赠送图书期刊。在文山市开化街道梁子社区,参与协办开展了主题为“爱在社区、共享阳光、共追梦想”的第四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牵手活动,捐赠文学类、科技类、实用技能类等图书。在文山州医院设立电子借阅机,提供各类电子图书的手机下载移动阅读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举办“残疾人电子商务普及班”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来自文山州各县(市)有一定学历(最低为初中)的残疾人,旨在让他们借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学习一些实用技能,自立自强,实现在家创业就业[4]。

再次,充分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动,在全州范围内积极进行宣传服务,是文山州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积极参与州委宣传部、州科技局、州科协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每次活动均准备科普知识展板、宣传资料等,进行了“加强应急管理,预防突发事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伟大的胜利”等系列挂图展。二是利用每年“三下乡”活动、图书服务宣传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全国科普日,以及元旦、国庆等各种节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服务活动。三是采用建立图书流通点方式开展活动,先后在全州范围内建立了图书流通点15个,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四是利用馆内软硬件设施设备及资源开展活动,举办培训班、展览等。五是以儿童阅览室为服务窗口,针对少年儿童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如组织开展了“指尖上的智慧”手工课、“神奇的魔术”和“我是小小故事大王”讲故事活动等。

最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同进行科普宣传服务。随着科普教育基地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图书馆除了注重利用传统媒体外,还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科普工作宣传服务,在本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电子借阅机上专门开设科普专栏。每次开展科普活动时,均及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制作了科普宣传册、科普书签、科普生活用品等进行宣传普及。

1.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努力争取省、州等各级补助资金,总计争取到科普专项经费100万元建设科普展厅,有效缓解建设项目资金短缺瓶颈。

2.应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如虚拟影像、遥感设备及模拟技术等,建成了省内领先、州内首家的聚声、光、电、力、磁、能、水、气、新材料等九个方面的系列仪器组成的科普展厅,让参观体验者直观地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

3.积极拓展为特殊群体服务的途径、渠道、方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建成文山州首个无障碍阅览室,满足视障人士等的阅读需求。

4.开设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定期进行推送科普知识。应用电子借阅机开展科普图书、期刊的借阅工作。

总之,文山州图书馆通过建设开放科普展厅、无障碍阅览室等,有效保障了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利用读书活动、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参与者学习掌握更多的生产生活技能,有效提升了综合素质。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科普力度和科普效率。项目的实施对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图书馆通过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质。对文山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社会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将会是长远的[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06-03/

20/content_231610.htm.

[3] 北京自然博物馆项目组.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手册[Z].北京. 2013(6).

[4] 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J].科协论坛,2015(10):37-38.

[5] 陈劲松.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云南图书馆,2015(1):11-12.

猜你喜欢

科普图书馆
图书馆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