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2018-07-27李际卫

关键词:公民参与

李际卫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注重经济优化、教育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民主政治体系同样是践行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以提升民主政治践行力为基础,构建科学的民主政治体系,将视线着眼于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之上,明确其践行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实际价值,认清其应用中需注意的具体事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协商民主理论应用的科学方案,促使其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指引中国民主政治建构方向。

关键词:协商民主理论;中国民主政治;公民参与;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35-03

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今,民主意识的觉醒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民主能力的提升若无法保证齐头并进,将造成民主践行效果的缺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此,注重民主政治的科学践行之时,落实民主能力培养,对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目前,着眼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贯彻与执行,将其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机结合,科学优化民主践行能力,有效扭转民主执行缺失,以积极、稳定、理性、科学的方式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体系,才能行之有效的贯彻民主思维于我国政治构建中,确保民主政治的实效化发展。

一、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价值

保证协商民主理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应了解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于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实际价值,对此,以优化政治结构、引导公民参与、强化政策理性三个角度出发,总结协商民主理论应用的价值如下:

(一)协商民主理论优化政治结构,促进民主政治能力

分析当前政治结构发展特征,政治分化是其主要表现。对此,美国著名政治家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中表示,分化是政治结构发展的准确表示,其预示着政治角色的革命性改变,是促使政府结构专业化、自主化的关键。在政治分化发展的过程中,新政治角色的诞生不可避免,其是政治主体能力提升的保障,意识民主政治发挥效力的关键。此外,新结构诞生的新政治角色,势必是新政治关系确立的关键,并为政治发展的再构奠定基础,保证政治结构优化与民主能力提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分化形成过程中,协商民主理论的推动不容忽视,其作为民主实现的科学理论,逐步影响政府机构的各个部门,促进政治分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民主政治能力。也就是说,协商民主理论是政治结构优化的助力,协助着民主政治能力提升。

(二)协商民主理论引导公民参与,促进民主政治运行

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于我国政治体系中,将可引导公民参与力度,增大民主政治的运行科学。具体来说,利用协商民主理论构架民主政治体系,将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途径,并促进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党委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以说,借助协商民主理论,无论是政治决策,亦是民生问题,都将真正实现民主参与,共同讨论的良好局面。此外,利用协商民主理论,也将推动政治重心的民本化,不再将政治思想束之高阁,而是使其成为国民素养中的重要一环,保证政治觉悟稳固国民基础,构建自由民主和谐社会的同时,加强民主参与的理性化、科学化与效果化。此外,协商民主理论引入民主政治体系中,将真正实现政治交流的双向化,不仅引导公民融入政治体制之中,并且促进公民与政治机构间的互信关系,以便民主政治运行架构与政治支持之上,以践行民主之意而为。

(三)协商民主理论强化政策理性,实现政策关系和谐

目前,在践行协商民主理论的过程中,其表现出的实际作用源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利用协商民主理论,将降低政治决策因个人私欲而产生的拟定偏差,能更科学的站在民主角度出发,为国民利益考量。当然,协商民主理论也打破了专家垄断言论的局面,为技术国民化奠定了基础,并以此消除私欲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民主践行的公利特性。另外,借助协商民主理论强化政治理性,消除人为私欲的基础上,政治局面将倾向于社会公利的维护与分配,并拉紧国民与政治机构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互信共赢,从而实现政策关系的和谐化,稳定化与发展化。总体来说,利用协商民主理论的践行,摆脱强权独断的隐患,民主利益最大化将不再是空谈,能践行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上。

二、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于中国民主政治的注意事项

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上,就现实而言具有实际的推动价值。然而,若想保证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价值凸显,以便其达到应用初衷,以下几点内容的有效规避不容忽视。

(一)协商民主理论不是政府扩张动因

协商民主理论的践行之本源自于民主思维的贯彻,因此,其是实现社会民主的保障,亦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政府机构在进行协商民主理论贯彻的过程中,对协商民主理论的认知不足,对民主政治的重视不够,可能导致其在践行协商民主理论中产生思想偏差,错用协商民主理论,造成应用失当。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一点便是政治分化的极限问题。政治分化虽然是政治发展的关键,但其分化出的政治体系间的协调与管理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政府借助协商民主理论达到政治分化的目的来推动政治发展固然重要,但以其为扩展动因,过度分化部门,将复杂化政治管理体系,不利于政治结构稳定。因此,适度且符合民主要求应用协商民主理论,是民主协商理论应注意的关键之一。

(二)協商民主理论不能走向无果而终

协商民主理论的践行对培养社会民主意识,推动社会民主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因此,落实协商民主理论,构建民主政治体系,是社会政治结构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是,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认知与践行成果差异,可能导致协商民主理论践行的偏差,从而造成形式主义的风险,不利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有效践行。此外,若不科学的、理性的、高效的认知协商民主理论,行之有效的贯彻协商民主理论,将造成民主政治权威性丧失,公民参与失灵等情况的产生。也就是说,在协商民主理论践行的过程中,杜绝形式主义,提升民主政治权威性,保证公民参与得当,是协商民主理论引导民主政治发展需关注的又一重点。

(三)协商民主理论不应成为强势代言

协商民主理论是民主政治的内核,是引导社会民主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协商民主理论应用的过程中,民主化构建是不容或缺的。对此,若想保证民主化构建的科学应用,强权实力的政治构建干预应受到高度重视。其实,就中国目前发展而言,民主意识构建不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在,因文化机构的教育力度不足,国民素质与思政思想的培养尚不充分,因此导致民主建设根基不稳,协商民主理论的践行受困。在此基础上,强权集团的个人利益考量,极容易影响协商民主理论的有效运行,造成了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不得不重点关注的又一问题。

三、协商民主理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方法策略

目前,在明确协商民主理论应用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价值前提下,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应用的注意事项,构建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科学方法,需注重以下内容的有效践行:

(一)提升党政机关的协商意识,构建广泛多层协商体系

针对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各项内容,在中国民主政治结构发展过程中,加强执政党与人民政协之间的沟通力度,确保党政机关于民主构建中的主动性,才能促进中国民主政治构建,保证民主政治发展。具体来说,以中国共产党为政策决定主体,以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组建政治协商主体,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性,并在人民政协协商载体之上,实现政治决策的科学讨论与有效构建。也就是说,在组建协商体系的过程中,执政党机构是不容或缺的存在,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参与也必不可少,三者在人民政协的基础构架上,研究、讨论、构建与推行科学的政治策略,才能实现民主政治的科学发展,民主体系的有效构建。此外,各地方党政机构也应围绕协商主体进行研究,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政策协商,以此来调动国民参与积极性,保证协商民主理论的逐步践行。

(二)完善人民政协的制度操作,实现协商民主规范运行

在构建党民机构协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落实协商民主理论,构建科学的民主政治发展策略,应注重人民政协制度的科学操作,从而支持协商民主规范运行,保证协商民主模式的有效构建。具体来说,实现人民政协制度操作的前提,应认清其于协商民主理论应用中的实际责任。注重其与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构成,并形成良好的送报、处理、反馈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开展高效、有序、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体系,并支持协商民主的规范化运作。此外,提升政治协商活动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确保其成为政府决策中不容忽视的必要程序,以此来构建科学的政治决策协商氛围,并激活协商体系的政治监督性,政治参与性与政治协助性,以此来保证协商民主运行的科学、规范与高效化。

(三)确保政协工作的有效公开,实现政治工作全民监督

协商民主理论的践行是构建民主政治的根本,而协商民主的践行,必定伴随着公正、公平、公开的运作模式。理性践行协商民主理论,势必要求政协工作的有效公开,接受广大民众监督,并确保其执行民众意志,实现民主期望。对此,在现代社会发展结构中,行之有效的公布民主协商进程,并吸收、接纳各方意见,优化与完善政治决策,是协商民主政治有效的开展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媒体公开政府决策,并接受社会公投、意见反馈,以此来实现的全民监督,推动者民主政治的实效化建立。总体来说,在现代社会发展体系中,仰赖互联网信息体系,政协工作开展更为透明,其公布信息的反馈也更为快速,不仅有利于调整政策结构,服务现代社会,并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国民思维优化,成为协商民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协商民主理论不断深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日趋完善,其在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维理念的同时,真正向民主化、共和化、发展化转变,将政治主导权递交于国民手中,确保政策决定满足国民的实际需求。只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國民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的现如今,行之有效的构建协商民主氛围,有效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还需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行。不过,鉴于国家发展的实际思维的科学化,针对民主建设开展的理性化,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中国民主政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依据协商民主理论,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必定会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科学化民主政治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越倩,马斌.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参政党建设——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视角的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6):131-135.

〔2〕邱家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技术路线的沿革及协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选举与协商”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大研究,2015,(03):134-138.

〔3〕朱勤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创新——基于政治文明发展的视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211-216.

〔4〕李炳烁.协商民主理论的当代发展与实践限度——基于我国基层政治兼容性的比较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39-145.

〔5〕陈安杰.一种民主范式的审视——国内协商民主理论的文献分析、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98-105.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