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呼吁长效机制
2018-07-27张晓利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MDT从由医生自发,到医院人财物支持,现急需国家建长效机制。
“消化肿瘤内科现收治一位39岁女性,腹腔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胰腺来源,伴有双肾异常强化灶,双肺多发结节,胸腹腔积液,目前临床诊断及治疗出现疑问,为尽快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请NET-MDT(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团队)成员明天进行多学科讨论。”
“收到!”“OK!”“准时到”。
这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NET-MDT微信群里申请MDT的一幕。随着MDT逐渐被接受,这一幕也是不少医院的常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北大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笑言,开展MDT不一定是特别牛的医院,但一家医院不开展MDT肯定不是一家特别牛的医院。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课题研究负责人高解春教授表示,MDT模式的价值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如,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而不影响科室利益?如何突破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现实羁绊?如何制定最优的绩效考核机制?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医院了解MDT开展的情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MDT进行时。
立下规矩
我国理念形成较早,尤其是肿瘤专科性医院的MDT文化植入较深,然而,MDT规范化起步相对较晚。
据高解春介绍,MDT讨论的病例一般都较复杂,是用单一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病例。而且,参与MDT讨论的医生基本上都是高级职称。最初MDT由感兴趣的相关学科的医师自发对某肿瘤/疾病的治疗进行学术讨论,共同发表学术观点,然后医院行政领导给予MDT空间、时间和政策上的保障,使之制度化发展。
于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些大型医疗中心具备相对成熟的MDT规范,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据公开资料了解到,各医院设置专门负责人,规定讨论病例的汇报格式,并有明确要求,比如患者的原始资料必须齐全等。
但具体模式仍有区别,且不同医院有自己的特色。
如,北京肿瘤医院采用的是专家推荐模式,即专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MDT。每个MDT科室均建了微信群,常驻专家均在群内。协作组对MDT讨论的病例设定了集中上报制度,由专人负责在微信群里组织相关事项。
沈琳以胃肠组MDT为例称,MDT每周开展一次,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同样是开展MDT较早的医院之一,目前有15个MDT团队。
据医务部主任兼外联部主任魏国庆介绍,该院门诊患者往往通过首诊医生发起申请,患者挂号后,由医务部组织开展MDT;住院患者则由主管医生发起申请,全院组织MDT。
魏国庆称,该院以固定专科、固定诊室、固定时间“三固定形式”的讨论方式为主,刚开始,以医务部牵头组织专家讨论,后来逐渐推行由科室自发组织。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目前有13个疾病开展MDT,每个MDT都有召集人。召集人不一定是科主任,而是对某种疾病有一定号召力的主任医师。
仁济医院的特点是,MDT召集人有许多自主权。据该院副院长张继东介绍,召集人有权确定MDT诊疗费用、参与专家以及绩效的分配。MDT后,规定诊疗意见会进入MDT共享数据库,供参与专家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包括随访,同样根据数据库信息进行。
在2017年正式开展MDT的四川省人民医院,目前,也采用专家推荐模式,但该院仍在衡量专家推荐模式好,还是患者选择模式好?
据医务部副部长罗树春介绍,不少综合医院选用患者选择模式,而专科医院更喜欢专家推荐模式。他透露,未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将下放部分权利给患者,以特需服务模式开展MDT,供患者选择。
纵览各家医院MDT发展历程,多个学科的医生对MDT是否感兴趣、能否谈得来、是否有平等话语权,以及医院的鼓励都会影响MDT的实施。而在物力方面,医院也都在积极为MDT的实施提供固定的场地及投影仪等方便大家讨论的设备。
收费不一
业内人士认为,一种耗时长、专家水平要求高的诊疗模式,在医生资源紧张、患者基数大的我国,若仅仅依赖医生们的认知,以及医院的人力、物力支持,想长久推广,似乎有些单薄。不少医院探索也恰好印证了这一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地方的多家医院采用了高于一般诊疗费的费用开放MDT号源。作为一种诊疗模式,而不是一项医疗技术,MDT的收费在国家层面没有可参考的依据。
据沈琳介绍,在MDT已具规模的发达国家,MDT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她认为,考虑到我国医疗特点,适当地收费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MDT应如何定价,参与MDT的专家又该如何分配绩效呢?囿于无国家层面的文件可参考,自然地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探索。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浙大一院,MDT统一收费800元。“国内有的医院按专家数确定费用,但考虑到有些疾病需要专家数不等,操作层面有诸多不便,故而采取了统一收费的方式。”魏国庆向《中国医院院长》分享着医院的考量。
据魏国庆介绍,这种收费方式在浙江很受患者欢迎。因为一天挂两个专家号很难,MDT一次就可得到很多专家的诊疗意见,且MDT的专家都是医院有名的专家。
那么,诊疗费用如何分配呢?“800元的分配方式为医院分10%,申请科室分10%,组织科室医务部分10%,其余专家平均分配。”魏国庆坦陈。
而仁济医院本着放管服的原则,医院赋予了MDT召集人更大的自主权,收费让召集人说了算。“一个MDT号有480元、580元、880元不等,由MDT召集人根据病种、影响力等综合评估后提出。”张继东称。
在该院,MDT诊疗费的50%归召集人,由召集人根据参加人员的情况分配。
“一个患者至少20分钟。一上午讨论两三个患者。对于大牌专家来说,这些费用微不足道。”张继东称。
据罗树春介绍,在四川省人民医院,MDT的费用按专家数来计算,每位专家90元。分配上,诊疗费用的一半给医生,即一个医生参与一个MDT,可以拿到45元。
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邯郸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不收取任何费用。邯郸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吉祥将MDT诊疗模式看作是成就医院疑难重症定位的良策。
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撰写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报告摘要》显示,MDT门诊挂号费平均为587元,且基本全部为自付,就诊费用较普通门诊偏高。普通门诊患者心理价位多在100元以下,明显低于接受过MDT诊疗模式的患者。
60%左右的MDT门诊患者认为本次就诊的挂号费基本合理;然而,认为MDT门诊收费合理的仅有不到一半的医生,15%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收费太低。
“一方面,MDT诊疗患者所花的人力、物力比单科诊疗要多得多。另一方面,MDT治疗结果也与单科治疗存在很大差异,几十元钱确实很难反映医生的劳务服务价值。”罗树春称。
其他采访对象普遍认为,开展MDT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博弈,经济效益是最不起眼的地方,成不了MDT坚持下来的动力,往往因该模式需求是多样化的,如提升患者诊疗、提高科室诊疗能力、教授带教、经验总结分享、维护医院品牌等。
而张继东认为,当下,应允许医院根据基础理念和路径的差异而探索多方途径,是中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使然。
绩效激励多样
既然MDT定价收费,明显背离医生的劳务服务价值,也容易挫伤医生的积极性,并不让MDT可持续发展,那么,各大医院在激励机制方面又有哪些探索呢?
据《多学科诊疗模式报告摘要》调查,发现67.7%的医院管理者表示在经济方面给予了奖励,但多停留在经济方面。其中近60%的医院管理者认为,目前的激励措施有效果;约30%的医院管理者认为,目前的激励手段对于鼓励医生参与MDT团队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效果。而近80%的医生表示,“无”或者“不清楚”参与MDT团队能够得到额外激励措施。
据魏国庆介绍,浙大一院专门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T多学科协作诊治管理软件,将原来纸质材料嵌入电子病历内。“这一软件清晰地呈现了MDT从发起、讨论、反馈、患者的转归的全过程,参与的医生都了然于胸。”
除了人力、物力的支持,该院每年评选医院的十佳MDT医生和主任。
在仁济医院,为表示支持MDT,医院报销早餐费用。同时,让数据说话,根据开展次数、效果、影响力、有无创新、有无上下联动等评价出MDT团队佼佼者。2017年,该院选出3个病种MDT,给予1万~2万元不等的奖励。
目前,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优化流程的方式,间接对MDT给予激励。据罗树春透露,该院一方面增加患者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将MDT模式以特需的方式开展,弥补费用的匮乏。
记者了解到,为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有的医院制定了奖惩机制,参与的奖励200元,不参与的扣200元;若本是内科患者,MDT后须到外科治疗,所产生的绩效两个科室平分。有的医院会增加一倍MDT诊疗费用给医生。
67.7%据《多学科诊疗模式报告摘要》调查,发现67.7%的医院管理者表示在经济方面给予了奖励,但多停留在经济方面。
呼吁四维度发力
目前的现状是,无论对患者对医生,还是对科室对医院,MDT都展现出了正能量的一面,当之无愧是助力医院发展的良策。
然而,它的实现又与当下我国患者基数大、医疗资源紧缺冲突明显,如何能让本就繁忙的医生积极参与MDT,如何让更多疑难重症患者享受到这一模式,是医院管理者关心的话题。
作为国内最先推行MDT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学者之一、MDT专委会主委,沈琳认为,若把MDT变为制度化、常态化的东西,政府部门应明确管理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医生本来就是爱学习的团队”的特点,希望国家卫健委能有一套管理制度,虽然MDT作用的呈现是缓慢的,但有长远价值。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需要建立多维管理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医院支持和激励、医生意识、患者的筛选标准多个维度发力。
专家呼吁多侧重于如下方面:其一,呼吁政策上的支持,加强宣传,增加MDT意识。因目前MDT病例数在医院总就诊量中占比仍较小;其二,要使MDT能在我国良性运行下去,国家必须建立相应的合理收费体系;其三,呼吁医保报销。
张继东分析,与传统诊疗相比,MDT减少了患者转科的麻烦,从而缓解了患者多次跑医院、费用多且乱的现象。总体算来,患者的就医花费是减少的,节省了医保资金。
MDT考验着医院管理者的认知。张继东认为,医院需制度、绩效、质量控制、监管、信息共建共享等方面搭建平台;对于MDT团队,须着眼于团队机构的分工、管理及团队文化建设等;对医生的管理,应培养其MDT意识;对患者制定纳入标准等。同时,MDT还应与信息化结合,发挥数据的力量,提升临床研究。
他很欣慰,仁济医院能如此重视MDT,搭建MDT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