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嵊州华堂九曲水圳琐谈

2018-07-27

浙江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埠头村民建筑

宋 源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嵊州华堂古村地处金庭卧猊山脉,是书圣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村里残存的九曲水圳,传说是明初由石氏太婆捐资建造而成。水圳长357 m,宽1 m左右,用当地鹅卵石砌筑;呈“弓”字形,沿途有明沟、暗渠、埠头、池塘、水井等;自平溪江归水口导入,由东向西流经全村,后分两路注入村西农田。华堂村中的水系结构见图1。

1 羲之形制:曲水流觞与九曲水圳

华堂地界,曾是书圣王羲之(303—361年)晚年隐居金庭庄园的一部分。在桐柏金庭王羲之度过了一生最后六年时光,享受淡泊、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王氏后裔为纪念先祖,通常会在园林设计鹅池、墨沼、曲水等形制。据《金庭王氏族谱》记载,九曲水圳是王羲之三十九世孙王普(字时周、号蕙庄,石氏太婆曾孙)蕙庄书院的园林遗存,距今约600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山阴学者朱纯(1417—1493年)顺访书院,作《蕙庄记》云:时周“慨兰亭之迹既泯,方将引流构亭,以复其旧。又不敢比似先达,故不曰兰亭,而曰蕙庄,志谦也”[1]。

九曲水圳,虽为蕙庄书院曲水流觞之遗存,但并不意味其曲水流觞是华堂最早的园林形制。史说猊峰书院是王氏第一所书塾,由朱熹门生王恺(1163—1219年,字舜臣,号水牎,王氏二十九世孙)所建。号曰王氏书塾,为教育子孙承继羲之文化传统,在书院内按曲水流觞的形制布置园林。依此猜想并推测,华堂的荷池、九曲水圳该是猊峰书院的园林旧迹。《蕙庄记》谓之“以复其旧”,亦指王恺猊峰书院时已有曲水存在了。

自明代以后,王氏人丁大增,进而在九曲圳上始建农舍。原来二三米宽的沟渠,被墙基、巷弄修窄;水绕户而流,穿屋而过,九曲回肠。华堂九曲水圳与园林曲水流觞虽具关联性建构,但其形制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园林设计。村路边大大小小的水渠,村民把它们分成水圳和沟渠两大类。水圳与引水灌溉农田的沟渠纵横交错;水系的功能、结构和乡村田园文化融合到了一起。这恐与王羲之晚年金庭庄园的田园生活相关。传统乡村的建筑是从地域文化中原生出来的东西,几乎每一个建筑都可以找到自己躯体的文化之根。

2 空间结构:二元组合与道法自然

乡村空间结构往往同理水关系相联。村民多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水源,挖沟筑渠, 水路相生,连接各家各户。华堂人在平溪江上筑起三道水坝,引水入村,圳渠走街串户,出村后灌溉农田。水圳的大曲小曲,弯弯曲曲的路径显现出来的二元组合结构犹如织体的一个系列,成为一道道法自然、宛若天工的乡村风景。

2.1 高与低

理水,顺着水的自然走势因势利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2]。水流分段分层而下,部分渠段会出现较大坡度,潺潺溪水瞬间形成急流,泛起浪花朵朵,水声顿时也哗啦哗啦地轰鸣起来。高低组合,顺势而布局,有利于引水、排水畅通;因地制宜的理水技艺,是对当地最原始地形高低结构的记忆,整山理水真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诗人张躁语)。

2.2 大与小

水圳沿途大小不一的水埠头,除了转角埠头较大在10 m2左右以外,那些直接利用水渠嵌入的水埠头一般都很小。因埠头和路面产生的围合感,使得原本笔直的街道发生了某种变化;那些水埠头所形成的场所实际比原本的范围要大些,小尺度的水埠头变成了一个包括其周围街道和民居在内的较大的场所。小中见大,实中有虚;空间尺度的自由转换,引人入胜。

2.3 曲与直

九曲圳曲直存“尚曲”文化内涵。一渠清流“蹊径盘且长”,在直线的乡村街巷空间,避免了一眼望到底的单调枯燥。受水流曲线导引,建筑外墙凹凸有致,巷弄空间收放急骤;一路宽窄、长短变化多端,扑朔迷离。与自然亲近,不规则形体或更适应自然的规则,曲折间虽“只见片段,不见全型”,但身体仍能感觉到村落整体结构的存在。

2.4 显与隐

整条圳渠在村中是一个与街巷、房屋相互纠缠的结构。水圳时显时隐、捉摸不定。沿街巷边的水渠,相隔数步敷设的水埠头,圳的头与尾以及编结村中水体织网的轴线都是显性的,进入村落各户水圳的各类埠头和房间灶间的揭盖可见的水圳则为隐性的,它们分别构成了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生活态中内外空间,或藏或露,呈现出一种生存和建造的自然情趣。

九曲水圳对华堂村的重要性是根本的。水圳全程穿越了8条墙弄,建有几十个大小、形状各异的埠头,灌溉着良墅畈、义供畈、圳西畈等一千多亩田地,它关照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过程,时间中伸展出系列空间样态,空间特点和空间效果。见图2。其结构表明,不能把那些有形特征,说成是点、线、面等抽象几何学元素,相反,“应当被理解为图形中表达的‘存在方式’”[3]。

图2 扩大实际空间的若干水埠头

建筑把人对世界的想象空间化了。非线性空间形态师法自然,是使用者自我规则的重构;其格调显得淡泊、恬静、含蓄,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正如王澍在阐述“自然之道”中所说:“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学习,使人的生活回复到某种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其“整个建造体系关心的不是人间社会固定的永恒,而是追随自然的演变”[4]。

3 生活样态:水圳情趣与诗意栖居

建筑只不过是生活方式的“有形表达”罢了。九曲水圳的建造和实存与华堂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圳水具有饮用、洗涤、排水、泄洪、消防、灌溉等功能,守护村落并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九曲水圳与居住在其周围的村民相互照应着,水圳的情趣自然融入村民的生活世界,生发出一个个片段式诗意栖居的美妙场景。见图3。

片段一 圳水沿双塘边房子的墙角流过,一下从宽阔的场地进入到了两堵高大墙体间的狭小空间。墙体和屋檐按水渠的形状、体态向天空挤压出了一条细细的玉带。两墙间的溪流上有一小小青石板桥,桥的一边开着个门洞,门洞里面是农家的别壶天地。

片段二 一条东西向小路上的水圳,弹石路和水圳形成了一个凹字形。水圳边一房屋墙脚下开了个口,水流顺即闯进农家院子。不知怎么,院子把水悄悄地藏了起来,所能看见的只有裸露在天井里的水埠头。至于水从何处再流出来回归路边圳渠,那根茎状般的迷宫结构,茫茫然不得而知。

片段三 房屋前面的弹石路中间,安放了几块石板,两边建有一大一小两个水埠头。圳水从石板下流入另一边的住家。住家灶间的木架碗柜下,又冒出一个水埠头,旁边摆着一口水缸,还有一大堆放着待洗的蔬菜。引水入户,方便生活,村民自己动手、自发营造,各显神通。

片段四 水圳台门里的埠头在外墙的内侧,埠头上一块条石将其一分为二。一正在擦身的男子站在水里,将院墙权当遮挡屏风。洗菜和洗衣服的妇女们以条石为界,在埠头内占据各自区域,石板或摆放物品,或当搓板洗衣。她们的孩子在水埠头里跳进跳出、攀爬玩耍。埠头内组构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片段五 沿前街的水圳,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水埠头。水埠一般不大,但在转角,岔口处的埠头要大些。大埠头的两边都有台阶,常成为村民扎堆劳作的地方。老屋檐下的小竹椅,巷弄的两边条石凳供人坐着喝茶聊天,他们会不时转头和在水埠中洗涤的人说些什么,真的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自在。

片段六 更楼外的农田上近几年都建起了新房,这一段路面和水圳都变宽了,使得水埠头的安排也更加自由。村民在水圳边放点石凳供人休息,空地上种上一些菜苗花木;有的埠头两边摆着废弃不用的石磨盘,让人坐坐或作洗衣平台。从此地圳水向前流去注入农田,灌溉作物,回归自然。

在华堂村,水圳和沟渠影响着乡村的建筑存在、生活存在、社会存在,构建起了整个村落并引导着村落结构的变化。水圳在内外空间的转换中,串联起了村落内部诸要素;在保持村落结构整体性的同时,与周围环境也发生相互作用。如上所述,水埠头作为水圳中的一个特殊的空间,人的身体与埠头之间关联性触摸,有时候哪怕只是埠头的一块石头而已,也能在那些不同石头的细微特征中读出生活所留下的种种差异和丰富的痕迹。生活永远是琐碎的,水圳情趣与诗意栖居的生活样态,展现出一个差异性极其丰富的世界。建筑是可以叙事的,而且如同罗兰·巴特说的,它能把“全部语言都吸附进去”[5]。

4 结 语

总之,华堂的九曲水圳如诗如梦的画境,是文化的、自然的、生活的。

所谓文化的,无须太在乎流传下来的与王羲之相关的那些故事。其实,真实存在并非指向原初,因而不等同原真版本,它是在不同时期演变中真实的叠加,蕴涵文化人类学的意味。九曲水圳,日积月累地把地域文化融化在自己的躯体中,使之成为地方文化最真实的存在。

而自然的,应该把传统乡村看作一座大园林。在那里,建筑与景观的区别已经不存在,建筑往往就是景观。所有的存在物,本质上都是自然形态的生长模拟,共享着一种互通的“自然形态”。 九曲水圳“有如自然”的存在、自然天成的真实,只有建筑、人类与自然一起唱和、和谐相处,才是重要的价值所在。

至于生活的,乡村建筑与生活在里面的人关联着并相互照应,互为一体。“建筑也构成了‘生活的世界’整体的一部分”[3]。自身生活方式建造起来的九曲水圳,是对其生存方式的贴切理解和生动模拟。而生活世界的“有形表达”如诗如画般地展开,最需要的或是建筑意识,一种道法自然、追随自然而然的秩序、自然而然的演变、自然而然的和谐的生态营造自觉。

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九曲水圳也基本修缮恢复成了原来的模样,而且,华堂人为保证“水清人清”,在原新合公社华堂大队的六条保护水圳公约基础上新立七条水圳公约。“乡村建筑过去与现在的差别,也许能推断一下它的未来”[5],传统不只是回忆过去或记录过去,总是面向未来的。建筑、自然与人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向传统乡村学习,就是要形成三者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传承地域文化中原生出来的特色,重建充满自然山水的诗意世界。因此,九曲水圳的规划、保护、改造和利用还需做更多的事情。除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确保一圳清澈山水以外,还应在修缮与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九个大“曲”埠头,以及一些小曲的灶头、门口、天井小埠头时,注重传承创新其样式和功能,把九曲水圳现实态的村民生活情趣、乡野生活小景展示出来。“人的位置居于大地和天空之间,谦恭地使用,诗意地栖居。”[3]

资料来源:

图1~2:作者自绘;

图3: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埠头村民建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故乡的埠头
故乡的埠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故乡的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