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的灵感

2018-07-27程子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扇子家具苏州

记者 程子

与苏州园林一起名扬天下的,还有苏州的工艺。从宋锦到家具,从盘扣到苏扇,匠人们把心血与创意共同注入进了这一件件珍品内。从历史上到今天,苏作工艺总在不知疲倦地汲取能量、精华,期待有朝一日能厚积薄发,重焕新生,完成生命中的每一次绝美而壮丽的质的飞跃。

这样的创意绝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种内在的升华。

苏作工艺里的文化支撑

苏作很早就闻名天下,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成了一座工艺之城。

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他的《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盘者,以沙水涤滤,泯其痕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蘇作。”

且不讲富庶繁华下,匠人们自觉自发地集中,自宋以后,历经元、明初,至明代中晚期,苏、吴之地雅俗合流的文化特征逐渐成熟,使它成为了文人意识世俗化的产物。作为江南文化、江南手工技艺的典范,苏作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人文和人才支撑。

明式家具是苏作工艺里美学与创意相结合的代表

与此同时,苏州的手工业,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上百年前甚至数百上千年里,苏州的匠人们反复地在专诸巷、滚绣坊、皮市街等大街小巷里讨论、思考、设计、尝试过。

唐宋时期,苏州已是全国有名的手工业城市,有漆作、木作、砖瓦作、竹藤器作、冶坊、塘坊、金银作等手工作坊。到明清时代,苏州经济更为活跃。大江南北的工匠纷纷流入苏州从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门类增多。这或许说明,手工业并不是完全纯粹的,苏作里面可能加入了广东、扬州、北京等地的元素、设计,或各地新研发的技艺、潮流,最终融合得更加精益求精,大量的私人订制,且款型设计受皇家专利保护,不得外流盗用。这一时期的苏作,已完全是北京设计,苏州制作。我们猜测,皇帝的定制虽不可外流,但那些设计创意肯定深深地留在了苏作匠人们的手作记忆中,继而产生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作、制作变化。

与园林同根的态度创意

然而说到创意,在姑苏,它是藏在每一个角落的。不只在文人手握的扇子,佩戴的玉器上,甚至在他们所居住的园林中。这是一种相通的文化,也是一种相通的态度。

在细节中体现创意,正是姑苏工匠的智慧

园林,是把中国美学中所有的东西集中起来,每一个细节分出来就能成为一个分支,在整体形成一种美。苏州园林更是如此。假山、水池、亭台楼阁,都有独特的讲究。而一套明式家具不也是如此?

更何况,苏州园林当然不止是一座园子和里里外外的器物、点缀,它还代表着一种生活,一种性情,一种态度,一些理想。从某种角度而言,苏式生活里就是处处充满苏作的味道,到处是苏作的影子,至少是精细的,不紧不慢的,内敛含蓄的。人器不分,苏式生活与苏作,大体亦是如此。

在节约中产生创意,园林、家具,都一样。

历史上,无论是黄花梨、紫檀还是红酸枝,无论是漂洋过海,还是从内陆跋涉而来,苏州都并非其第一归宿。这些珍贵的材料或进贡朝廷,或在广州被大量消耗,留给苏州的真的很少。正是因为来之不易,所以那时的工匠对待自己作品都会十分谨慎,尽可能把木质纹理整洁美丽的部位用在表面。在结构设计上,每一根木头都要“物尽其用”——减一根便会散架,增一根便成累赘。

注重精打细算,也促进了苏作家具工艺的不断精进。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优质硬木薄板;小件器具更是精心琢磨,小块碎料拼接的构件常见,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且费工费时,但都能保持美观,天衣无缝,其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而将这些木材能够巧妙连接在一起的,便是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核心——榫卯结构,甚至说它是家具的灵魂也不夸张。因为家具用料要尽可能地“省”,其承受力和拉力自然就变大,咬得也紧,这就只能在榫头上下功夫。

可若没有智慧,又怎能生出这样的创意。

物件里的那些精妙绝伦

然而,总是在工艺品里抠创意,不免使得重点发生了偏移。创意,是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所发觉的惊喜。在当代,在欣赏这些已经与生活相结合的物件时,我们要用欣赏而非“挑剔”的眼光来对待它们。

毕竟苏州的工艺品太多,随便指一件,就能道出它的工艺与创意。小到服饰上的盘口,就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古代手艺人的智慧在细节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盘扣不是一个装饰物,而是有了更多实用功能,可以当挂件、摆饰,除了衣服,可以搭配你身上大多数物品。对于旗袍设计师来说,将盘扣的设计独立出来,让它离开衣服,依旧惊艳,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根盘条,弯曲盘绕,花式与扣结可以变化多端,或是写意,或是写实,可以幻化成浪漫的花式,也可以变幻出传统的吉祥图纹。它不是“绿叶”,是体现精致的真正艺术。

再如夏天的扇子。男人们摇曳起一把竹折扇,上面许是还飘着名家的墨香,而女眷们,自然亲睐的是散着幽然香味儿的檀香扇了。苏州文人扇最有名的就是水磨扇骨,正如苏州昆曲的水磨腔一样,温润、软糯、没有火气。一截寻常的竹子,在制扇师傅的手里,是有温度和情感的。写扇面,裁扇面,穿小骨,粘大骨,裁扇边……对制扇手艺人来说,一步都不能马虎,要掌握其要领,还要让每把扇子都与众不同。

夏天有扇子,冬天,园子里的室内要有铜炉。铜炉皮色润和,古色古香,充满灵气。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文人雅士把焚香、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而苏州风土清嘉,文化繁盛,工艺超绝,其中明清宣德炉作为中国铸造冶炼工艺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器型的寓意,线条的审美,材质的配伍,铸艺的精微,款识的别致,都堪称炉中之尊,香炉之神。触手铜炉,双手盈盈可握。爱炉之人点燃檀香,思绪悠悠,遥想从战国时期古人就焚香熏衣,临香抚琴,那情形那感觉应该就是宋代陈去非《焚香》诗中所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玉雕、刺绣、乐器、服饰……苏州的工艺品似乎看也看不完,而那些创意的灵感,都藏在了365天的美学生活之中。

从扇面到穿小骨,手艺人唯有每一步都不马虎,方能让手中的扇子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扇子家具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这些都是扇子吗
糖?扇子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扇子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