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融入 能致富 解难题
——贵州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

2018-07-27唐嘉阳

当代贵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民易地民族团结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唐嘉阳

贵州省民宗委贯彻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省九个市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试点,覆盖搬迁群众8916户35827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24264人。

“近年来,贵州省民宗委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在全省九个市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试点,着力在帮助搬迁后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上主动作为,社区民族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5月31日,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平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说。

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结合贯彻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2016年起,省民宗委部署在惠水新民、榕江丰乐等10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开展民族工作试点,覆盖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8916户35827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24264人,占试点社区(村)人数的67.73%。通过试点,民族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取得可喜成绩。

促进民族交融增进民族团结

“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共筑小康梦,齐唱团结歌。”走进惠水县新民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作为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的6个移民社区之一,新民社区目前已安置搬迁群众998户4156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69.3%。

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新民社区从爱党爱国爱集体、讲文明讲伦理讲节约等10个方面,制定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守约》。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微信群、社区网站,促进搬迁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极搭建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平台,鼓励搬迁群众以少数民族节庆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促进社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

去年春节,新民社区在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集体过大年活动,“欢欢喜喜迁新家”“扭扁担”“亲情接力”等趣味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踊跃参加。各民族群众还自编自演了唢呐吹奏、芦笙舞、山歌对唱等民族特色节目,场面十分热闹。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惠水县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咏梅说。

除惠水外,全省其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民族工作试点也各出实招。

铜仁市万山区冲广坪社区建立了群众说事室,社区居民常聚在这里拉家常、交心谈心;建立舞蹈排练室让搬迁群众有地方开展土家摆手舞、侗族鼟锣、苗歌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

榕江县丰乐社区组织举办“果意盘”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节,来自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用各自民族的歌声和舞姿,一起展示传统民族文化。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工作各试点积极搭建平台,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让各族群众在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了解,在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增进认同,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团结。”贵州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石松江说。

帮助群众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不用肩挑背扛,挣的钱还比种庄稼多。”正在惠水县新民社区内扫地的环卫工人杨胜泉也是该社区居民,2016年从断杉镇翁子村搬进来后,从事社区保洁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

“我们在社区安排了150多个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工作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在社区内就业。”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介绍。

社区建在园区内、企业入驻社区,是惠水县帮助搬迁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助其增收的一项创新举措。

“以前在沿海打工,最怕家里有事。回家一趟,时间长、路费贵,劳心劳力。”2017年7月,新民社区搬迁群众杨福英结束了在外务工的生活,进入社区内的长田家具产业城上班。“白天到园区上班,晚上回家还可以给老人小孩煮饭、洗衣,每月保底工资2500元,加上提成,挣的不比外面少。”杨福英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

目前,惠水县新民社区已引进长田家具产业城、行之初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芳香园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1500余名各族搬迁群众成为园区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方面,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民族工作试点各有办法。

铜仁市万山区冲广坪社区组织梵净山农业、吉阳公司等25家企业“送岗入户”,点对点招聘搬迁群众1784人。社区还成立了公益性家政服务公司,对搬迁群众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和推荐上岗。

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社区引进希慕遮公司,由公司出资,与海坪彝族文化传承人、当地彝族群众一起成立了六盘水彝源文化有限公司,三方各占一定股份。公司目前已吸纳搬迁群众545人,从事彝族歌舞、篝火晚会等民族文化演出,生产、出租、出售彝族服装,经营彝族特色餐饮。

“要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关键是每个家庭都要有就业渠道、稳定收入。”石松江说,在试点工作中,各地民宗部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与搬迁群众一起共建幸福家庭。

构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进入城镇生活的少数民族群众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石松江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民族工作试点立足实际,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请问这个资料要在哪里盖章?”“我前两天把身份证弄丢了,怎么补办?”惠水县新民社区在移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科教文卫和民族宗教服务、农村经济服务、法律服务等多个办事窗口,为前来办事、咨询的搬迁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5月31日,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平(中)考察惠水县新民社区芳香园公司。(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潘承丽 / 摄)

“原来在老家,开个证明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到县城。现在出了社区就是服务中心,办事方便多了。”生活的便利,让搬迁群众丁永和竖起了大拇指。

新民社区的做法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民族工作试点建立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的一个缩影。这些试点有的建立了少数民族服务窗口,有的开通了少数民族服务热线,做到社情民意及时收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社区服务及时跟上、关爱帮扶及时到位、就业创业及时指导。

同时,各试点还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数据库,将少数民族搬迁户的家庭成员、就业情况、联系电话等纳入统计范围,数据实行省、市(州)、县三级民族工作部门共享,可随时了解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就业、收入等情况。

此外,全省各试点还结合实际,分别开展了汉语读写、法律知识、城市生活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贵州省民宗委巡视员吴建民说。

据了解,下一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村)民族工作试点将继续深入开展以帮助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市生活、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服务,扎实推进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五共”社区建设。

猜你喜欢

新民易地民族团结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