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撂荒地 石山变果园
2018-07-27杨旭
文/图_杨旭
清晨,伴随着雀鸟的鸣叫声,漫步在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观光步道上,看见一片片新绿爬上山头,一阵阵草木瓜果的清香沁人心脾。
曾经的玉竹山,两面环江,山上是连片撂荒的山地,还有遍布满山的石头,“石窝窝,荒坡坡,望着乌江缺水喝”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16年,桶井乡被定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成为桶井战区指挥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战区指挥部的带领下,桶井乡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对贫瘠土地独有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后,决定在玉竹山建设农业产业园区。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要在石旮旯地里发展产业,难度太大了。
“我们就是从乌江背水,也要把这个园区建起来。”桶井战区指挥部负责人吴飞回忆起当初建园时的情景。
思路决定出路,说干就干。“把果苗的种植落实到每一个干部头上,并且负责成活。”在吴飞的带领下,全乡干部每人负责200棵果苗的成活任务。
玉竹山的石缝间有2000多亩零星地块,除了村民房前屋后的菜园子外,成片撂荒。
如何把撂荒的土地盘活起来发展产业?桶井乡党委、政府班子通过再三研究,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春晖使者平台,成功引进刘继权、杨绪奎等返乡农民工,组织玉竹山土地拥有村民成立了德江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按照“连片规划,逐户核查,统一流转,入股分红”的产业发展理念,对玉竹山20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
“由合作社根据土地性质按每亩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标准,统一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及利益联结协议书,发放社员证。”合作社负责人刘继权介绍,土地流转由合作社牵头,乡农业服务中心、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和农户共同参与,对农户土地现场指认、核查摸底,并采用GPS定位、航拍采样等开展精准测量,确定土地面积。
土地流转了,怎么干?干什么?
“在选准产业方面,我们经过综合考察,将柑橘类水果种植选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刘继权说,园区以玉竹山为核心,重点种植高标准湘柚、血橙等精品水果,同时以短养长种植2000亩金丝皇菊。
每年九十月份,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满山遍野的金丝皇菊竞相开放,柑橘树枝头硕果累累。
放眼如今的玉竹山,满山果园硕果累累,三月刺莓、五月杨梅、六月蜜桃、七月猕猴桃、八月葡萄,到了九十月份,满山遍野的金丝皇菊竞相开放,映衬着黄澄澄的柚子、酸甜甜的柑橘。
“山上种果树,林下种金丝皇菊,地下种红薯,地上养山鸡,我们将有限的土地进行有效盘活,产生的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谈起玉竹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立体空间产业发展布局,桶井乡乡长熊飞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