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之中
2018-07-26吴玉会
吴玉会
中学德育是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归于自然科学,其知识本身不一定直接涉及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问题,但学习、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的人却是要受思想支配的,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为谁学习,学成之后为谁服务等问题,是生物学科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的。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的传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成就、科学家的光辉业绩,可以培养学生为了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以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现行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材料能进行德育渗透。
一、抓住部分章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约占世界的一半,居全世界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多。
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麋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都是我国特有的。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掘爬行动物化石最多的国家。
3.我国政府对生物资源的保护
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视,并且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颁布的《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政府在保护生态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爱国主义教育也就自然渗透在生物教学中了。
二、了解生物历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生物学历史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是通过集体智慧完成的。如针刺麻醉、断肢再殖、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人工玉珠、鱼苗的人工繁殖、海带的养殖业、珍稀动物的人工繁殖等。这些技术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个人的力量再大对集体来讲只是沧海一粟。这些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树立先集体、后个人的思想观念。
三、发挥名人效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许多名人、生物学家都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比如,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用他毕生的精力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其中记述了药用的动植物乃至矿物1892种,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疗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新型的“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经过细心的研究发明了青霉素,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灵丹妙药。达尔文经过五年的环球旅行,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完成了生物巨著《物种起源》。在生物学课本上这样的例子很多,都可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教育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于动脑、多观察、多探索、勇于实践的习惯,树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吃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
四、维护生态平衡,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水、有毒气体,汽车带来的噪音污染等,极大地危害了动物和人的健康。特别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花折木。同时应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和“爱鸟周”等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利用唯物主义,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看问题比较幼稚,有些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一些歪理邪说、封建迷信信以为真,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如在讲到鸟类多样性时,猫头鹰在黑夜时作凄厉鸣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乌鸦叫丧”。再如将生物进化论与“上帝造人说”作对比,就会揭露其荒谬性,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
以上列举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五个方面。我个人认为这些方法不失为德育的几种好办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担负起德育工作,就看你把相关内容运用了没有,或用到了什么程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学德育必须教育学生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生物老师,只管传授科学知识不育人,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胡帮翔.中学生物学教学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9).
[2]王磊,陈燕,唐思贤.生物学教學中如何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科学教育,2008(3).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