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细节” 落实“有效”

2018-07-26沈亚芳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细节

沈亚芳

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当前实施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传统的作业已适应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对作业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关注作业中的细节,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使数学作业设计体现出趣味性、生活性、探索性、开放性、综合性;使作业批改方式由“单一呆板”走向“灵活创新”,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备课。完善作业教学细节,可以使作业真正成为“减负”的突破口,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数学作业;改变观念;细节;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会因为没有重视某些细节,或者是根本没有这样的细节意识,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走偏,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学,很多都是细节的教学。就如我们的作业,这正是我们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细节,把这个细节做好了,做深做透做亮了,我们的教学也就好了。

自工作以来,听了许多老师的课,我发现一个细节,就是他们很少把作业摊到桌面上来讨论,作业始终在幕后徘徊,而作业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于是我翻阅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的教学书籍,从他们的教学中发现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教学。

传统“全批全改”的数学作业方式存在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师生信息失真等缺陷。这种方式占用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来说苦不堪言,而学生也会感到很痛苦。因此,改革数学作业教学迫在眉睫,完善作业教学细节,使作业真正成为“减负”的突破口。

二、方法与实践

(一)改变教学观念

1.转移——教师的“关注点”

改变一:作业设计——“僵化”走向“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作业在题型和内容上不但要新鲜有趣,在形式上还要突出多样性。作业题型设计要力求多样灵活:属于概念、规则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大多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属于应用方面的,则设计一题多解、一題多变、一题多问、补充条件、补充问题、自编等类型题。另外,也可以设计让学生实际操作等题目。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则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实践:

(1)观察积累作业——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前,要求学生前两天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轴对称的图形,并记下名称。

(2)动手实践作业——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践,做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如,在学习“立方体的展开图”前,让学生回家先自己动手制作多个立方体,再把其中的边剪开,画出不同的展开图形状。

(3)课外阅读作业——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所授知识,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科普读物、辅导杂志、互联网、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轶事等,从而获取一些信息。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要求学生收集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或了解“鸡兔同笼”问题。

(4)口头表达作业——常见数学证明题中让学生用几何语言来描述判定和性质等识记内容,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5)开放性作业——学生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如测定校园中旗杆的高度,测量河宽等)、参观调查(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块内容时,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喜好”制成表格的形式)等。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使学生经历数学从实际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的过程。

反思:

作业的设计形式还可以有很多种,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教师都要注意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到有始有终,防止流于形式,使作业真正能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方面起到它该起的作用。数学教师应以优化作业为着力点,努力使作业“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

改变二:作业批改——“呆板”走向“灵活”

作业批改是继备课、上课之后的又一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备受重视,作业批改改革却遭遇漠视,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作业批改方式,这既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把学生无形放在教师的对立面。因此,作业批改已成为当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呆板的机械模式,给作业的批改来点创意。

实践:

作业的批改可以来点创新。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反思:

由于传统的作业批改占去了教师相当多的时间,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改变三:作业效果——“高耗”走向“高效”

据笔者了解,有些老师,针对一节课的知识要求学生回家做试卷,学生交回来不管对错打个勾,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心灵产生了伤害,就从效果而言,也是典型的“高耗低效”。只有“体力劳动”,没有“脑力劳动”,还奢谈什么取得了显著效果。

实践: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讲解一遍又一遍,批改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要错。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正确,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长期实践表明,除了要及时反馈作业,还可适当设置一些激励制度,如第一次就做正确的学生可免做部分作业,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周围同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减轻了教师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反思:

如果只有传统的、单一的作业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一些学生做作业时出现不动脑不动嘴,机械地搬运或抄袭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剥夺了学生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与课堂改革衔接的作业方式可概括为:“写得多,学得累,改得苦,效果差”。

改变四:作业时间——“长度”走向“厚度”

数学作业可能是最费时间了,特别是一些作业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需要在这一类题目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可能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将就着抄一个答案应付了事,那也就等于无效作业了。

实践:

学生的作业做到教师先做后布置,要求一般学生在课后半小时左右完成。因此,作业的题量上要求少而精,可挑选一些综合习题,采用一题多解、变式运算等方法让学生去做,并控制好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反思:

许多作业都是常规作业的机械重复,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投机取巧。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与作业化敌为友,少留些作业。所以教师要在作业布置的细节上做足文章,不要只讲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如此,学生既减轻了作业量,又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促使学生能自觉地、认真地去学习数学。

2.捕捉——学生的“兴奋点”

(1)抓住学生的“舌”:作业内容——“乏味”走向“趣味”

数学作业若是机械单一、重复与模仿、死记硬背的内容,显然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退而言之,即使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靠记忆和模仿训练,但学生在厌倦的情绪中,没有积极的心态,學习的自觉性怎么能培养?学习的效益又从何谈起?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将各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例如,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你们将来能长到多高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学生已经进入我设置的“陷阱”了,于是我及时出示了青少年身高预测公式:男孩长大后的身高=(x+y)÷2×1.08,女孩长大后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马上动起了手,不一会教室里就听到学生在叫:“哇,我能长到181 cm!我能长到168 cm,以后我还蛮高的嘛!……”学生算好后,我又让他们同桌互相检查书写的规范性和计算的准确率。

这是一个操作简单、计算量有点大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求代数式的值”的书写格式进行规范和计算能力加以提高,多数学生都饶有趣味地进行了探究,而且计算得特别仔细,最后大部分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反思:

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计算、无思维价值的机械练习。使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

(2)抓住学生的“眼”:作业形式——“平面”走向“立体”

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

例如,学完“勾股定理”后,我布置了“寻找更多的证明方法”的作业。结果有的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16种证明方法,制作成小报贴在墙上供同学了解;有的学生写了一篇调查报告。还有学“投影”这课时,我布置的作业是:“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的瑰宝。请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收集我国古代有关日晷的历史背景,探索用日晷测定时刻的数学原理,并就此写一篇简要的报告。”这样的数学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反思:

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适合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这种作业记载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特色数学作业。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色,把作业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

(3)抓住学生的“胃”:作业布置——“专制”走向“民主”

调查显示,布置作业老师掌握着主宰大权,学生只能唯命是从。这种状况虽是中考、高考的环境与机制长期冶炼使然。但这正是我们需要作深刻反思的问题,这样“专制型”地布置作业,学生怎么有做作业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怎么不会以应付心理对待呢?

例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自己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C类作业:此类学生范围不能太大。是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分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B类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

A类作业: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作业。

反思: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当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动态发展,相应作出一些调整,尤其要关注C层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多关心多鼓励,不能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转变学生理念

改变一:注重习惯——“先看书,后作业!”

有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力涣散,当碰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思考不出来便会走神,或者受到其他更有趣的诱惑时,作业便会被抛在一边;有些学生喜欢边做边吃边听音乐或者看电视,必然导致作业时间大大延长,作业效率低下;还有些学生是玩够了再做作业,甚至不及时完成作业。

实践:

可指导学生“先看书,后做作业”,一旦看完书就要求学生在不翻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业。先看书,后做作业,不但不会浪费时间,还会加快做作业的速度,节省很多时间。因为看书所花费的时间,要低于盲目做作业所浪费的时间。

反思:

教科书是编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它通过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例子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果连书本都没弄明白,那么,又怎么会应用书本上的概念、法则、定理等去做习题呢?做作业就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过程,作业中出现错误,往往是由于对课本知识没有透彻理解的缘故。只有先弄懂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及方法等,才能减少解题中的错误。

改变二:强调订正——“訂正使你进步!”

在作业订正上,教师很少刻意为学生留出订正作业的时间,学生往往是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业要订正时新的作业又要开始做了,所以只好匆忙订正完甚至还没订正完就又开始做新的作业,这样订正就不可能有效。

实践:

有句歌词改一下“给点时间,给点空间,有空多让孩子想想,错在哪里?”我告诉学生作业的订正就如同医生开处方治病,这一步才真正让你进步。所以我在作业教学中有一句口号“订正才让你进步!”只有关注订正,重视订正,学习才会进步。

反思:

如果老师对作业订正查得紧、查得严,学生就订正得快,订正得认真。反之,老师对作业订正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订正得不认真或拖着不订正。

改变三:强调反思——“输入大脑的才是你的!”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做完一道题目后就紧接着做下一题,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完后回顾检验已经得到的解答,导致学生的解题经验积累也比较少,做完题目后没什么提高,所以作业效果也就比较差了。

实践:

平时在处理作业的时候,我都让学生给做错的或者不是独立做出来的题目做上红色的记号,并写上反思,下次上交作业时一并检查。

反思:

数学作业的精髓是“精练”与“反思”,反思越深入,练习就可以越精。因此,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这是数学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

三、结束语

教师应该以改变教育观念为抓手注重作业细节的实践与研究,加强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的细节,不仅要精选作业,而且要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和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在学生作业过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改进批改作业的方法,并认真钻研批改后管理和引导学生订正的有效措施,认真备课,找出高效率的作业讲评方法,及时进行作业后的反思小结,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作业有效性,进而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最终使“轻负高效”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丁丽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7).

[2]姚卫新.从教学细节反思课堂教学观念[J].地理教学,2006(7).

[3]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细节
细节描写很重要
细节取胜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细节取胜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