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而后教 趣读经典
2018-07-26华静
华静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从2005年到现在,其教学研究已经颇为成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史记〉选读》在教学中仍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思考,尝试打破常规,努力探索实践,会更有利于课堂实践教学。
一、教学重点上,要还原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
《〈史记〉选读》是选修教材,贵在一个“选”字,可以选教学材料、教学重点,甚至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可以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而不仅是文言阅读。
剥离文言的外壳,《〈史记〉选读》的核心内容是人物传记。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宗旨,《史记》完全具备小说的各种要素。用小说阅读的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会呈现别样的精彩。例如,讲授《鸿门宴》,重点在情节,可引导学生分析刘、项跌宕起伏的斗争过程。通过分析整理,使学生认识到小说的情节基于矛盾,在矛盾的迭起与解决中,造成扣人心弦的阅读效果。阅读《项羽本纪》则着重分析“巨鹿之战”的场面描写。学生发现,短短一小段文字中,作者就运用了正侧结合,动作神态描写,对比、长短句相结合等五种手法。这些不着痕迹的描写技巧成功地烘托出项羽破釜沉舟、力挽狂澜、横扫千军、势压诸侯的英雄气概。关于素材的选择,《高祖本纪》做了很好的示范,作者仅仅选用了“好酒及色”“喜欢赊账”“戏弄同事”“欺骗宾客”几件小事,就刻画出刘邦早期的市井无赖相。关于情感和主旨,《管仲列传》给出暗示。当读到管仲的表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时候,学生顿悟,一部《史记》就是作者痛苦感情的寄托:没有知音救困于水火,没有贤君知遇于盛世!把《〈史记〉选读》作为小说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消减文言阅读带来的隔膜与畏惧,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感受经典的乐趣。
二、教材运用上,用多种方法处理“选修”教材
新课标对教材编写提出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高中选修教材。
所谓选修,“选”而后修,“选”而易成。《〈史记〉选读》内容庞杂,有“书”“表”,还有研究论文,需要加以合理地选择和删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又耳熟能详的,可以教;序文、书、表和议论性强的可以让有余力的阅读者参读、辅读。重要内容着重教,次要内容简化处理,调整次序,优化教学构成。简单讲,《〈史记〉选读》可尝试:长文短教,类文比教,简文富教。
《〈史记〉选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就要强调阅读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巧妙处理教材是突出选择性,把更适合学生认识、理解的内容优化整合好呈现给学生,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这也需要教师更新知识观念,强化方法论教育,凸显探索研讨的过程。
三、教学活动上,让体验式阅读读出情境乐趣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片面的“填鸭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材的具体情况,通过创设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使课文内容得以还原或重现,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在亲自体验中掌握阅读技能和策略,领悟到课文主旨。
由于《史记》故事久远,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利用音乐、诗词、视频、影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内容,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更好地理解主旨和写作意图。比较好的资源有《大秦帝国》《西楚霸王》《汉武大帝》等影片,拥有精良的制作,相对真实的布景道具,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中感受时代的风貌。音乐、诗歌等艺术手段能超越语言表达的局限,通过艺术的渲染直达学生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让其体验历史人物心境的有效途径。学生排演“完璧归赵”一段时,仅是大段的论辩语言就让学生练习了好久,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政治斗争,切身体会蔺相如的胆识和口才。读写有效结合,则有效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其感情世界,提高其审美体验。例如,写作《史记》阅读报告,改写《史记》片段成为散文、小说甚至剧本,学生会在读写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文本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读出乐趣。尽管体验式阅读表现为活动的形式,但应始终立足于对文本的解读。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依舊以解读文本为核心,仍旧为研究文本服务。
阅读教学是一种乐趣,亦是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首要途径。因此,教师需遵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浦培根.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教法探析[J].语文天地,2015(11):52.
[2]董艳萍.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性[J].科学导报,2015(8):268.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