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工程类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7-26王强赵龙单丹丹宋长奇贾相宇孙红飞

关键词:融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王强 赵龙 单丹丹 宋长奇 贾相宇 孙红飞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问题,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工科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路径,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营造保障教学质量的教学科研支撑环境。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互联网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融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16G38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JD121507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SJGY2017031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88-02

一、背景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央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支持下,社会对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国家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如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且独具特色的培养工科创新型应用人才之路,已经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严峻课题。作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院校,黑龙江东方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重要使命,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计算机学部多年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提出了基于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以项目为驱动,以兴趣为导向,以互联网+科技为手段,以参赛为历练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年的时间,计算机学部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部发展的顶层战略、顶层设计,课题组成员总结了如下实施方案:

1.实施以“互联网+”背景下以“三维度一融入”和“专业+创新创业中心”为理念的工科专业建设改革。

以职业素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第二课堂创新学分为三个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施的全过程为一融入的“三维度一融入”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办一个专业,建若干个创新实验室,出一批创新成果”的原则,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中心”的专业建设方案,建设了12个与工科专业结合的开放式共享型创新实验室,为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专业目标提供平台和保证。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互联网+”思想,如:指导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和课堂教学、甚至实践类课程时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和超星尔雅等在线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我校大学外语、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等课程考试均试探性地采用了上机考试,每个学生的题目不同,避免了雷同、抄袭现象的发生。再如,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运用了校园网、OA办公软件、钉钉办公软件等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工作效率。

2.以“融入”为策略推动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力”。

实施“六个融入”的策略,推动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具体如下:

①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分类管理,分为考研、就业和创业三个模块,重点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②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融合式教改奠定基础。研制了由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职业素养指标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

③融入教学过程,建设以创新创业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设了以培养创业精神、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进行创意项目展示与答辩的创新实践支撑环节。

④融入创新实践,建设开放式共享型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训中心。鼓励工科专业建立创新实践中心,融课程创新性实验与课外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于一体。

⑤融入第二课堂,设立创新学分。设立8个维度的创新学分获得途径。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2创新学分+4个第二课堂学分。分别从学术报告、参加创新实验室、创新作品和立项、参加专业比赛、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专业论文、职业资格认证及其他等8个维度为学生获得创新学分建立通道。为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⑥融入就业创业全过程。开设了系列就业创业选修课、8大就业指导模块、开展就业创业论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创业,对创业成功和创业后吸纳在校生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资金奖励。

3.以“五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链为支撑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链。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设计5个创新实践环节的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课外包括作品设计、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这五个实践教学链的全过程。这种课内外结合,全过程递进式的创新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创新实践机会,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建设一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学部成立了以学部主任为首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其中包括以主任教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顾问5人,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导师12人,以校外专家和知名校友组成的创新创业实践导师15人。派出教师到國内外大学进修,到各大企业充电。先后共派出10名教师到美国、中国台湾、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学府进修。

5.建立大学生创新自我管理机制。

依托各个实验室建专业学生社团,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大学生科技协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进行各类科普创新讲座报告100余场。大学生科技协会荣获团省委授予的“优秀大学生社团”称号。

6.以营造良好氛围为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纪,充分利用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传递“好学上进”正能量;丰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和竞赛、评优、评先及相应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总结

黑龙江东方学院针对“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相关方案会逐渐完善,力争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融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