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发展研究

2018-07-26鲁必晟

关键词:职业培训农民工职业

鲁必晟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对其的教育培训,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现状,在剖析我国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把握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现状、问题与趋勢。

【关键词】职业 职业培训 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86-02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国家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迫切需求和愿望,积极采取措施满足他们对于参加职业培训的愿望和各方面要求,对宏观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以及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个人价值实现和个体发展需求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1]。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他们主要是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的人群,也有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的农民工子女。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仍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 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3]。但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仍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阻碍了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二)渴望融入城市,关注更多发展机会,但同时面临诸多压力[4]

与上一辈纯粹地获取城市打工的经济收益、维持生活不同,新一代农民工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是进入城市、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打工,不单单看工资报酬,更多的关注发展机会。同时对工作条件也有了较高要求,不愿意从事脏、乱、差等“没有出息”的工作,也不再像父辈那样省吃检用。但融入的过程是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面临着城市对乡村的歧视和挤压,在政治经济地位、基本权益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与社会的连接很少,几乎处于社会的边缘,得不到当地民众的关注。事实上,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他们现阶段受教育的状况直接相关的

(三)继续学习的愿望强烈,但接受教育培训仍存在经济障碍和时间缺乏[5]

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苏州大学商学院、社会学院“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调研团队对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5.1%的人认为自己最需要增强的是专业技能知识。

虽然近几年农民工工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来讲,考虑到各种福利待遇的缺乏,农民工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09年,外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1417元,比2008年增加了77元,仅相当于城镇单位职工平均月工资的58.1%。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只能拿到当地的最低工资。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由于工资收入水平较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

二、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素质,但相对不高 在个性品质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存在较大差距 意志水平愈加坚强但也会时常受到伤害。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投入的教育培训资金经费不足

当前国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认识不充分,没有加大对其培训的投资力度。从总体上看,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仍然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财政支持水平明显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资金使用分散,多个政府部门介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项目,资金难以统一调配 财政以外的资金介入的比例偏小,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吸引其他资金。而企业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6],对农民工的培训也仅是简单的岗位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成本。这对我国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师资力量匮乏[7]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我国目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大约刚刚超过80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人数则大概为28万,目前的师生比是1:23,而我国高中阶段师生比的现行编制标准是1:16,而实际上,严格的讲,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比还应该再高一点,因为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不单单只是课堂传授,实践操练亦甚为重要——有一些甚至要手把手、一对一,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短缺将会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是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落后的教育理念和陈旧固定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结构上具有复杂性,他们一方面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奋、踏实等品质,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知识视野的开阔,他们又具有一些新的心理特征。但与此相对的是,当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育内容陈旧固定,教育理念落后单一,教育形式较为简单,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政绩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很多新生代农民往往只是接受简单的岗前培训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的企业文化知识,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当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缺少实际针对性,多数培训机构培训方式简单,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对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能敏锐把握,与市场需求脱节,培训形式也过于单一,层次低,根本不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更无法满足其实际就业的需求[2]。

(四)没有形成有机的培训体制

目前农民工培训机构很多,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和培训监督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职业教育落后,培训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尤其是高端技能性培训师资,缺乏对农民工培训后就业的跟踪服务和反馈机制。培训机构难以了解用工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无法提高自身的培训质量。随着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方式和手段也需要改进,培训要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的设施,否则很难满足城乡统筹就业培训的需求[8]。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促进对策

(一)在政策上加强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紧跟转变经济结构步伐,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职业培训结构,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指引作用,将扶持资金用于亟须增强的产业集群和亟须增加的技能工种上。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将职业培训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并改变扶持策略,逐步将通过职业培训机构资助个人向直接资助企业转变,鼓励企业开展岗前和在职培训,从源头上减少培训与就业脱节问题,切实使农民工做到挣钱、培训两不误、两促进[9]。

(二)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分摊经费措施[10]

首先,国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应设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的教育项目,采取各种措施如“代金券”,加大对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其次,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由单位出资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培训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节省农民工的教育支出。最后,应建立起以政府为“龙头”带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企业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政府投资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多方合作从而消除制约教育培训的经济因素。

(三)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培訓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到校任教,或派出年轻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等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改革培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施“量体裁衣”原则,进行多层次培训引导培训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创新。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为其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突出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岗位性和技能性,以符合当前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其次,培训教育的方式应更加灵活、开放、多样,要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征,以“量体裁衣”为原则,根据他们自身受教育水平和就业需要的不同,分别进行教育培训。最后,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职业技能和法制文明的教育培训,从而增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1):59-6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0-02-01(01).

[3]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4]吴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6-18.

[5]韩云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思考[J].成人教育,2010:27-29.

[6]郭继红.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7]周盈孜.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失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1):220-222.

[8]王玉宝.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91-192.

[9]石宏伟.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1):95-104.

[10]高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困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3(8):8.

[11]高玉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44-47.

[12]刘汝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刘汝元[J].成人教育,2011(10):115-116.

[13]吴雄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46-14148.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农民工职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