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26邓霞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实践与思考寄宿制

邓霞

【摘要】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强调“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随着社会对其成员个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学生自主管理则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主管理能力 寄宿制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94-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寄宿制学校在中国大地迅速兴起,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参与《大方县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会。本文着重论述分析在学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寄宿制学生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培养管理干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重智力轻能力,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这一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存在,使得很多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培养优秀的管理干部,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首先,小组长的选拔。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进一步优化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模范作用十分必要。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教师应在参考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及管理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其次,班委会的组建。“德才兼备”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在班委会的组建上,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特长通过申请、竞选,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委会管理岗位,参与班级管理。必要时,教师还要对所选出的学生干部进行工作职责、方法、标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规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是迅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其在学校养成的行为习惯常常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开始重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首先,日常点滴养成好习惯。从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草坪上有“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心中有情,脚下留情”的标语 楼道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上上下下,注意脚下”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饮食就餐、物品摆放、卫生打扫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寄宿制的学校生活。其次,制定习惯养成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应配合学校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品行、礼仪四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再次,抓好落实,推动习惯养成教育。有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还不够,想要积极推动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将其逐一落实。比如,每天值周组要从学生起床洗完脸开始,对学生的礼貌、仪表、自习、上课、课间活动、课间操、卫生等进行逐项检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 每天的课后作业、错题集等必须就寝前完成,同时配合同桌互检,每周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

三、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

中学生离开父母,由独自生活到群体生活,心理上总会有诸多不适应。或者自控力差,容易冲动,或者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或者不善交流,性格孤僻。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多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实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在他们脆弱的心里极易产生恐慌,如果不及时疏導便会成为安全隐患。那么,在寄宿制学校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加强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比如,教师可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给他们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调节方法,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加強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一般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必要时还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点,同时与家长进行方法技巧的交流,拓宽沟通渠道。其次,发挥心理咨询老师的作用。中学生心智处于初步成熟的阶段,对事情的处理上大多没有头绪,且大多羞于表达。这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室的老师在理解具体情况后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及时宣泄、释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制学校不懈的追求与探索。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把老师从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得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了如何要求别人、约束自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锻炼。因此,在自主管理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重在开头,意在渗透,贵在坚持”的原则,积极培养管理干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全方位激活寄宿制学校的优质教育能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奎.寄宿制学生生活自主管理浅析[J].职业,2008(15).

[2]王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策略探究[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0(11).

[3]张国.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9(12).

[4]李清.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探究[J].甘肃教育,2013(3).

[5]王学.寄宿制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究[J].祖国(教育版),2010(4).

[6]梁平.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b版,2011(32).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能力实践与思考寄宿制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能力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