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没收学生手机的思考

2018-07-26林桂玲

关键词:家长老师课堂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们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课堂造成严重地威胁,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又因为手机问题而引发的师生冲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手机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93-02

2014年7月2日17时,皇姑区梅江街沈阳市第十中学高二一名女生从教学楼四楼的窗户跳下,双脚着地,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两小腿骨折,腹腔内部出血。事出“考试时老师发现她看手机,就把她的手机没收了。大约4点20考完试后,她就去老师办公室了,出来后就去了高三的一间教室,打开窗户跳楼了。”2013年9月13日,雷某未满18岁。案发前一天,他在课堂上玩手机,班主任孙老师没收手机,并要他通知家长来校领回。次日中午,雷某携水果刀至办公室,径直刺向正在备课的孙老师颈部,致其当场死亡。这些血淋淋的案例引起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反思。虽然在我的身边还没有发生这样极端的事情,但老师没收学生的手机后,学生情绪失控,有的在课堂上直接恶劣的顶撞教师,伤害老师的尊严,把老师气得不行 有的气呼呼来到办公室,未能领回手机的就摔办公室的门,令我们在场的老师都咂舌,有的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对老师实行死缠烂招数,老师都没法工作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有手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用手机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上老忙收发短信、玩微博、聊QQ、看电影玩自拍,学生们在课堂上忙得很,这使听课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学习。但即使是这样,大多数家长是不反对学生带手机的,对于家长来说,手机最大的好处在于“沟通”,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知道孩子在哪、在干什么,打通手機就解决了。可以说,家长给孩子配手机实际上是方便自己。这就要求老师在处理手机事件时要有一定的策略,那这时老师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老师,对违犯班纪玩手机的处理,差不多的都是这样的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次被没收,给予其必要的批评教育,要求写好检讨书和保证书,给其一次机会 第二次被没收,就要通知其家长来校协同教育,将手机交由其家长带回,并要求家长要严格管理,再不能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来,给其第二次机会,也为其再次违纪从重从严处理奠定基础 待其第三次手机被没收时,将情况告知其家长马上到学校领孩子回去进行停课教育。这种以堵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玩手机问题,对于胆小的,效果还不错(不过还是偷偷摸摸的玩),对于胆大的或有恃无恐(父母同意配手机,比较溺爱孩子)的效果甚微,只能造成这些学生更大的逆反心理,你越是禁止的我越是玩,“你要是没收我的手机我就跳楼给你看”这是我在课堂上听到的一些调皮学生说出的“玩笑话”。但又让我陷入了思考,学生已经抓住了教师的软肋——不敢没收,就算是没收了,也还是要还回来,也不能把我怎么滴,所以顽固的学生还是照样玩。“堵”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玩手机问题,反而引起更大的师生矛盾,甚至恶性循环。“堵”不成了,就思变吧!!

首先,换位思考。

现在有句俗话“出门带齐三大件——手机、钱包、钥匙”,可想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成年人中有很多人吃饭也在聊天、走在路上、公交车上、躺在床上,无时无刻都在使用手机。无论是手机上网浏览资讯,微博、微信、QQ聊天,还是打电话发短信,对手机的吸引力都无法抗拒。何况面对枯燥的学业的我们的学生呢?我们学生的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步骤,因此开始开小差,而手机超强的功能,使得他们对手机是难舍难分啊。

其次,宜柔不宜粗。

我们要理解我们学生这样的依赖心理,对与处理他们玩手机问题切忌简单粗暴,切忌杀一儆百,当众发狠话、摔手机,这样的处理方法往往引起学生的抵抗和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冲突,出现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温柔要实在,要让学生体会到你真正的关心他、爱护他,他才心甘情愿的把手机交到你手上。怎么才能达到这理想的境界呢?一、第一次发现其玩手机,不用马上去批评他,而是用柔和的眼光提醒他“不要玩手机了哟”,课后要及时的和他面对面的,平等的、融洽的好好谈谈心,让他从心里初步体会到老师是这样的关心我、重视我。这样还不够,如果只做到这里,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也只能坚持两三天的。所以要坚持,怎么坚持呢?二、在课堂上你要多注意他,多用眼神鼓励他。心理学家布鲁克斯认为,教师在注视学生的频率上的变化反映出对学生的偏爱程度,而课堂上的偏爱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分化。让他一直体会到你的关爱,他就会喜爱上你,爱听你的话,就算他没办法控制住自己再次拿出手机,这次你可以温和的走到他的旁边,伸出你的手,他就会乖乖的把手机放到你手里。你可以帮他保管一节课。我的做法是:学生自愿给我的手机我就放在讲台上,在他的视线范围,下课了我就交还于他。这样他也不会担心老师窥视他的隐私,对老师有足够的信任,这节课也能安心的学习一点了。这样的做法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这样一来玩手机问题不再是困扰着我们老师的,弄得我们老师焦头烂额的问题了,即不再是问题。

最后,皆大欢喜。

参考文献:

[1]王红明.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思考[J].华章,2010(35).

[2]杨绪兵.为校园手机管理,我曾经对学生"钓鱼执法"[J].北京教育,2010(8).

[3]郭平先.让手机铃声远离课堂——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8).

[4]胡建.2007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简介:

林桂玲(1982-),女,壮族,大学本科,高中数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