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名著抓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2018-07-26华红梅

关键词:金铃三国演义刻画

华红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品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可以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

整本书阅读教学,通常指班级读书会。读书会根据阅读前和阅读后的指导区别,分为阅读指导课和阅读交流课,一般也是一课时完成。阅读指导课重在读封面、目录、封底的秘密,激起兴趣 赏析片段,教给“提问”阅读策略。阅读交流课则重在分享策略(利用目录梳理梗概、运用联结、对照策略赏析),提升情感。下面,我就自己带领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交流课谈谈体会。

一、探究人物,引发兴趣

以学生熟悉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为例,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视作品、自读《三国演义》,初步感受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三国人物,再回归文本赏析作者对人物精妙的细节描写。这样设计是为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游戏一:三国人物,猜猜猜

1.《三国演义》被称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分别是(诸葛亮和庞统)。

2.赤壁之战(黄盖)献策诈降曹操。

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4.(曹植)七步成诗。

5.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游戏二:三国故事,讲讲讲

《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故事的名字,或者用一两句话讲一讲。

这两个游戏环节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从人物到故事,引导学生重温三国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二、多种形式,学习方法

1.两次对比,认识刘备

课本中所学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选取自《三国演义》,课文里面的人物描写很有特点,而小说原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生动,引导学生默读原文,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做批注,看看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刘备?是从哪些语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是对刘备哪些方面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这里采用对比法,让学生对比课文与原文的不同之处,通过此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是为了便于四年级小学生学习阅读,而进行删、减、修,而小说原文则更为精妙。以《三顾茅庐》原文为引,指导学生初识求贤若渴、诚心求才的刘备。小说准确、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就能生动刻画人物形象。仅一个“叱”字就传神地写出了刘备当时的心情,用词十分精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

选取课文与原文的片段进行第二次对比,去掉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让学生感受、体会作者对人物细节刻画的精妙,进一步习得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感受人物形象,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

2.选取片段,认识金铃

再如,阅读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书中的金铃虽然粗心大意、成绩中等,但她有着良好的品质,我们可以从好多的故事中寻找答案,从故事《我可以养蚕了》,感受到金铃爱护小动物的优秀品质,从故事《老师病了》中,感受到金铃关心老师的优秀品质,从故事《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中,感受到金铃帮助弱小的优秀品质……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学生都是从选取的片段中,抓住金铃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和句子来理解的。可见,抓住关键人物引导学生赏析,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重点突出,讨论有的放矢。通过对金铃的讨论,达到疏通小说主要情节的目的,学生对金铃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三、學而会用,再识人物

还以读《三国演义》为例,小说中对张飞的描写可谓是栩栩如生,可是课文中却描写的较为简单,(出示课文)“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此时的张飞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也用上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此处的留白,会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小说刻画鲜活人物形象的方法,落实语用目标,使学生习得的表达方法能够迁移运用。

整书贵于运用。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所有技能的自由运用只有到一个更广阔的相似环境中才能得到实践和锤炼。因此,整书阅读教学就是不二选择。在整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既能挑战阅读、培养人格,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西方阅读专家说,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年级,还不经常挑战读整本书,那么他长大以后就很可能丧失了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你如果挑战阅读整本书方面的意志和能力比较弱,你可能在领导一个大的团队、把握一个大的项目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欠缺。因此,整本书的阅读使人自由,使人安静,使人历练。读能生慧,慧能致远。

四、有效对话,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要做好孩子》的作者黄蓓佳,就是书中主人公金铃的妈妈,她眼中好孩子是这样的:“好孩子也许不漂亮,但因为可爱而美丽,也许并不聪明,却知道要努力 也许马虎,有些调皮,却拥有纯洁的心灵。”这里,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让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对金铃这个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五、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分层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情,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以《我要做好孩子》作业设计为例,作业一:小说中还有许多像金铃一样活泼可爱的同学,这节课我们着重认识了金铃,课后,请你再读《我要做好孩子》,认识与众不同的其他同学。这项作业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金铃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的人物,学习其他人物的描写方法。作业二:当金铃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时,这份自信主要来自孙奶奶对她的帮助,下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交流孙奶奶,看看小说是怎样刻画孙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这项作业的设计更加明确了下一阶段学生研究的方向,指向性更加明确,帮助学生领悟小说就是以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相信,我们只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整本书阅读教学就能驶向理想的彼岸。

猜你喜欢

金铃三国演义刻画
兔年到,重新认识下兔子吧
金铃果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金铃的糗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