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探讨

2018-07-26庭开莉

关键词: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

庭开莉

【摘要】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训练的起始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以读为本,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独到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深化農村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落后现状的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以读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54-01

一、“以读为本”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小学语文课堂仍是以讲解分析为主,教师“填鸭式”喋喋不休地串讲,分析文章以及字词句的理解意思,让小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呆板。2.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应试记忆理解。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力。3.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善于表达,害怕作文写作,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以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参与家庭经济劳动,缺少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的匮乏。

二、“以读为本”的教学技巧

1.明确读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必须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去读。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三百多篇,不超过40万字 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

阅读,其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思考,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1.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三、自读中感知,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四、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是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并做到坚持不懈。同时,学校也要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地畅游。三是要定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施秀娟.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2]陈强富.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1,12.

[3]金丽艳.重视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2,1.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