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优化

2018-07-26陈琼颖

关键词:优化措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陈琼颖

【摘要】教师应该从完善生物实验设施、优化实验课堂媒介、注重实验教学的导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等五方面进行高中生物咳痰实验教学的优化,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14-01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都包括两方面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教育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加深,党和国家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高考压力,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会学习是个难题。教师生物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应付高考。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实验教学优化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避免单一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1]。

一、完善生物实验设施

学校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购买必备的仪器和实验药品,更新实验材料,完善实验设备,保证生物实验的正常开展。对于损坏的器材应安排专人及时处理,报备更新。例如,我所任教的学校使用的显微镜是最简陋的光学显微镜,已经使用十余年之久。少数显微镜已损坏却没有更换,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都名学生共同一台显微镜进行观察细胞临时装片的情况,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中无法动手实践,降低课堂参与性。无独有偶,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学校没有购买琼脂块等实验材料,因此生物教师只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讲授该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于是对于某些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二、优化实验课堂媒介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多媒体,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情境简单化,同时还能丰富课堂内容,添加知识的趣味性。有些实验内容无法进行实地操作,因此只能依靠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印象。在教师讲授《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动态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作为“第二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视频,由多媒体讲解操作步骤等内容,将相关知识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丰富了课堂形式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由于科学信息的条理化,教学过程的有序化,有利于学生大脑对科学信息的加工、编码、贮存,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2]。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导入

实验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情境创设,导入课题。实验课前,一个成功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叶片,提出“为什么各种植物的叶片颜色会有所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3]。又如,在教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时,教师可以摆出已经发生颜色反应的几支试管,让学生猜一猜每支试管内待测样液的主要成分以及所用的检测试剂,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师教授《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实验时,可以以生活中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中活性不同为例子,导入课题,搭建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平台,提高学生实验探究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在实验中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清点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必须用擦镜纸轻擦,擦完后转到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反光镜直立,以免落灰尘,把显微镜放回箱内,镜箱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卫生工作,清点实验用具为下一个探究实验做好准备[4]。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我们在操作过程要用到蔗糖溶液,如果蔗糖溶液沾在显微镜的物镜上没有擦拭干净,时间久了,物镜镜头容易发霉而损坏。这时候就要求学生注重实验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学会保持实验仪器的整洁,以防实验器材的损坏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五、保证学生动手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现实教学中,却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领悟书本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例如,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種群密度》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由3-4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求每组同学分工完成该探究实验,既锻炼了每位同学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在教授《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应该力求做到每位学生分得一份DNA模型用具。学生在掌握了DNA结构特点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建模操作,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为教师讲授DNA分子的相关计算做足了铺垫。

总之,着眼与当前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教师应该做的还有很多。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理解与接收能力,想方设法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借助多媒体,注意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尽量保证做到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优化完善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波.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J].时代教育,2017(20):117.

[2]施培豪.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课堂结构初探[J].生物学杂志,1993(04):33-34.

[3]李长长.高中生物教学中试验探究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39.

[4]罗咏梅.改进生物实验优化课堂教学[J].宁夏教育,2012(06):38.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