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绘本,激趣引思

2018-07-26徐艳

关键词:数学绘本低段

徐艳

【摘要】数学绘本是基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点集故事性、趣味性、生活性为一体的课外读本。在拓展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绘本,充分挖掘数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善于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明晰数学本质,善于在丰富多彩的绘本内容中创建结构材料,善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有效导学的转化,适时延伸拓展绘本,创新数学学习方式,让数学变得更生动、有趣,让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灵动。

【关键词】数学绘本 低段 数学拓展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88-02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非常鲜明:注意不稳定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 活泼好动,难以静下来思考 思维水平相对比较低 学习习惯也尚未养成。因此,在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们总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比如动画、游戏、猜谜语、动手操作,这些方式方法如果用得好,都能让师生在一定程度上尝到数学的甜头。但是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难以穿插合适的游戏或动画 其二、这些方式方法难以贯彻课堂始终,难以较长时间维持着学生的高注意水平和思维水平。而笔者认为,数学绘本以全新的视角呈现数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上述的问题。下面就浅谈一下绘本教学在低段数学拓展课中的一些尝试。

一、精心挑选数学绘本,让儿童喜欢上数学

一本好的数学绘本,不仅要有精美童真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还要有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能通过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活动。绘本所呈现的学习材料,不仅要有故事线,更要有具有“结构化”和“精致度”的知识线。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研究、比较以后,发现《从小爱数学》和《汉声数学》两套数学绘本都特别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前者以故事穿插数学概念,通过趣味的故事情节让孩子能通俗、形象地理解每个数学概念,但在操作方面比较弱 后者是通过绘图讲解和操作的手法来了解数学概念,对每个概念的方方面面讲得比较详细和透彻,适合教学探索[1]。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相应的绘本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合理有效运用绘本,让儿童精晓于數学

(一)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故事激趣”与“数学本质”的平衡

数学绘本分为代数类和几何类,相比之下代数类中的概念和算理在实际教学中常因枯燥难懂并不受儿童的待见,但是一本精美的数学绘本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将硬梆梆的数学概念、冷冰冰的数学算理变得活泼形象起来,比如绘本《阳阳数鸡蛋》是以阳阳和养鸡大叔去集市卖鸡蛋为背景,以能装10个鸡蛋的盒子为契机,在两人的交流中通过凑十法渗透进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相比传统教学而言,这种方法更能让儿童接受。

但是,数学绘本,又有别于其他绘本阅读,它必须承载数学的认知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绘本时,必须要权衡“故事激趣”和“数学本质”,善抓两者之间的平衡,要有目的性地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明晰数学本质,把握数学内涵。

(二)在材料处理中,善于捕捉“绘本内容”与“结构材料”的节点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拨开绘本的华丽衣裳抓住朴实无华的知识脉络,层层剖析数学本质。例如《选择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涉及到有规律的材料很多,有宝石的颜色、形状、位置,儿歌,扑克图案等,通过分析建构使材料的结构从一维到二维,单一到组合,封闭到开放,尤其是最后的扑克图案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规律,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

(三)在学习方式中,善于把握“自主阅读”与“有效导学”的转化

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儿童留出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引导儿童静静思考,通过观察、表达、讨论、质疑等方式自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理解信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对绘本内容进行有效导学。比如《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图,我们可以按什么来找规律的”?“除了颜色之外,还有什么规律?”这样的有效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的角度,驱动抽象地表达。

三、适时延伸拓展绘本,创新数学学习方式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练习课形式单一,无非就是学生做题,教师讲评,课堂枯燥无趣,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绘本设计既符合儿童特点又具有思维含量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比如教师安排有兴趣或有较高数学感悟能力的学生对绘本进行续写或创作。学生在续写或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回顾与巩固,重新构建与创新。例如在“认识时间”单元学习中,可以将时间绘本《怪物王国的难题》的故事在认识“天、时、分、秒”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拓展,“早上7点的钟声一响,士兵们来到食堂吃早餐 7时30分,士兵们迅速跑向操场集合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再次感悟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绘本以妙趣横生的情节、精美童真的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趣味十足,这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刺激。它不仅给儿童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点燃了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之灯,还能促进儿童自主探索、有效思考。数学绘本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要有意识地灵活使用,在不失童趣的基础上善于拨开绘本的华丽衣裳抓住朴实无华的知识脉络,层层剖析数学本质,让儿童能听中学、看中学,玩中学,为儿童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杭君.借绘本启趣引思助低段课堂教学——浅谈数学拓展性内容在小学低年级的有效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42.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低段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优化策略
看说写一体,让低段写作教学更有效——小学低年级写作有效教学探究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