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相结合的教育实践

2018-07-26孙丽平

孙丽平

【摘要】新时代的经济下条件服装人才模式和教育改革存在各种新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与环境下,提倡以创新教育模式即“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实践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领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通过项目实践教学、多媒体运用、网络科技运用等等方法,针对性的专题讨论与开放性教学评价使学生强化专业、贴近市场、融入社会,将实战能力提升。

【关键词】工作室项目 校企深度合作 合作实践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号:16C06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63-02

一、工作室项目

1.工作室建立的意义

现今,不论企业还是市场对服装专业设计型与技术型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同时在人才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上也相应的有高标准严要求。但眼下服装专业的课程仍多以学科教学为主,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明显,因此在校企合作、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优化方面就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几方面。

工作室的建立,极其利于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培养适应市场的技术型人才,能够通过工作室项目模式带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可以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并结合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服务。

工作室项目模式是行业职业化教学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实际而具体的项目,把教学和实践融入其中,将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此模式让教师能够通过贴近社会需要,反观教学上的计划与安排,看教学是否能对照市场需求与新的发展动态给予学生最合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师本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保证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随形势变化与市场动态逐步提高并具备超前意识。

导师负责制下的工作室教学,将项目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中,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具体的实践任务与目标,让其将在学校中单一的理论及有限的实践活动学习提高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进而能够让学生达到国家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与契合市场需求创新创造的水平。

2.导师负责制下的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特点

(1)面向市场,开放性、自主性强

面向市场,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可直接参与到企业、社会的实践生产中去,由传统的课堂转变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灵活多变的实用性的活动课堂,不局限于一块儿黑板上板书知识的传递,而更多地延伸到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甚至是公司、企业、单位、市场等零距离的教与学,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更加直观与形象,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运用,结合个人实际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考量今后有可能踏足的最适合的工作方向。

(2)依据项目,针对性、实践性强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遇到合适的项目,依据客观情况,可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情况来分工合作、分配任务。在实践中会发现专业知识的融合度非常强,绝不仅仅是依靠单门课程教科书上的知识就能够解决某项问题的。此时,对于拓展内容与学生理解的书面知识就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融合,同时,与专业相关的系列课程知识的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理出方案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方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有着绝对的肯定,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导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者的作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健康平等。

(3)师生共进

教师的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在导师负责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在项目式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繁,在实际运用操作或社会实践中导师的讲解与示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理清头绪,把握重难点,形成系统顺畅的知识链。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师队伍中不是所有人都有关于实践生产的经验,而工作室项目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对新设备、新工艺的认识,各种工艺流程的正负面影响,以及产品开发、品牌筹划等方面的经验。那么,教师们通过在项目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我,专业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较快提高。

(4)提高学生实践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工作室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参观企业、调研活动、项目实践参与等手段运用到实际的工作项目中,从而将所学所用化为重要的工作经验,结合学校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这一过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步入社会后参加工作就业能够快速地融入企业或单位,缩短职业的适应期。

二、校企深度合作

前面的工作室项目已经间接或直接提到过校企合作事项,那如何让校企切实进行深度合作在此进行探讨。

“校企合作”是经办学实践后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学校与企业资源条件差异的分析研究,将课堂与企业结合,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的人才。此模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实践证明它运转灵活、优势互补,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为最佳,究其根本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行提升,培养出理论、技能、素质等各方面都优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1.校企协同育人

依据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充分發挥校企合作培养的优势,将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服装专业的建设与服装产业的发展结合、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提升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为原则,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发展与完善。

2.教师教学、科研与实践一体化

与企业、市场的接轨,能够很好地建立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运行的任务项目作为载体,可组建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校内外的导师在教学、科研与实践上能够一体化进行,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进入学校、学校入企业实践教学,协同管理。能够通过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合理运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3.校企深度合作——双向渗透定向式人才培养

在进行了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与企业开展了分类的定向培养,如女装设计、图案设计、配饰设计等等。校企深度合作的定向培养首先以学院教育为基础部分,企业需求的特色人才为强化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给予学生实践训练的良好条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强化自我,提高个人素质 将学校与企业密切关联起来,让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生产实践活动。

学生不仅仅需要优秀的专业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还需让他们能成为有强大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其在服装设计领域严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培训,毕业即上岗,就业前景光明,竞争力强,与企业也能更好地进行工作上的衔接。

三、“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相结合的教育实践

工作室项目对以往培养学生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变,校内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将企业的文化与标准结合在内,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同步,完全改变了学习方式以往在头脑中的印象,强化综合素质的地位,开拓创新,由校内工作室的建设,形成人才的多方位全面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工作室将教师、专家、企业人等聚集在一起进行深度交流,一方面推动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设计生产活动,让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将企业中人和相关专家学者与学校进行紧密的联系,让他们了解教学上的知识与对实践课堂的把握。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既有职业素养又有职业技能的人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理念的引领下,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接收企业项目和原创设计两个板块,让学生步入了几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且让师资力量有了多方面的角色转换。

1.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教师牵头,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实战技能加强,经验不断丰富地积累。

2.原创产品开发项目以女书传统文化元素灵活运用于服装与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实践项目中。重点是对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民族服饰文化价值、民俗民风的研究,结合实践项目设计成套的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流行时尚的民族休闲女装。

本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既借鉴了前人对女书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通过“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导师+企业专家共同设计项目的教育实践方法。将为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现代应用、以民族文化诠释时尚元素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和实践措施。

本课题项目旨在以雅戈尔集团、东安毅荃服饰有限公司、丝若服装有限公司、永州名臣服装厂的设计与实践为依托,以永州本地与周边瑶族(其服饰中的很多设计元素来自女书传统文化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保证教育实践环节的落实,我们与深圳御上品牌企业、东莞茜蔓童装设计公司、东莞合生实业(BSO小魔怪)制衣有限公司、东莞新兴发(红蕃仔)制衣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以“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导师+企业专家共同设定实践项目带动课程建設,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使学生在实践项目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和民族文化进行融合的全过程。并依此为示范,带动其它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等专业的项目课程建设,建构“工作室项目”+“校企深度合作”导师+企业专家共同设定实践项目的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玉臣.“引厂入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技术探讨[J].江苏教育,2011,(1).

[2]金彦平.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2,7:79-180.

[3]徐仂.关于独立院校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2012,(17).

[4]刘静.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服装工作实在创新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西部皮革,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