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模式下的文化融合传播分析

2018-07-26周婷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音乐

摘 要:经典咏流传,经典永流传。在2018年初,由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正如花盛开,各色经典传唱人和诗以歌,用音乐的语言来抒发诗词的古韵,诠释词人的内心情感,跨越时空的交流,再次创造经典。文章以亨利·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及文化价值的增值来定性分析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传播,用人们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将经典文化继承与弘扬。

关键词:融合文化;价值增值;音乐;诗词经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69-02

早在汉代时,就有以歌和诗的传统。《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篇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而《颂》则多为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由此可见,音乐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由来已久,跨越千年。而今《送别》《清平调》《枉凝眉》《月满西楼》和《但愿人长久》等等,也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历久弥新。随着《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使得高雅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再次碰撞出新的火花,展现出全新的经典作品。

传唱千百年的古韵,吟诵千百年的诗词,共同唤起我们对古诗词的热爱。经典传唱人王俊凯、王力宏和凤凰传奇等人对《明日歌》《三字经》《声律启蒙》和《将进酒》等古诗词的二次创作令人耳朵一亮。传统文化、现代技巧和当代交流方式的结合,使作品达到一个更加新的高度,让经典再度流行,以一种更加浪漫的方式代代传承。

一、融合文化理论

被誉为“21世纪的麦克卢汉”的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碰撞》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融合文化”理论,融合文化就是一个“新媒介和旧媒介碰撞、草根媒介和公司媒介交汇、媒介生产者的权力和媒介消费者的权力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互动”的场域。[1]它涉及媒介融合、参与性文化和集体智慧三个方面。[2]媒介融合不仅作用于技术和管理层面,而且作用于文化层面。[3]不同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而融为一体。而参与性文化更突显受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受众是融合文化的参与者,参与者自愿的临时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展现集体智慧。[4]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受众用全新的视角重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相互融合碰撞,闪现不同以往的耀眼星光。

1.乐器与古诗词的融合

古诗词与古琴、编钟、琵琶和唢呐等乐器的改编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情怀,给我们带来对古诗词的另类感受。悠扬高雅的古琴、恢弘大气的编钟和高亢激昂的唢呐无一不引领我们进入诗词乐曲的意境之中。如经典传唱人尚雯婕演唱的《木兰辞》,《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赞扬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而穿插唢呐的表演着实是点睛之笔,唢呐既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又能够深刻而细腻的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将花木兰一代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的气势完美呈现出来。龚琳娜演唱的《离骚》,编钟的打击乐更是为其添上一笔浓厚的情感色彩,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和愤懑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还有凤凰传奇演唱《行香子》中竹笛的清脆和古琴的优雅和以曲调,在我们心中勾勒出一副春光明媚、蝶影翻飞的田园风光图。乐器这般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各异的诗词完美互配,似是有缘千里,实则命中注定。

2.艺术与古诗词的融合

运用国粹京剧、豫剧和越剧等艺术形式表演的古诗词惊艳绝伦。如北朝民歌《刺勒歌》,腾格尔用阿卡贝拉的演唱方式表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宽广辽阔的草原文化。还有王泓翔演唱的《墨梅》,其声音空灵清逸,加以京剧戏腔的演唱,使得《墨梅》这首诗词清新高雅的意境融合无间。当余少群搭档原唱陈力,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一首《枉凝眉》再次唤起我对《红楼梦》的喜爱,宝黛情缘依旧催人泪下,让这首经典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3.科技与古诗词的融合

惊艳属最受青少年欢迎的虚拟歌手洛天依与京剧代表人物王佩瑜跨界合作演唱的《水调歌头》,对这首词的二次创作,使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也即现代最新科技代表洛天依。这样惊奇的组合来演绎古典诗词文化,令人认识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并没有停止脚步,也不断地在与时俱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科学技术不仅能推动文化的生产,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而且能改变和影响人们思维方式,进而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5]

文字是视觉动物,一字万言,和谐相生。如车万育《声律啟蒙》中的“颜陋巷 阮途穷”就包含两个典故(颜回和阮籍),简短的文字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单一的视觉传播较为浅显,表现力也相对薄弱,甚至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读者无法深刻理解词人的内心情感。谷建芬老师在节目中说道,“音乐是心灵艺术,它不像美术可以视觉,音乐是一个听觉的东西,听觉进入到人的心里,而这个心是通过音乐的沟通,使它进入到更深的灵魂。”而今,诗词本身的艺术风格加上新的音乐语言,再现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跨越时空。我们在用新时代的跨媒介叙事方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种媒介对于阐述这个经典文化都有其特殊的贡献。高雅文化的魅力、音乐的震撼心灵的表现力和现代高科技的融合,经典再创造、在分享。

二、文化价值的增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经典传唱人关喆将这份情延展至对祖国的思念。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国就是我们的大家。“中国护照就是一张回家的船票”,黄细林(一名利比亚撤侨事件的亲历者)如是说。一条短信让处于子弹纷飞,危难时刻的如黄细林一样的华侨同胞们知道,祖国没有放弃他们,会把他们带回家,家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意义不单单就只有一种,我们通过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情感意蕴,同时也加以延伸以赋予其更多价值,为文化增值。

无论是《少年中国说》中,张杰用他那充满正能量的歌声演绎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使我们的青少年重新燃起斗志、慷慨激昂,同时也激励着少年郎们挺起脊梁,披荆斩棘,不负年少。抑或是传奇音乐人陈彼得改编的《青玉案·元夕》,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次感动无数人,现代摇滚的曲风完美展现词中尽显狂欢的景象,陈彼得老师自弹自唱的孤独与豪放的姿态深入人心。尔后,老师所吟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也表达了对祖国这片土地深深地爱。我们爱这祖国,爱的深沉。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014年,顾盼的外公王之炀的故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王之炀老人热爱经典文化,并用生命在为诗词歌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而现在在《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中,在《一生一阙歌》的演唱中,王之炀爷爷与王铮亮的隔空对唱瞬间让人眼中溢满泪水。正如此,也让这些爱更为《长恨歌》这首词赋予宝贵的意义。又或许是《鹊桥仙》的浪漫爱情,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遇上汪明荃与罗家英夫妇的伉俪情深,配上粤语,热情歌颂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好爱情。其爱国之情、思念之情和浪漫主义情怀溢满胸怀。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其内在价值不断地增值和繁衍,形成新的价值观。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其魅力依旧不减当

年,变得更加浓厚,但许多人却愈渐感到生疏。冯骥才先生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通过手机、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高科技时代,好像使得我们跟传统文化有点远。”他也提到,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激起大家的热爱,在热爱的过程中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经典传唱人中不仅有年轻人所熟知的演员、歌手,还有艺术大家和后起之秀,更有许多热爱诗词文化的普通人。他们把对诗词的喜爱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和独特风格来诠释和演绎,共同展现出一个个动人的舞台。并且,通过鉴赏团评委北京师范大学康震老师向观众解读诗词背后的人文背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庾澄庆和曾宝仪带领我们共同来鉴赏歌词的内涵意义。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开启了一扇传播中华文学的大门,传承经典文学,沟通诗词你我,传播海外,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魔力。

三、结 语

诗词作为高度凝练与格律化的语言,它所特有的语言美本身具有音乐化的特点,而音乐丰富了诗词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表征形式。[6]用音乐和古诗词的温暖与力量,教会我们如何去传唱文化、拥抱未来。

康震老师说,“经典一直在被完善,成为一个新的经典。”经典不是死的,而是活的。《经典咏流传》再次唤起我们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前,《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诵者》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传播方式的区别,一个是背出来,而另一个是唱出来。《经典咏流传》创造了一个大众所喜爱,所流行的方式来传播经典诗词的美。通过音乐与诗词的交流沟通,传播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请打开微信摇一摇,让“我”们把经典唱给你听,分享给你们,把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蕾.亨利·詹金斯及其融合文化理论分析[J].东南传播,2012(09):11-13.

[2](美)詹金斯著.融合文化 新媒體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 第30页

[3]王蕾.亨利·詹金斯及其融合文化理论分析[J].东南传播,2012(09):11-13.

[4]杨玲.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04):64-70.

[5]陈民杰.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26(07).

[6]李笑珂.浅析音乐作品与古诗词的融合[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183-184.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周婷,女,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研究
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音乐
增值型内部审计初探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基于“免疫系统”论视角构建内部审计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机制研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