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藏/遗产/建筑/方言

2018-07-26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堡

孝端皇后宝凤冠

鲲艮

“红妆十里,凤冠霞帔。”大概是今人颇为向往的场景,可人们大都不知,明朝皇后所佩戴的凤冠到底何其华美,更不知凤冠所代表的尊卑等级制度。

古时男子成年要行冠礼,以此告别童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被逼入绝境时说道:“君子死,冠不免。”由此可见头冠之意义非凡。《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古时君主为了统领天下,需得明尊卑、肃纲纪,统冠制而别等差。因此,头冠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体现尊卑等级的法度。

汉代,男性礼冠制度就已完备。因古时女子地位不如男子,女冠之始也远远迟于男冠,直到宋朝,才明确女冠的礼服冠制。礼服冠为人们参加重大庆典时所戴,最高品级的礼冠是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时佩戴的凤冠。到了明朝,凤冠的制作日趋成熟,达到了工艺的巅峰。

1956年,北京定陵出土的明朝凤冠,其精致华美令人惊叹。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及其妻妾——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墓。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六龙三凤冠、九龙九凤冠隶属于孝端皇后,十二龙九凤冠和三龙二凤冠隶属于孝靖皇后。其中,最为精致华美的是孝端皇后的六龙三凤冠。

此凤冠以漆竹丝作胎,质轻而极具韧性。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冠口外缘一周嵌红蓝宝石,其间饰有珠花,里为金口圈。凤冠上共饰金龙六,翠凤三:正面顶部正中—金龙,口衔珠宝滴傲然屹立,看来端庄而高贵。两侧在如意形云头上各饰一飞龙,亦是口衔珠宝流苏串饰。背面再立三金龙,作欲腾飞之势。六尾金龙是由皇家精湛的花丝工艺制成,最后再经过“咬酸”(酸洗过程)给金龙提亮。凤冠中层装饰有三只翠蓝色飞凤,凤首朝内,口衔珠滴。在金龙翠凤间,有大小朱华树穿插其中,珍珠宝石作梅花状环绕其间。冠后部饰六扇由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落落大方,仪态万千。凤冠上通过爪镶工艺(用金片制成宝石“托儿”,其两侧焊出两爪,紧紧抓住宝石)共嵌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雍容华美,极尽奢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女性礼冠中罕有龙凤。唐代后妃礼冠的基本制度是采用花树和博鬓,宋承唐制,但有一个重大变化——在冠上先后添加了凤与龙的形象。明初基本承宋制,《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后礼服为九龙四凤冠。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上的龙凤数目与明初规定不同,可见明朝晚期对原定制度已不再严格执行。

明朝中后期以来,凤冠的装饰日趋精美繁复,帝后生活极尽奢华。嘉靖年间,明世宗下诏广搜珠宝异石,仅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采办的宝石,就花去银两4万多。后来神宗亲政,亦效法其父祖,每年都下诏采办,仅一次就要采珠五千余两。在常年无节制的采买中,百姓民不聊生,国库贮银也挥霍一空,明晚期宫廷如此豪奢则是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酒泉夜光杯

天欲雪

皎洁月色下,盛满美酒的夜光杯苍翠欲滴,通体晶莹。对着茫茫风沙与边关雪月,戍边将士们若能用此杯饮酒,也算是孤苦军旅生活中难得的慰藉吧。

提起夜光杯,令人不禁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羌笛悠悠,关山斜阳无际。霜营吹角,对夜难眠。唯饮一杯雪月直漫天明。月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关山月,杯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夜光杯。

古人用夜光杯饮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海内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因为玉石比热容小,可凝气成水,故空杯一夜,天明水满,即为“常满”,又因杯壁透薄如蝉翼,月下斟酒,将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彩,故名为“夜光常满杯”。由此可见,夜光杯最早来自西域。

今天我们所说的夜光杯,大多指酒泉夜光杯。酒泉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如此一来,便和古书中的记载合上了。酒泉夜光杯是采用祁連山上的墨玉雕琢而成,祁连玉内含有多种矿物质,呈现出浅绿、翠绿、墨绿等多种颜色。用其制出的杯盏纹饰天然,色彩斑斓,有的苍翠晶莹,有的清澈疏淡。夜光杯质地独特,即使在炎夏握住杯身,也令人顿觉清凉冰爽,酒杯盛烫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击不碎,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

夜光杯的制作。前后一共要经过28道复杂工序。首先,师傅们选择祁连山老山窝子里的上乘玉料,根据不同的形制将玉料切成不同大小的圆柱体,再按一定尺寸切割。经5道工序制成毛胚,之后再切削、精磨出夜光杯的初型,掏膛后夜光杯终于定形。最后还要经过细磨、冲、碾、拓、抛光、烫蜡等14道工序,再用马尾网打磨,才能制成一盏夜光杯。夜光杯传承人黄越肃师傅说:“以前只能用脚踏、手拉,使机器转动磨制夜光杯,现在设备更新了,可大半功夫还得靠手工,就算是炉火纯青的老师傅制作一盏夜光杯也要花几天的时间。制作夜光杯是个细活,靠的是经年累月做出来的手感,轻了重了都不行。用来研磨玉石的是金刚砂,容易伤到手指,一不小心就会把已成型的杯子磨坏,制作了好几天的杯子就前功尽弃了。”祁连山终年白雪皑皑,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采玉极为困难,加上运输不便,供应的玉料十分有限。而制作夜光杯,工艺复杂,玉料的利用率也只有60%左右,其珍贵自不必说。

因为祁连玉质地细密,加上工艺独特,酒泉夜光杯的表面张力极好,若将杯中盛满酒,酒可过杯口而不溢。夏夜用此杯饮酒,杯壁透薄莹翠,内里似有奇异光彩,杯面则浮着一轮明月,晃晃悠悠,清凉入口。尤为月下对饮,令人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新天鹅堡

天天天睛吃葡萄

新天鹅堡的南北两面坐落着清澈的阿尔卑斯湖和天鹅湖,在黛绿的云杉与雪松之间,美丽的城堡遗世独立。这是孤独的国王留给世人的一个未完的梦境。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全德国有近2万多座古城堡。城堡最初的功能是用于防御,后来逐渐成为标志皇族权力与地位的建筑。而19世纪建造的新天鹅堡,如今已成为整个德国的象征。

新天鹅堡的建造者是德国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他对政事毫无兴趣,反而热衷于歌剧和建筑。国王15岁时,就被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里中世纪的天鹅骑士所打动,并于1869年,在巴伐利亚西南部阿尔卑斯山麓的天鹅堡遗址上。开始建造自己梦想中的新天鹅堡。国王邀请了剧院画家波契(Pocci)和舞台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扬克(Christian Jank)共同设计,他们根据国王梦想中的骑士故事设计出了一座比中世纪骑士之梦更为梦幻的城堡。城堡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物资。单在1872年,就用了450吨的水泥、1845立方米的石灰。这座城堡共设计有360个房间,历时17年的建造却只有14个房间依设计完工,因国王在1886年就逝世了,他只在新天鹅堡内居住了172天。

从玛丽安桥望去,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令人心境豁然而宁静,通体雪白的新天鹅堡优雅地伫立其间,黛蓝色的塔尖高耸入云,尖峭而空灵。城堡整体沿着中轴门塔呈南北基本对称,由火红的门楼塔、南北面的7个棱堡、下沉小广场、前院和主堡构成。由于受到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城堡外形呈现出哥特复兴风格,又在国王与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幻想下,更添了许多创意和浪漫。

城堡的建制虽浪漫但又等级森严。堡内厅堂多为严谨对称的巴西利卡形制空间,但堡内又随处可见天鹅元素的梦幻装饰。主堡共设计了5层,每层的功能布局都不同,主人、贵宾与佣人的生活空间、甚至使用的楼梯都严格分开,体现出严密的等级制度。国王虽一心向往中世纪生活,却并不排斥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科技,城堡内有当时最为先进的设施:电气化烤箱、高压蓄水池、运送燃料的卷吊装置……

与其他城堡不同,新天鹅堡内的壁画并没有大幅描绘古希腊罗马神话,堡内随处可见的则是瓦格纳歌剧中的爱情。无论是起居室的《罗恩格林》,还是书房的《唐怀瑟》,都表现出国王向往个性、自由、浪漫的爱恋。与之相反,御座厅的壁画却具有严格的体系规范:国王和耶稣被同时描绘在上方的穹顶,四天使守于四方。传道士立于两旁,整个画面展现出坚定的宗教秩序。但实质上却在强调君权神授的思想。

规制和自由,复古与创新,宗教和爱情。这些矛盾在新天鹅堡内糅合成一种兼具理性与浪漫之美,就像当时在风雨飘摇中不断更迭的德国社会,又像那位一生充满争议与传奇的国王。

扑街

鱼香肉丝

图为香港的街头闹市,无论怎样发展、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那曾独属于香港的市井江湖气息,却生生地根植在每一代香港人的骨髓中,已成为他们的文化印记之一。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粤语作为影响力较大的汉语方言,在音调方面与普通话的四声声调不同,有9个声调和2个变调。音域宽广的同时,还保留有大量北方话已经丢失的古汉语的特点,比如中古汉语韵母的塞音韵尾和纯音韵尾,以及一些古汉语用语,如“食(吃)”“行(走)”“企(站)”“走(跑)”等这些在我们现代普通话中基本上不再常用的词语,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用“你食了没?”或者“你要不要行?”这些话了。

粤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殊词汇的来源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是根据英语发音而来,比如“波(球Ball)”“的士(计程车Taxi)”“菲林(胶卷Film)”;如果不是本地人,根本无法理晓其中所蕴含的喻意,特别是一些骂人的话,熟悉香港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词语陌生:扑街。

“扑街不是粗口,扑街面家铲才是粗口。”电影《出埃及记》中的张家辉曾这样说到。的确,相比“顶你个肺”这样的粗口,“扑街”不涉及敏感词汇,短短两字既能表达愤怒,也带有调笑之意,用法多样,适合多种语境,就连根正苗红的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播出的电视剧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这个词从演员嘴里说出来。它除了常见的骂人用途外,还能用作熟人之间的彼此称呼——“扑街仔。就属你精!”这里的“扑街仔”你就不能说它是侮辱人的意思;有时还能是一种语气词,比如你觉得自己今天运气非常不好,掉了钱包、错过了公交。心里的火无处发泄,只能说一句:“唉,扑街!”既不骂别人,也不怪自己。就好像国语中的“唉。倒霉!”一样。更多是一种怨气的发泄。

那么,“扑街”一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扑街”,粤语读作“pok gai”,“扑”即摔倒、扑倒,“街”就指街上。“扑街”连起来,就是摔倒或扑倒在街上之意。其来源有两种常见说法,一说是清朝末年。广州出现大量的反清志士,这些反清志士被捕后,往往会被押赴至“法场路”处刑。被处死的志士数不胜数,他们的尸首往往无人收回,就这么扑倒在街口,久而久之,人們就用“扑街”来形容横死街头的人,后来更被当做诅咒别人的话语,但语气不如“冚家铲”(意指别人全家死光光)来得激烈。另外一种说法则更为有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涌入大量英国移民,而其中身处上流社会的公子哥都普遍爱好打网球,但他们大多都是花花公子,喜好结交漂亮姑娘的同时又不负责任,所以老百姓们十分讨厌这些以体育为幌子出来勾搭少女的有钱人,但当时外国人在香港还是可以横着走的,所以大家都不敢直接叫他们坏蛋,就用英文“Sport Guy”来称呼他们,慢慢便演化为粤语谐音“死扑街”。

猜你喜欢

城堡
城堡节——法国
魔逗城堡
石头城堡
城堡的一生
好朋友城堡
魔法城堡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大城堡
魔逗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