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现状分析

2018-07-26王静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科技创新西安

摘 要:首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和实践状况以及西安科技创新发展机遇,进一步对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得出基本判断: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得出的结论能够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提升整个城市核心圈的综合功能能级,有利于西安城市、产业布局优化。

关键词:西安;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059-03

一、引 言

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研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的助推剂,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出路,是“十三五”西安科技创新的新机遇。因此,对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现状分析能够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提升整个城市核心圈的综合功能能级,有利于西安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带来创新资源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预示着经济战略转向新蓝海,新一轮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1]。西安地区是全国科技、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西安要充分发挥载体资源和区位交通等特色优势,积极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完善协同政策,推进深度融合[2];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由于试验区对涉外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同时试验区的制度改革无法被完全复制,快速便捷的服务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增强了企业的入驻意愿,发挥关键点的作用,为西安招商带来巨大潜力。

二、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

(一)现状分析

《全球城市竞争力》2017年10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2017年10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创新情况报告分析显示,西安位列前十名[4]。在名单前十位中,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等特大城市排名靠前。深圳市、天津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厦门市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城市居多。此外,武汉市和西安市等中西部省份的城市也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报告,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由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14个核心指标和综合创新型城市的5个扩展指标组成。这5个扩展指标具体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百万人口专利授权数、高等院校(含本、专科)数量、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等。

(二)创新优势分析

国内首套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技术在西安研发成功,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源动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固废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在江苏盐城连续稳定运行超30天。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危废领域炉渣无害化处理的空白[5]。一项项高科技项目落地,一条条特色创业街区建成,一个个众创空间生机勃勃,西安,这座城市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科技“西引力”。随着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丝路科创中心也提上日程,西安也将开创创新创业新格局,在丝路科创中心的建设征途上,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1.西安硬实力增强“西引力”

科技部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项目从270项推荐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一项突破性技术不仅可以“看得见”大脑学习、记忆、决策、思维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项目正是在西安中科创星进行投资孵化的。近年来,高科技项目不断落地,高科技企业不断进驻,西安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技“西引力”不断增强。

据西安市科技局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西安是国家科教资源战略聚集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6]。目前,西安承担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等诸多“国字号”改革试验和示范重任,建设丝路科创中心,可以有效整合各个改革领域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体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建設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简称丝路科创中心),可有效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在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形成科技研发输出、科研项目合作、产业园区共建的互动共赢局面。

2.启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打造新的工作格局,西安也不断吸引、汇聚更多的科技资源,全面启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2017年11月全球硬科技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大会盛况空前,硬科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IP,成为引领支撑西安创新发展的新标识。随后,西安市全面启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招商。2017年,市政府与英雄互娱公司签订的10亿元投资项目——量子文化产业城落户曲江新区;科技人才峰会期间,促成16所高校校友投资及意向项目540项,累计金额1688.33亿元,收到捐款312笔5.5亿元;西安交大、西工大、西电先后完成“水煮煤”“大数据”“3D打印”“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项目85项,总投资规模约133亿元[6]。

在加快规划产业发展体系方面,健全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西电军民融合创新谷、西工大翱翔小镇、中兴米克小镇、3D打印小镇、长安梦想小镇、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等规划建设增速发展。同时,支持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和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建设,以西户高新区建设、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西安航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文化科技创业城等区域为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培育工程等示范项目,圆满结束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建设[6]。

同时,西安市着力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分两批在17家单位试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推进“三权”改革和科研人员激励制度,促进人才校企双向流动。促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健全完善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制订补短板、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通过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为把全市建成国家重要的科学原始创新中心、产业技術创新中心、创新环境和制度示范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3.全力打造“创新西安”品牌

“双创”工作的开展也是城市科技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西安市加快“双创”发展,全力打造“创新西安”品牌。西安量子晨双创产业园2018年底建成开放。西安再添新兴产业集群落户曲江新区的量子晨双创产业园区2018年3月31日启动建设,标志着西安再添涵盖电竞、互联网、金融、双创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7]。

在加快建设众创载体方面,西安市研究制订《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2017年到2021年全市众创载体建设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加快创业创新规划布局,以高新、曲江、碑林、长安、雁塔五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各区县、开发区、高校院所建设各类众创载体,努力实现校区、院区、园区、街区、社区五区联动。先后调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众创载体422个。开展创业西安行系列活动。印发了《“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通过实施载体建设、创新改革、人才创业、资本助力、创业引凤、科研带动、社群建设、环境建设等八大行动,努力建设西部创新创业新高地。积极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研究出台《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制定“人才新政23条”配套实施细则,通过股权投入、收益奖励、配套奖补、专项补贴等方式,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建设、人才创业、金融服务、项目引进等落地见效。

(三)创新瓶颈分析

丝路科创中心城区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对中心城区发展而言,作为创新发展战略的助推剂,外来智力资源至关重要。

1.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西安市在科技投入方面与北京、上海、深证等科技发达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科技研发投入只是北京的25%,上海的46%,西安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科技投入经费中,政府支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企业自身的投入却相当的低,这说明西安大力鼓励企业创新,但是对于创新主体企业来说却是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投入。在科研创新方面,企业没有将自己定位成科研创新的主体,而是把自身当成了科研创新的承担者,企业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科研投入,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西安地区企业发展将会被其他地区的企业所取代。

2.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存在一定障碍

企业由于自身缺乏科研创新的动力,导致了企业对外界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科技成果不能在西安市的企业中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动力,而是大部分转移到市外地区,这样不但导致了本市科技资源的外流,严重制约了本市科技创新的发展,还增加了科技创新的成本,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加之西安市目前产业结构的制约,西安市的传统军工制造业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但是目前西安城市发展主产业是能源等资源型产业,这就造成了西安市科技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使得主导产业由于缺少科技资源的创新而导致发展缓慢。

3.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但是横向比较却发现,陕西省的财政拨款在全国的排名处在20左右,这说明了在此方面的投入尽管加强,但是投入量却是严重不足[8]。作为科技资源丰富的西安市,科技资源总量应该在全国的省市中排在较前位置,但是能够得到的科技财政投入却相反排名靠后。同时,通过对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类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财政拨款主要流向了高校和军工科研单位,而且军工方面的产出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国防和投入到了全国,能够为本地发展带来支持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由此可见,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总量不足,方向单一。

4.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不充分

西安市大型科研设备5000 余台,科研技术、科技成果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导致科技资源大多都被闲置,科技资源的共享量不足两成,科技资源的记录较多,实际能被使用的资源较少[8]。目前西安市缺乏有效的共享服务机制和开放度较高的共享服务平台,能够统筹西安市的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使其能够快速地投入到科研岗位中,这就导致了科技资源使用率低、投入量小的问题,所以对科研产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本判断: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在科技领域,西安在技术交易、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等关键科技指标上,积极建设新常态下“互联网+”科技创新,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十三五”期间,应在继续保持商贸业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挖掘并放大企业的创新潜力,进一步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对西安经济的带动作用。

作者简介:王静,女,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物流工程与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上中下)[N].人民日报,2014-08-07.

[2]罗友和.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状况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取向[J].生产力研究,2017(1):124-126.

[3]金丹,蒋利和.论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7(10):84-87.

[4]王伟光,张广智,陆大道,等.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73-78.

[5]刘望,宫菲,成楠.国内首套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技术在西安研制成功,西部网.陕西新闻网,2018-03-28.

[6]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我省代表委员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陕西日报,2018-03-05.

[7]西安量子晨双创产业园年底建成开放[N].西安日报,2018-04-02.

[8]张逾坤,吴见平,管连龙.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估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1):134-139.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科技创新西安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