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018-07-26方正宇
方正宇
平日里前往现场观看中超、足协杯等国内赛事时,球迷最怕从门口那些“黄牛”手里买到的是假票。没想到,类似场景出现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由于莫斯科安郅公司谎称自己是获得官方授权的售票点,导致各国旅行社纷纷从该公司订购球票,进而销售各类以世界杯看球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安郅公司在无法提供真实球票的情况下卷款跑路,形成了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假票案。整个事件涉及假球票超过万张,其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流向了中国。
接下来,从国内旅行社购买了假球票的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从理论上来说,安郅公司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当初并非从安郅公司直接购票,甚至未必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存在。当消费者发现无法实现到现场观看世界杯的目的时,他们交涉的对象必定是当初发布广告、签署合同乃至收取钱款的国内旅行社。如果采取法律途径的话,消费者也会以国内旅行社而非安郅公司作为起诉对象。
站在国内旅行社的角度,或许会觉得自己有点冤,毕竟他们同为遭遇蒙蔽的受害者。但问题在于作为从事旅游服务的专业机构,在推出相关旅游产品之前,原本就有责任严格审核各个环节,不轻信来自合作方的所谓承诺。
实际上,站在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的角度,从来都不希望球票流落到“黄牛”手中倒卖。想观看世界杯比赛,除了持有真实球票之外,还需要提供FAN ID和护照等含有个人信息的证照,确保看球者和订票者同为一人。另外,国际足联除在官方网站直接销售球票之外,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也有代理商参与售票,这些代理商的数量被严格限定。至于以上渠道之外流出的球票,就存在着买到假票的巨大风险。
国内旅行社既然将世界杯看球作为销售产品的主要卖点,就有必要充分了解与世界杯售票有关的各种规则,严格审核球票来源,而不是将风险推给普通的消费者。如果由于审核不严出现了问题,国内旅行社就要为当初的疏忽买单,比如通过正规渠道购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直接赔偿消费者由于无法看球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在对消费者赔付之后,国内旅行社自然也有权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包括向安郅公司提出索赔。实践中,這条维权之路恐怕不会太轻松。一方面,安郅公司的相关人士已经选择逃逸,最后或许会被界定为刑事案件;另一方面,由于案件涉及跨国交易,维权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多变数。比如,要是国内旅行社当初与安郅公司签订了合同,那么相关内容到底适用中国还是俄罗斯的法律,以及应该由中国还是俄罗斯的司法机关裁决,都有可能影响到事件的最终解决。
从本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不单是尽量避免买“假票”。更为重要的启示在于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涉及的环节也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相关操盘者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素养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一不小心就可能付出为数不菲的学费。
当年,国内某公司曾在旗下游戏中使用马拉多纳的肖像,并对外宣称已经通过中间人将授权费付给了马拉多纳。没想到,马拉多纳矢口否认曾经对此授权,并在中国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获得了300万元的赔偿。决定此案胜负的关键就是当该公司拿出一份所谓经过马拉多纳签字的授权文件时,被司法鉴定为签名并非出自马拉多纳。
这个被假签名欺骗的案例跟现在假球票被国内旅行社销售给消费者的情况颇为相似。由此可见,在此类跨国合作的过程中,审核相关事实真实性永远要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要是没有这点金刚钻,千万别随便去揽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