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大脑:打造深度融合的MGC新闻

2018-07-26彭东浩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融合

彭东浩

摘 要:新华社搭建的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媒体平台“媒体大脑”2017年12月诞生了首条MGC视频新闻,“媒体大脑”人工智能平台与MGC新闻的诞生为记者赋能,同时使新闻报道进入一个全新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MGC新闻的概念,媒体大脑与MGC新闻的关系,MGC新闻如何产生,有哪些特点及意义,存在什么技术缺陷与未来发展趋势,为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关键词:MGC新闻;媒体大脑;人工智能;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034-02

大部分人都对UGC、PGC有所了解,但对于MGC或许很陌生,2017年12月26日,新华社在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发布了首条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视频新闻由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媒体平台——“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生产,耗时仅10.3秒[1]。

一、MGC新闻概念

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新闻,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由机器智能生产的新闻。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获取音视频线索,经由内部视频图像识别功能、让机器智能理解内容并做价值判断。随后与已有数据相关联,对语音语义进行检索和排列组合,智能生产审核新闻稿件,再经视频语音合成编辑、数据可视化系列过程,最终生成富媒体新闻[1]。

二、媒体大脑与MGC新闻

(一)媒体大脑的诞生

2017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传播与社会责任”在乌镇开幕。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宣布,新华社已搭建起了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媒体平台“媒体大脑”,是专为媒体机构打造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与分发平台。媒体大脑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的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而成,主要有版权监测、新闻分发、采蜜、语音合成、用户画像、人脸核查、2410、智能会话八项功能。国内各媒体机构均可在认证后通过mp.shuwen.com的官方网址使用其功能和产品。媒体大脑人工智能媒体平台的出现,是新闻媒体与AI技术的深度结合,智能机器生产新闻从此进入一个崭新阶段。MGC新闻便是AI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

(二)如何生产MGC新闻

新华社发布的首条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视频新闻由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创造。它凭借着遍布全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自动采集信息、识别异常新闻事件同时判断其新闻价值后选取新闻角度,依托数据库自动串联相关素材、快速审核之后多渠道自动传播。

例如杭州市古墩路灯彩街附近发生爆炸,通过爆炸区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媒体大脑平台会检测出此区域发生异常,据画面情况自动识别出公交车、爆炸、浓烟、火灾等关键词并描述事件:“发生一起爆炸,现场冒着浓烟,引发大火,现场附近有一辆大巴车和若干轿车,有行人,电动车。”系统根据收集的信息迅速产生一条MGC新闻:“7月21日上午8点30分,杭州市古墩路灯彩街附近发生一起爆炸,并引发大火和浓烟。”并持续监测,根据摄像头和传感器反映的画面不断反馈最新信息,直到事件完整解决。

媒体大脑同样应用于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媒体大脑对比了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信息,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舆情热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提及五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及四次并且在报告表述中最醒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首次被写入报告,并以15秒的速度生产出第一条两会MGC视频新闻。在会议进行期间还生产了《“媒体大脑”想陪你聊“两高”这五年》、《“媒体大脑”带你看宪法》等MGC新闻[3]。

三、MGC新闻的特点

媒体大脑的出现和MGC新闻的诞生是人类新闻报道的优化升级,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在MGC新闻中得到突破传统的展现,这深刻体现了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相比传统记者,MGC新闻确有其鲜明独到的特点。

成稿迅速,信息精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包括采访、选题、出稿、发稿等步骤,耗时约30到60分钟。而MGC新闻从收集信息到发稿全程智能驱动,耗時仅10到20秒。同样的新闻报道,MGC新闻生产比人类记者用时缩短180倍。后台数据库在快速整合新闻的同时监测输出,保证成稿迅速的同时信息精准无差。

依托数据,后台强大。媒体大脑建立之初,便建立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闻资讯库,包括图文、音视频各种媒介形式,包括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各类信息来源[2]。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沈阳认为媒体大脑是媒体行业第一次把传感器、摄像头、文本视频信息等混合类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强大的数据沉淀为其奠定坚实基础。

实时监测,数据保护。2017年12月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在未来,一个个摄像头、一张张芯片就是一个个记者,它们的记录更快更客观,未来假新闻会越来越少,因为要骗过机器非常之难。”媒体大脑每天可监测300万个网站、7000万篇文章,通过可视化报表,监测报告全天候反馈结果,保护原创内容。版权监测在生产MGC新闻时同样起作用,系统会自动判别新闻真实度再输出真实有效的报道。

技术交叉,深度融合。媒体大脑是一个智媒平台,MGC新闻是其技术交叉的产物,摄像头、传感器、AI技术+大数据的交叉应用为新闻报道穿上坚实的技术铠甲;它同时是一个智联平台,MGC新闻是内容融合的产物,可将人、物、音视频、文本数据等信息串联并形成信息覆盖网。

四、技术缺陷与发展建议

MGC新闻的诞生为新闻报道开辟了新领域,但其尚处初始阶段,故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业界有人担忧人工智能写作应用不当反成人工智障,有人担心智能新闻发展过快终有一天替代记者,相信随着反复的实践探索,MGC新闻终会发展成熟。

(一)对抗样本和对抗网络,让机器变傻

MGC新闻的产生需要借助机器视觉这一技术,而机器视觉和人眼视觉是千差万别的,人类视觉源于整体理解,而机器视觉则通过层层神经网络分辨得出结果。对抗样本其实就是混淆机器视觉导致生产内容出现错误或监测出现纰漏,致使人工智能变成人工智障。随着对对抗样本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可以利用对抗样本生成对抗网络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近来国外有学者对于生成式对抗网络 GAN技术大量导入新闻生产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对新闻内容产生扭曲。

不过目前大部分对抗样本是为了加强机器视觉而生产的,科学家也都在积极地升级AI体系。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徐常亮认为,对于 GAN 技术可能造成新闻内容扭曲的问题,关键在于人心而不是技术。所以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智能体系,对抗样本反而会成为发展动力。

(二)弱人工智能体系,无法深度报道

AI近几年成为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医疗、驾驶等各大领域,MGC新闻同样产生于當前人工智能技术之下,然而如今的AI科技并未创造出可独立思考并制定解决方案的强人工智能体系,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只能辅助人类高效生产,故MGC新闻并没有深度报道的能力。

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展仍需要一段时间,科技大师雷·库兹韦尔曾曾预测2045年奇点将来临,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预言是否准确暂无人知晓,但AI的发展不会停止,“媒体大脑”也在AI升级中不断优化,MGC新闻正向深度报道靠拢。

五、发展意义

MGC新闻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发展。MGC新闻将传统新闻与智能AI相结合,算法+数据+传感器实现了媒体信息的串联,做到快速生成、资源共享、多元传播、深度融合;其次,它提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效率。代替记者进行无需深度思考但耗时耗力的新闻报道,为记者腾出大量时间,从而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同时又缩短传播距离,通过特定的后台程序和算法,MGC新闻实现了智能自动化审核发稿,多元传播速度及时,大大提高传播效率;最后,为其他媒体平台提供经验榜样,扩大智媒发展广度。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与MGC新闻的广泛应用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先锋也必然会成为其他媒体平台借鉴和学习的榜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媒体平台的融媒体实践探索,智能媒体会向更广角的方向发展。

六、发展趋势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政府、媒体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度与日俱增,作为人工智能平台产物的MGC新闻发展前景也是光明一片。随着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MGC新闻不仅会实现技术的进步与系统的优化升级,向各大媒体平台普及应用也是发展趋势,也许未来一天,MGC新闻能作为有思维意识的智能机器进行深度报道或成为可能,实现全方位高度融合的创新性发展。

七、结 语

MGC新闻实现了智能+大数据+图文画自动匹配传播的创新报道形式,是新闻报道的再升级,以其独特的新闻生产传播特点为记者赋能,为新闻实践探索创新增添力量。MGC新闻同样是大势所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更进一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MGC新闻也会向着横纵交融,全方位广领域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常斐,赵子君,李霞,吴喆.国内第一个媒体AI平台,助力成都传媒集团发展[N].成都日报,2018-03-01.

[2]徐常亮.媒体大脑:媒体与人工智能的融合重生之路[J].传媒,2018(2):23-25.

[3]徐迅雷.创新的“媒体大脑”和两会的舆情热点[N].杭州日报,2018-03-04.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人工智能之父
融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