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思考

2018-07-26王晓慧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有效对策初中语文

摘 要:文本解读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它是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情感,体会语言表达精妙的重要能力,影响着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上存在问题,阻碍了学生解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紧扣文本教材,找出根源性原因,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误区分析;有效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开始在教学形式上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上存在着认知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在文本解读的内容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为了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观,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及对策展开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一、 当前初中文本解读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在文本解读的内容上,其形式过于教条化,也即是教师按照考试模式,来为学生进行答题机构的讲解,像“情景交融、烘托文章中心”的讲解模式层出不穷,妨碍了学生文本解读思想上的开放性特点,也导致了误读、错读问题的出现。第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未展开有效的引导,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了解,解读过程中有些内容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所以在当前这种文本解读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本解读模式十分重要。

二、 改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对策

(一) 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成绩,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语文阅读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当做好阅读前的工作安排,提前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通过循序渐进地阅读,学生自身对文本更加熟悉,再经过小组探讨和老师的引导补充,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感,从而提升语文文本解讀的能力,进行高质量的阅读。

众所周知,好的切入点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核心,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揣摩散文的象征性意味便是本课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白杨的“枝”“干”“叶”等描写概括白杨的形象,最后综合起来,再探讨白杨的象征精神。学生不仅容易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者仿写等方式,让他们能够深入体会散文的抒情特点,从而对文章把握更加全面。通过这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文本解读策略。

(二) 积极与学生进行文本交流,彰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如同初生的花朵,每一朵都有其不同的颜色。对于语文文本解读也一样,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各异,对文本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的去了解学生对本文内容真实的见解,倡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体现思想的多样化。怀着尊重的情感,真诚的倾听学生们的真实情感,基于学生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时,很多学生对于“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感到认同,认为现实中很多遇到老王这种年纪大、田螺眼、面如死灰的单干户,也会敬而远之,不会选择坐他的车。按理说,学生这种“利己”的思维并没有错。但是,这也是造成当前社会冷漠的原因。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到老王的独立、不易、孤单,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老王的角度思考,面对生活的艰辛、晚年的凄凉,老王内心的强大与顽强。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 运用情景教学,强化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情境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推崇。教师利用有效的手段,创建出一个温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氛围中,更加有效地理解了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一个有趣、生动的情景中,更加深刻的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的剪辑片段。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再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的把握整体教学内容,并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文本理解。

(四) 纵观文本整体,提升学生语文感知能力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积累量相对较少,导致了古文的学习成为初中文本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能够使学生增强语文的感知能力,实现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志趣与文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整体文章进行情感把握,使学生通过文章的整体,感受到伟大古人赋予文章中的情怀。

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很多古文文本。初中古文教学是夯实学生古文知识的基础,更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学习《伤仲永》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掌握全文内容解析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古文整体情感的把握。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在《伤仲永》中,大家了解到了什么?”“小时候聪明,长大不一定成功……”“是的,你理解得对,如果在仲永想学习的时候,他的父亲鼓励仲永学习,而不是利用仲永到处祈求钱财,仲永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通过学生的感悟,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整体来感悟文本的含义。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语文文解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语文阅读解读教学中,学生缺乏教学主体地位。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本的过度肢解,学生不能纵观全文,把握文本情感。众多教学误区,导致了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效率。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整体进行思想,以便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情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切实的提升语文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瑞琴.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浅谈[J].文理导航(下旬),2011(1).

[2] 雷萃.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晓慧,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通化县石湖振国学校。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有效对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