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锦技艺特征在蜀锦设计中的活化探讨

2018-07-26林莎莎马德坤毛艺坛

纺织科技进展 2018年7期
关键词:蜀锦平纹彩条

林莎莎,马德坤,钟 明,乔 洪,*,毛艺坛

(1.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2.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96)

在新丝绸之路南拓西进的背景下,将古代丝织技艺融入现代织物设计,拓展丝绸产品的文化和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探索品种创新的可能性,是新时代文化产品设计的方向之一。经锦作为汉代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交流中的重要织物类型,也是蜀锦的早期产品,它的发展使蜀锦不仅在我国织锦史上最为悠久,也为蜀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牵经技艺特征的研究已具备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现代织物设计也为传统技艺的活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周赳针对经向显彩的提花织物搭建了设计原理与方法、色彩模型、组织结构规范、高密度织造等模块。在活化实践层面,钟明等通过《南方丝路图》的创作,探索了彩条牵经结合纬织原理的生产工艺。这说明经锦技艺特征与纬锦织造原理并不冲突,若能将其提取并合理应用,可以产生更多的织物外观、质感和色彩形式。通过提取经锦织造技艺中的彩条牵经、高密度织造两大特征,与现代重纬重组织设计相结合,形成了渐变彩条薄型织物品种与高密彩条厚型织物品种的研发框架。

1 蜀锦设计中质文并重观念的传达

1.1 质文并重在蜀锦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质文并重是中国织锦的传统,外观形式与文化内涵并重是中国织锦工艺产品设计的最高原则[1]。自先秦蜀锦织造起源以来,织锦的外观形式包括纹样、质感、色彩等要素,它们以技术为核心,以人的艺术性和能动性为桥梁,完成了从技到艺的升华和循序渐进的演变,构成了蜀锦艺术设计的内在维度。织锦的文化内涵、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共同构成了蜀锦艺术设计的外在维度。无论哪个时代或地区的织锦,也都因为技艺特征的鲜明而被识别[2]。

1.2 质文失衡对蜀锦艺术设计的挑战

由于去手工化进程的到来,质文并重观念在近代织物设计中逐渐隐去。交织的方式也从原来对线与线关系的专注,变成了对像素般组织点的关注[3]。19世纪末贾卡提花龙头被引入日本,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国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也完成了从半自动化向自动化模式的蜕变。看似自由的选经投纬实际以创造思维的固化为代价。曾经深入丝理的织物设计生命力,就在交织技术的效率提升中远去。现代蜀锦艺术设计,时而走向重文轻质,营造织物的话题性而忽略它背后的技艺特征;时而走向重质轻文,强调考古式复原却无问去处,排斥新技术对旧传统的渗入。

1.3 活化理论对蜀锦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

传统织造技艺的活化,是一种提取技艺特征,将其与现代织造技术结合发现创新价值,最终提出品种设计方案的过程。它改善了长久以来设计者对经锦与纬锦互为取代,彼此对立的惯性思维;强调以技术为驱动内核的设计观点,突破纹样的梳理与解构,避让显花工艺的堆砌;重视将传统技艺作为新时代生产资源进行开发的必要性,对回归人与技术的和谐关系有一定作用,从而进一步拓展蜀锦艺术设计的广阔空间。

2 回归经锦织造技艺特征的蜀锦艺术设计

2.1 经锦与蜀锦的共生关系

自辽阳西周墓出土双色平纹经锦以来,经向显彩的丝织提花技艺特征不断被发掘出来。二重彩条经锦和多重平纹高密经锦(3~5重),就是经锦织造发展至汉代鼎盛时期的技艺结晶。左思《蜀都赋》以“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描绘了汉代经锦的瑰丽。伴随张骞两次西域之行,西蜀经锦时而以物资时而以货币形式纵行中亚至西欧。经锦技艺不是蜀锦织造的唯一特征,却是融入蜀锦交织原理的古老技术基因,虽然受生产力影响,其生命力仍然贯穿于每一次技艺变革中。

2.2 经锦织造技艺特征及其生命力

彩条牵经,是二重彩条经锦的核心技艺特征。汉代二重彩条蜀锦以平纹经锦为主,与战国单层平纹织锦的重地色轻纹色相比,二重平纹彩条蜀锦恰好相反。用于显纹色的彩色经线常采用2~3色分区交替,形成丰富的彩条分布,达到冷暖协调、虚实错落的装饰效果。至唐代,彩条经锦吸收胡人对称纹样题材,并跨越近百年的平纹结构,开始尝试斜纹经锦织造,它的出现对彩纬逐条换色产生了一定启发。结合清代经缎地纬浮花结构,以彩条牵经和彩纬逐条换色为基础,彩条蜀锦又演绎出新的样式,包括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八条花锦、散花锦和浣花锦等[4]。

高经密织造,是多重平纹高密经锦的核心技艺特征。在相同单位面积里,重叠根数越多,经纬线紧密度越高,织物就越厚实、平挺,但织造的技术难度也相应增大。狩猎纹锦作为东周高密经锦的最早考古发现,表层经密120根/cm,两重经线共240根/cm[5];五星锦作为汉代五重平纹型经锦,表层经密为44根/cm,总经密220根/cm。它们的经密都高于同期同型织物2倍左右。由此可知,探索高经密技艺特征,一直是经锦织造技艺的前沿追求。对这一技艺特征的坚持,也成就了蜀锦织造精致、质地细密的独特之处。即便自唐代经锦织造吸收了西域提花织造原理,将织物结构旋转95°演化成纬锦织造原理后,对于高密度织锦的探索,仍然是蜀锦织物设计不可缺失部分。

3 活化应用中的经锦技艺创新价值探讨

彩条牵经、高经密织造是汉代以来蜀都经锦的技艺特征,缎地多重纬组织设计则是清代以后蜀都纬锦的技艺特征[6]。蜀锦织造技艺三大特征的出现都是为了增加织物交织的丰富程度,创造饱满浓郁的蜀锦织物风格。从赋予织物经向色彩表达层次的多样性,转向纬向色彩表达层次的丰富性,展现出古代蜀锦的华美意蕴。

3.1 将牵经技艺用于解决多重显花工艺与织物厚度冲突的创新价值

彩条牵经技艺是根据织物幅宽和经密等,结合织物经向显色效果,按照彩经分区排列的不同方式,将已卷绕在经耙筒子上的丝线,均匀地卷绕到经轴上的技术,包括色组分区排列和色阶分区排列[7]。

将彩条牵经技艺用于现代纬织蜀锦的技术贡献在于当传统纬织画面渐变层次增多,伴随纬重数增加,面料手感将偏于僵硬;若在纬织共口增加并丝间色,又会提升纬丝张力损耗丝线光泽,导致丝织物表面泥烂。彩条牵经技艺分担了纬向显色的负荷,经纬渐变显花工艺包括:由彩条牵经形成的从初始色到终止色的经向渐变;甲经不显花,多重彩纬形成重组织进行显花渐变;经纬交织的甲经浮长和纬浮长同时显花形成渐变效果。

近代蜀锦织画技艺发展以来,缎地多重纬的复合组织设计呈现多样性,包涵基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等,也包括一个梭口可织7种不同颜色的特结型重组织[9]。

一方面,多重显花工艺让织物的色彩丰富,质感突出;另一方面,每增加一种纬线色彩,就会增加一层厚度。这一工艺满足织画工艺需求,却不满足衣料工艺需求。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缺乏相应蜀锦衣料的创新研发。色彩渐变的彩条薄型织物品种,对蜀锦衣料的恢复性生产具有长远意义。

3.2 高密度经锦数码化设计的创新价值

在三大织锦中,唯古代蜀锦显现高经密的织物特征。汉代能工巧匠不仅能创造性地配置经纬线的粗细与密度,还能控制综片的程序运动织造出灵巧丰富的图案造型,很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

高密度经显色丝绸织锦数码化设计的尝试,具有一定前瞻性。其方法就是在分析西方经显色棉型提花织锦及高密度中国纬显色织锦的基础上,提出高密度多色经提花丝织物的数码化设计方案。它以织物色彩表达和组织结构设计为重点,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将显色组织按表、中、里层分别设计之后再进行组合,完成图案、色彩及织纹效果[8]。

高密度经锦数码化设计的应用需要考虑的前提是组织分层后得到的组织点较多,过多的组织点反而使锦面晦涩暗淡,因为丝织物的显色通常不是通过如像素般的组织点来呈现,而是通过浮长与丝线张力的契合来呈现。将高经密织造这一技艺应用到织锦数码化设计中,不再追求组织的复杂化,结合彩条牵经技艺侧重经向显花的色彩特征,将为高经密彩条厚型织物品种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4 现代彩条牵经蜀锦品种设计框架

现代彩条牵经蜀锦的品种设计,由于处于新的技术发展背景下,将涉及设备改造,所以这里侧重策略探讨的层面,对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既有产品的改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1 渐变彩条薄型织物品种设计

双经彩条薄型织物的工艺设计,可参考尼雅出土二重平纹汉锦的密度,即总经密为120~76根/cm,纬密在32~22根/cm。在这个品种中,月华锦曾由5种颜色以上牵经通幅渐变,总经密在100根/cm,增加色丝而不增加经密,仅以单层纬丝结节[10]。这一品种的染色成本和牵经成本较高,但织物轻薄且色彩绚丽。若经密再次降低,丝线色彩可再次增加;另外,除了在丝线色彩和经密上考虑,还可以通过彩条布局形成新的样式。方方锦本是北朝彩织方格兽纹锦的古老色组分区样式(见图1),至清末已能达到经丝牵彩条,纬丝逐条换色,相邻彩格花地互换形成明暗交错的奇特方格效果(见图2)。若5种色丝不按照传统方式间隔排列,而是每相距几厘米形成一次渐变彩条,加上两重纬丝的逐条换色,那么理论上渐变彩条的方方锦便是可织造的。

4.2 高密彩条厚型织物品种设计

高密彩条厚型织物品种设计的思路启发来源于《南方丝路图》[11],其彩条牵经所在区域经密120根/cm,纬丝为七重(见图3)。虽然经密不是最高的,但纬密却因重数增加而居高,是丝织物中少见的类型,即便对于数码设计系统,也是个庞大的运算量;更是数码提花设备与剑杆织机少有触及的领域。高密彩条厚型织物的试织,仍要借助电子纹枕与K251铁织机的配合,加上人工辅助才能完成。

图1 北朝彩织方格兽纹锦平纹经线显花

图2 清代折枝三多几何纹方方锦经缎地纬浮花

图3 彩条牵经蜀锦《南方丝路图》

从品种优化的角度看,要提升高密彩条厚型织物的外观,需尝试高于经密120根/cm的牵经技艺,并可降低纬重数至五重或三重,结合彩条牵经技艺侧重经向显花的色彩特征,辅以纬丝显花渐变和经纬显花渐变,使3种渐变工艺恰到好处地协作,达到更高的技艺水平。

5 结语

立足交织原理中线与线的关系,将彩条牵经、高经密织造两大技艺特征引入重纬重组织设计,探索活化应用的方向。这一尝试有助于解决多重显花工艺与织物厚度的冲突,也有助于借助织锦数码化设计解决高经密织造的复杂运算。提出借助彩条牵经技艺分担纬向显色的负荷,以多种渐变工艺作为基础:一是增加色彩而不增加经密,将总经密以尼雅出土二重平纹汉锦的取值范围为参考的局部渐变彩条薄型织物品种设计框架;二是尝试高于经密120根/cm且降低纬重数的高经密彩条厚型织物品种设计框架。如何将纬织原理嫁接彩条牵经技艺,采用适合的组织形式,通过巧妙的间丝设计,利用共口和色、换箱飞梭原理,研发出核心技艺、织物外观、文化内涵由内向外高度平衡的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蜀锦平纹彩条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新衣软又暖
木芙蓉
立体放大效应织物的设计与分析
彩泥变变变
——西瓜
针织平纹单面布的斜度与扭度的成因及控制方法
华光如梦话蜀锦
彩虹风铃
新型涤纶夏装面料的设计与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