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力开展畜牧产业扶贫
2018-07-26张志刚
◆ 文/张志刚
今年以来,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关键措施,积极助力脱贫攻坚。
政策项目支持扶贫龙头企业
全省坚持政策倾斜、项目优先的原则,在安排畜牧业有关项目资金时,重点向53个贫困县特别深度贫困县倾斜,畜牧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县占总资金的比例不低于上年度。优先将4个深度贫困县列入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粮改饲试点等项目,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降低补贴门槛;对达不到标准的4个深度贫困县全部确定为省定生猪调出大县,并给予奖励资金支持。要求市县畜牧主管部门利用好涉牧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畜牧产业扶贫中去。截至目前,河南已下达贫困县涉牧项目资金3.65亿元,贫困县项目资金占比为58.6%,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另外,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积极开展“千企带万户”活动,在培育和壮大本土畜牧企业的同时,着力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到河南布局,充分调动各类畜牧企业参与扶贫带贫的积极性,通过内外发力,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支持畜牧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提高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使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素质和效益双提升。目前,内蒙古伊利、蒙牛、科尔沁和北京德青源、三元、首农以及河北君乐宝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纷纷到贫困县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本土企业如牧原、花花牛、新大、广安也相继发力,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全省已发动参与扶贫带贫的畜牧企业920家,累计带动贫困户突破11万户,带动贫困人口突破30万人。
金融创新扶贫培训
培训方式,对辖区内贫困养殖户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向贫困养殖户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技术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陆续开展各类培训326期,培训贫困人员3.2万人次。
河南省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建立畜牧企业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金融和畜牧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鼓励将扶贫小额贷款、创业贷款等扶贫政策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畜牧产业扶贫中去;另一方面,支持贫困地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探索组建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主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信贷担保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贫困户拓宽融资渠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价格保险,扩大畜禽保险的覆盖面,有效降低养殖业风险。据了解,自畜牧部门与人保财险、中原农业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河南信用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各金融机构对涉牧企业融资总额度超过70亿元,受理业务1350笔,带动贫困户3603户。
同时,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区域、养殖畜种的不同,组织省、市、县三级专家培训团(组)、畜牧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对基层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实用技能培训,重点向贫困养殖户传授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畜禽粪污处理及畜牧产业扶持政策等知识,力争实现培训全覆盖。为确保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各地创新
行业组织助力扶贫
河南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组织动员和引导各级畜牧行业组织通过结对帮扶、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发挥涉牧行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鼓励养猪业协会、养羊业协会等10多个涉牧行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将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禽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积极行动,利用自身专长和优势,踊跃参与贫困地区畜牧产业建设、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畜产品产销平台等产业扶贫工作。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陆续到方城、宁陵、台前、西平等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活动,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注重特色,讲求实效,为产业扶贫提供精神动力。今年以来,全省大力推广牧原聚爱合作社帮扶、平顶山康龙“千头线”扶贫等模式,不断探索和培育运行机制好、扶贫效果好、群众反响好的新典型,示范推广一批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可复制、可借鉴的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畜牧产业扶贫政策。同时,发挥市县畜牧技术骨干、村级防疫员等作用,通过制作固定标语、扶贫展板、入户宣讲、集中培训、乡村广播、群发短信、设立带贫企业光荣榜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畜牧产业扶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