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科室静脉输液工作模式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效果观察
2018-07-26胡红梅李桂宝林文婷
胡红梅 李桂宝 林文婷
住院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以前是病房护士配制的, 晨交班后马上可以给患儿挂上输液。如今很多医院成立了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负责全院住院患儿的静脉用药配制。由于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是全院统筹, 每天的长期医嘱静脉用药一般要9:00以后才能送至病房, 患儿挂上液体的时间会较前推迟,科室原来的工作秩序被打乱, 如果管理不当, 将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作为护理管理者, 要与时俱进, 合理安排等药时间的工作内容, 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本院是粤北地区三级综合医院, 自2017年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开始由于经验不足, 科室的静脉输液工作出现了工作混乱现象, 经过工作模式的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儿科护士18名, 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1名;本科11名、大专7名;护龄0~21年, 平均护龄(6.00±5.00)年。按职称、学历、护龄搭配将护士分为对照组(1~31床)和实验组(32~62床), 每组9名。每组每天有2名治疗护士负责静脉输液。
选择2017年11月1~15日在本院普儿科住院的输液患儿7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3例, 女347例;年龄1个月~13岁, 平均年龄(4.01±3.00)岁;主要疾病为支气管肺炎、高热惊厥、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腹泻、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等。按护士管床小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1~31床,375例)和实验组(32~62床, 325例)。对照组患儿每天输液(25.00±6.10)人次, 每例输液(3.13±0.27)瓶。实验组患儿每天输液(21.67±3.46)人次, 每例输液(3.52±0.81)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护士晨交班查完病房后, 书写护理记录及护理查房记录, 待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送配好的药物到科室后各就各位给患儿输液。实验组采用改变科室静脉输液工作模式进行护理:①护士晨交班床边查房后便各自准备静脉留置针及输液前冲管药物, 用生理盐水为留置针患儿冲管, 确认静脉留置针通畅可用, 如留置针不通畅或注射部位有肿胀、外渗则拔除留置针重置;②向需要静脉输液又无留置针的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争取提前静脉穿刺成功置管;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送达配好的药物到科室后马上给患儿输液。两组护士为患儿挂上输液后,分别留1名护士在负责的病房巡视, 及时接瓶拔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呼铃次数、换瓶时间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①呼铃次数:每日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送药物到科室后30~120 min的总呼铃次数;②换瓶时间:指每次应铃接瓶到位时间, 呼叫铃声响起至护士到达患儿床旁接瓶的时间;③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包括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护士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4个评价维度, 每个维度分值为4、3、2、1分, 分别代表很好、较好、一般、差,总分为16分。得分>14分为很满意、8~14分为基本满意,<8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很满意度+基本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于患儿出院时发给家属评价, 统计2017年11月1~15日有静脉输液的出院患儿的家属意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呼铃次数及换瓶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呼铃次数少于对照组, 换瓶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统计期间有153例患儿出院, 剔除当时不清楚住院情况的患儿家属, 给146例家属发放了调查问卷, 其中对照组70例、实验组76例,全部收回, 均为有效问卷。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呼铃次数及换瓶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呼铃次数及换瓶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呼铃次数(次/d) 换瓶时间(min)对照组 375 18.51±2.50 3.21±0.67实验组 325 4.05±1.24a 1.50±0.84a t 94.66 29.94 P<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 1 静脉输液是儿科住院患儿常用的治疗手段,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住院患儿的查房及治疗一般集中在上午, 患儿都想尽快输液。但是, 由于本院成立了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将全院住院患儿的药物配好后统一送至各科室时一般是9:00~9:30, 而晨交班后护士往往等着静脉药物到来才能给患儿输液, 输液又要冲管或静脉穿刺, 需要60~90 min才能为对照组患儿全部挂上液体, 导致后面的输液时间推迟,如果遇上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更加棘手, 后面的患儿还没穿刺完毕, 前面的患儿又要换瓶, 护士手忙脚乱, 病房铃声不断, 出现换瓶不及时甚至久等针管回血现象, 导致家属紧张吵闹, 到处找人换瓶, 医生被迫放下工作帮忙换瓶, 如此一来, 家属有怨气, 医生有不满。同时, 办公班护士及开医嘱的医生都因换瓶呼叫而中断正在有序进行的工作, 不但影响工作效率, 还可能导致差错, 甚至出现医疗纠纷。而实验组护士因为在静脉用药到来之前已确认了患儿留置针通畅可用或已经为患儿重新建立了静脉通道, 所以患儿挂上液体的总时间≤30 min。挂上液体后, 护士即可在每间病房巡视, 查看患儿输液情况, 及时更换输液瓶, 减少呼叫铃的次数[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儿家属呼玲次数明显较少, 换瓶时间明显缩短, 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还提高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 减少发生差错的几率, 保证了医疗安全。
3. 2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护理工作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医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4-6]。如今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广泛于临床, 护士管患儿,床边工作制, 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护士的责任感, 增进护患关系[7-10]。让患儿在住院期间有良好的就医体验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涵, 以患儿为中心,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 及时为患儿输液治疗, 解除了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 拉近了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进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护理效果。同时减少了医生对护士的不满, 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护理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发现问题就要寻求解决办法, 本院以前是病房护士配制静脉用药, 如今是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统一配药, 所以病房护士的工作模式也要随之改进才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本科通过改变科室静脉输液工作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