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分析

2018-07-26赵梦楠张义侠刘妍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二头肌肌腱肩关节

赵梦楠,张义侠,刘妍,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疼痛科; 2.超声科,沈阳 110001)

肩袖损伤是常见疾病,肱二头肌长头腱是肩袖损伤的常见部位之一。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常见病因有外伤、劳损、受凉等,而肌腱长期在肱骨结节间沟内反复摩擦导致退行性变是引发肌腱炎症的主要原因[1]。肱二头肌长头腱注射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普通的盲探注射方法缺乏影像学引导,准确性较低,超声的应用使注射准确性提高成为可能[2]。本研究对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超声引导下注射的疗效进行探讨,为提高肱二头肌长头腱注射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就诊的40例确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并行注射治疗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 (67.20±7.18) 岁,病程1周~1年。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肱骨结节间沟压痛,肩袖无钙化、无肩关节畸形、无脱位或半脱位。纳入标准:(1) 符合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临床诊断标准;(2) 肩部超声检查可见肱二头肌长头腱局部低回声病灶;(3)MRI检查证实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但未完全断裂;(4) 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注射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2) 患有严重感染、重度骨质疏松、恶性高血压等糖皮质激素注射禁忌证;(3) 近3周内接受过肩关节注射;(4) 联合其他治疗。随机分为普通注射组 (A组,n = 20)和超声引导下注射组 (B组,n = 20) 。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疼痛评分 (VAS) 及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 (active flexion range of motion,AFROM)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表1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1 A组:患者坐位,患侧前臂放松,掌心向上放置于同侧大腿上。触诊肱二头肌结节间沟后,穿刺靶点位于肌腱和结节间沟之间的间隙。穿刺针与肌腱成30°进针,直至针尖接触到骨面或结节间沟内侧壁,注射2 mL消炎镇痛液[得宝松 (0.5 mL) +2%利多卡因 (2.5 mL) +灭菌水 (7 mL) ]。

1.2.2 B组:体位同A组。超声确认肱二头肌间沟后,穿刺靶点位于肌腱和结节间沟之间的间隙。超声引导下缓慢进针直至针尖到达靶点位置后,经穿刺针缓慢注射2 mL消炎镇痛液[得宝松 (0.5 mL) +2%利多卡因 (2.5 mL) +灭菌水 (7 mL) ],超声下可见药液分布于肌腱周围。见图1。

图1 超声引导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注射

1.3 观察指标

(1) 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3]):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即刻、1周记录患者的VAS评分来评价疼痛程度;(2) AFROM:嘱患者坐位,患侧呈解剖位置于体侧,肘关节伸直,量角器中心对准肩峰,固定臂平行于腋中线,移动臂平行于肱骨,令患者主动前屈患侧肩,测出角度并记录。为减小误差,测量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且每次测量均进行2次取平均值;(3) 抗阻力试验 (Speed试验):嘱患者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检查者给予阻力做肩关节抗阻前屈,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及AFROM比较

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1周比较,VAS评分B组均低于A组,AFROM 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2。

2.2 2组患者Speed试验阳性率比较

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后即刻、1周Speed试验阳性率B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腱鞘内注射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安全、快速的方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多在无影像学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注射[1]。解剖结构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内大部分空间被肌腱占据,进针空间狭小[4]。注射时应避免将药液直接注射到肌腱内,以免引起肌腱撕裂,因此影像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1990年代以来超声广泛应用于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EKEBERG等[5]报道高频超声是一种安全、准确、实时技术,可用于引导肌骨穿刺以确保穿刺针及药物到达目标靶点位置。近年来也有研究[6]表明,超声引导下肩关节注射激素与局麻药混悬液比无影像学引导注射具有更持久的临床疗效。另外,LANZA等[7]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5%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平均持续1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0%。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及AFROM比较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1周Speed试验阳性率比较[n (%) ]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注射的疼痛缓解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注射,且Speed试验阳性率也较普通注射明显减低。因此认为,超声引导可以提高肱二头肌长头腱注射准确率,能更好地缓解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引发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与以往研究结果[8]一致。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注射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且短期临床疗效优于普通注射。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临床观察时间较短,未能对超声引导下注射的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今后要扩大样本量,延长临床观察时间,以便使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的疗效更加准确。

猜你喜欢

二头肌肌腱肩关节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