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也应该学会“不耻下问”

2018-07-25赵恒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赵恒昶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養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鉴于此,老师应从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等环节学会“不耻下问”,才能使以上情况得以落实,也才能更着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以及学生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备教材 备目标 备学生 备教法 备作业 “不耻下问”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68-01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很精辟的道出了学习的方法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其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准确把握应运新课程理念,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老师也应该学会“不耻下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才能尽可能使以上情况得以落实呢?鉴于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不耻下问”。

一、备教材时要学会“不耻下问”

教材是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来源。虽然教材中每一部分所涉猎的内容是精挑细选的,但并不是出现在课本中的就都是需要学习掌握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在备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议学生提前预习阅读相关内容,从整体上自行揣摩并把握学习重点跟难点,摒弃一些不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认知的环节,那么,在此基础上老师就要及时的“下问”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究竟将要正儿八经学习的内容哪些需要重点讲解,而且要精讲多练;哪些只需要点到即可;哪些压根在课堂中就不需要占用时间。然后,通过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合,进行有的放矢地教案的构想和策划!

二、备目标时要学会“不耻下问”

书写教案是为了更有条理的展开教学活动,其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处理又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和关键,因为对教师而言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对教学目标的高效制定与顺利达成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才能言简意赅的制定教学目标呢,就需要继续“下问”学生:通过学生自行的预习阅读相关内容,到底新知识认知上要达到什么程度;到底技能方法上要取得什么成果;到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获得什么提升;进而结合老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恰当整合与创新,胸有成竹地制定教学目标。

三、备学生时要学会“不耻下问”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是老师拼命式的演讲,而只有少数几个学习基础好,反应敏捷的学生参与和配合,大部分学生似乎置身事外抑或被动“受罪”。事实是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他们各自的智力以及知识储备和灵活迁移应运已有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导致了他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便也有明显差异!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便要“下问”学生: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跟预习或是学习新知识的状态,如何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如何才能激发他们尤其是学困生的兴趣;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尽可能全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和内心的渴望。从而准确的设计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为有效展开教学铺好路,砌好砖。

四、备教法时要学会“不耻下问”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格言想必每一位老师都耳熟能详。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即使还有新课标作向导,也依然是“戴着镣铐跳舞”,总有一种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的别扭感觉,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最终让课堂尽可能高效的进行,这个时候还是要“下问学生”:对于采取的一些个方法跟策略究竟学生是否认同;对于老师采取的方法跟策略学生的配合参与度究竟如何;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究竟学生习惯于哪种方式更容易接受;那么就可以心知肚较明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巧学,以至于高效的实现学习目标。老师也就慢慢地不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别扭之感了!

五、备作业时要学会“不耻下问”

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以致用”!很显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需要借助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评价,而练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已学知识灵活应运的过程,这才算是一次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课后留给学生恰当及时有意义的作业对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有应运是特别必要的,因此,如何巧妙得体的布置作业,老师更要“下问”学生:对于新知识到底怎样的问题设计才是有效的;对于一些既定的问题到底学生解决情况怎么样,是否具有针对性;对于一些个问题的出示到底学生在过程和方法,尤其是态度价值观上是否有所提升;从而,真正地使教学内容让学生顺时消化,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地以新理念武装自己,以新课标为指南,多多倾听所教学生的声音,应该学会时时“不耻下问”所教的学生,常常的换位,以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展开教学,着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以及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11人教版

[2]中国教育报

[3]《甘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