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阈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探索

2018-07-25张艳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层面出发,研究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价值意义,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探索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6-02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高素质的劳动者广受青睐。以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高职业技能型人才,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思想道德劳动者。培养“双高”型人才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探索研究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双高”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价值意义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紧密相连,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德育教育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文明的种子,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理念中,往往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固然,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也有专业的德育教师为学生授课。但是,德育课程只是形式上的一门课程而已。而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现学现用,将课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如参加技能竞赛等,其实践效果显著。因此,显性的成果滋长了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德育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德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两难”问题,即“教”难和“学”难。一方面,有些德育老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授知识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普遍注重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认为德育课只是一门考查课,无足轻重,这种短视心理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不细心学,不耐心听,不认真做。

3.中职生德育现状

首先,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自尊心和獨立自主性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与发展起来。由于网络全球化的影响,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更为多元化、表达形式更为多样化、自我发展更为个性化、接受新事物更为开放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思想道德理论不感兴趣,然而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新闻却非常关注。

其次,从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来看,由于传统的道德教育在中职生的前期教育中没有得到有效提炼,促使中职生自认为是被淘汰掉的学生。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依旧我行我素,迟到、早退、逃课、违纪、不尊重师长,乃至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自卑心严重,自律意识淡薄,同时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情绪易出现较大波动,做事欠缺理性的思考,从而引发很多不良行为。

最后,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来看,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致使在职校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退缩,甚至是放弃学习。有些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奈何学习能力有限;有些学生认为进入职校就是学习职业技能的,不是学习德育这样的空文化课程的。大多数学生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职业发展的目标,而关于如何实现这个职业目标的问题上,则是一个难题。许多中职生不知道如何去做才能缩短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三、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往开来,继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建设。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中职生正值青春年华,有理想有志气,有本领有担当,学校要爱护学生,为学生全面成才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强师德修养,积极推进道德素质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内化于心,亦能引导学生,外化于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同时,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耐心对待学生,精心育人,用心育人。

3.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重要的育人途径。首先,提高学校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美的体验,进而加强自我约束;深厚底蕴的人文环境能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其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保证。[1]

4.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提升德育教师理论素养,提高德育教育教学实践效果。加强德育专业教师和德育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通过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教材编写、讲座、同行参观、企业实习等方式,提升德育教师理论素养。将德育理论素养融合于德育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德育教学的实践效果。

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教学方法。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改进教学方法,根据中职生自身特色制定教学方案。[2]中职生对传统的“灌输式”的德育教学方法不感兴趣,他们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时代的德育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

第三,构建学生德育活动实践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德育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学生可以查阅德育课程学习资料,登录德育网上论坛等等,网络化的服务平台能给学生提供极大的便利。完善学校社团建设,加强管理与引导,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平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学生實践活动跟踪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开展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工作,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稳定。[3]

第四,构建德育教育的沟通机制。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而且是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往往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4]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一直是德育工作中的难题。学校和家庭之间只有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方式,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既有利又有弊,如何趋利避害,需要学校与家庭的正确引导。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建设,“以学生为本”,精心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梅.中职生德育教育对策探析[J].文教资料,2015年第26期:137

[2]杨学娟.现阶段中职生德育现象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6年6月下第18期:15

[3]李秀英.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2年第3期:372

[4]宋宜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13

作者简介:

张艳华(1983-)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时代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