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习作评改

2018-07-25王文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评点习作作文

王文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92-01

一、习作批改,敢问路在何方?

“生写师改”传统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这习作评改呢?叶圣陶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老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做由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

针对叶老的话不断思索,习作评改,应该另辟蹊径,开启了新的思路。于是,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从中找到了以下指导性意见: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鼓励大胆习作,大胆修评……”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基于新课标理念,基于对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开始尝试“‘学生自评改――小组互改――教师评改三位一体”的习作评改模式。

二、“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新思路

所谓“三位一体”的习作评改模式,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改”的“三位一体”。其核心思路与步骤是:

1.学生自评,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对照“字——书写、错别字”、“词——是否运用了特色好词”、“句——有无运用修辞、修改明显病句”、“篇章——结构方法、写作顺序、叙事条理等”以及“内容选材”、“语言表达”、“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评改;

2.小组互评,让学生全面参与——分两步走:其一,与自评方法一样,从各方面对习作进行修改。其二,评价“学生自评”,看自我修改是否细致,自我评价是否恰当等;

3.教师评改,指明努力的方向——(1)发现纠错;(2)注重眉批;(3)重视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三、在“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现“三位一体”模式之初,不少学生一定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要突出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慢慢指导习作评改的方法。习作评改方法的习得和习作评改能力的提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

2.注重生本,兴趣为先:与“生写师改”传统模式以教师评改为中心不同,“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评改兴趣为中心。

3.激励机制,共促信心:教师评改应以肯定性的评价语言为主,且多发掘出学生修改评价中的亮点并立刻给予鼓励,在表扬中树立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信心。

4.内容评价,各领风骚:“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的开启,决定了习作讲评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为习作讲评中主要是针对学生习作的优缺点进行讲评,而“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则应该兼顾对习作内容的讲评与对习作评改的讲评。而且,讲评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四、从“隔岸观火”到“身临其境”

“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生写师改”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学生从传统习作评改模式中的“事不关己,隔岸观火”转变为“主动出击、身临其境”。

以小学中年级为例,学生在对修改、评价的关注度上明显有了进步,在习作兴趣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修改、评价的方法习得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出现了学生作文评点新星,他们无论是对自己习作的评改还是对同学习作的评改,都有不少亮点,而作文评改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作文能力的点滴提升。具体表现在内容的丰富、错别字的减少、遣词造句、文字书写、篇章结构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师来说,习作评改的恐惧感可以渐渐消失。虽然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工作量明显增加了。但随着学生评改能力的提升,后期的习作评改工作量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将重心转移到习作的培优补差上来。

五、正视问题和不足,才能日臻完善

当然,“三位一體”习作评改模式并非只有优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遇到过问题和困惑,也在不断的思索和实践中寻获了一些改进措施。

1.如何看待负担是轻了还是重了的问题。实践之初,班里的孩子们都有一种负担更重了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对习作评改方法的毫无头绪、不知所措,会导致对习作及习作评改兴趣的丢失。此时,教师应及时了解学情,激励措施要跟上,评改难度要降低,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如何看待评改效果出现反复的问题。“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学生的自我评改和小组评改都会出现一定的反复。比如,学生自评互评中诸如“错别字较多”(尤其是自评,不是自相矛盾吗?)、“书写不太工整,要加油哦”等应付性评语的出现;又如一招鲜吃遍天(即几次自评互评都用那几句评语)的情况等。对于此,也曾困惑,以为又要走进死胡同。后来,在不断的权衡后打算坚持下去,并从学生对习作修改的情趣、方法上进行改变。如印发名家对作文的修改范文(如四年级上学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讲述古今中外对于作文修改的故事(如《“推敲”的由来》等)等提高学生对习作评改的持续性兴趣。又如,保证激励性措施及时跟上,让学生体验到习作评改的乐趣,增强对习作评改的信心。

六、赢得了评改,就赢得了习作教学

其实,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习作教学以及习作评改的新思路,有人提倡“亲子作文”、有人看好“体验性作文”……在我看来,赢得了评改,就赢得了习作教学。在今后的“三位一体”习作评改模式中,我还将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集“写——改——评”于―身的班级日志。

班级日志是―种比较成功的习作教学方法。有不少特级教师都对其有过较深的研究。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广受小学语文教师推崇。我认为,班级日志也可以创新,集“写——改——评”于一身,当天写,次日评改,以此来引领示范学生的习作评改。

2.办―份突出“评点”要义的《作文评点周报》。

不过这份班级作文报纸突出的是评点要义。(1)设立三级激励机制习:作评改录用三次为“作文评点新星”,被评为三次“作文评点新星”则授予“作文评点高手”称号,三次“作文评点高手”后评为“作文评点大师”(自动受聘班报的小编辑);(2)报纸板块重心是“评点”,评点内容可以是学生习作(分优秀、一般两类),也可以是名家名作(初步培养文学欣赏的兴趣和嗅觉),以录用学生评改为主,刊出教师评改及名家评改内容为辅。

猜你喜欢

评点习作作文
书评点讯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