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衔接

2018-07-25李建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语文教学

李建君

摘 要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各种资源找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动的读书,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自身修养,开阔视野,让他们的生命因读书而充实,因为读书而精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内外阅读 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今中外有很多名家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读书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和能量,可以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们读书,要让学生们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使读书成为他们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根据我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借助我们课堂学习,使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所以,如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以教材为范本,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做好有效的衔接,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立足于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我平日在讲读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从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评审,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代表着我们民族语文精髓的作品。徜徉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美,那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奇石,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也有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 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那里有诉说屈辱的圆明园,有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把仅有的吃的留给伤员战士的老班长,还有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而不辞辛苦工作的我们的好总理,还有抒发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的“最后一分钟”……朗读、背诵这些经典篇目,对于提升语感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效。教学时,我不仅让学生去读,去感悟,还要学生多听范读,感受节奏,停顿和速度,情感,入情入境,使学生恰当的运用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积累好词好句,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语感,继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找准课文外阅读的衔接点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课堂教学不再是紧紧教学课本,课文不过是语文的一个载体,通过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内涵,也使学生从漫无目的的凭着兴趣读书,发展到更为有意义的阅读。

2.1以教学内容为衔接点,由一篇文章进入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我适时的引入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激发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如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的教学中,课堂上在讲到王熙凤泼辣的特点时,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了《草船借箭》,使大家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同时给学们介绍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三国演义的欲望;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给学生们讲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例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山海经》的阅读,逐渐调动孩子古文阅读的兴趣。

2.2以教材作者为衔接点,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的作品

教材中由一篇文章走进一个作家的作品很多,如果老师掌握了这样的素材,就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顺利的由一篇课文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如在六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学生们通过读他的梗概,对里面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作者马克·吐温,学习完此文,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小说。

2.3以教材单元主题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

让教材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如在六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主题进行编排的,课本中涉及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和鲁迅相关的文章,“资料袋”“日积月累”中还介绍了鲁迅和鲁迅相关的作品和名言,整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推荐阅读《朝花夕拾》、《故乡》等书籍,学生也会兴趣十足。

3以读促读——架起课内外的桥梁

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一直以来,每学期初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会制定一份课外读物推荐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将把握课内外读物的联结点,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将课外所得感悟于课内及时交流。

(1)课前5分钟进行“阅读展示”活动。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阅读中的精彩片段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水平。

(2)用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不断地借书阅读。每周一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进行阅读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学生汇报自己最近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3)开展“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活动。定期进行“阅读小明星”“我是小作家”的评比活动,同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们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

总之,只要语文老师在课内外阅读衔接上下功夫,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指导,课外阅读就会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两者相互促进,一定能是学生由被动的阅读到主动的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他们的生命因为阅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时丽萍.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04).

[2] 王玮.浅谈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科学导报,2015(11).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语文教学
有教无痕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