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企合作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8-07-25程浩刘国庆施庆生邵建峰
程浩 刘国庆 施庆生 邵建峰
摘要:本文从合作共建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的以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为主要思想的嵌入式协同创新“2+3”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效果分析表明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28-03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制约高校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加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接受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相关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等技术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于2001年,在过去的15年中,学校和学院为本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政策,校、院两级的大力支持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教学的很多内容往往落后行业的迅猛发展,且受经济发展现状及就业形式的影响,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状况不太乐观。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的需求,本专业决定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后,在2011年開始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秉承重基础、强应用的教学理念,全面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以校企合作办学为特色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品牌专业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校企合作共建培养专业人才,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其能更加快速地适应企业的技术要求,并成长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技术骨干。
一、合作共建理念
南京工业大学与中兴软件技术(济南)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互相补充,以顶层设计为先导,确立了嵌入式协同创新“2+3”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师资力量,合理调整专业主干课程、应用开发课程、实习实训课程三类课程的比重,围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移动互联网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端软件开发人才。
在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知名企业优质资源,突出企业真实软件项目实践,实现专业设置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精准、实时、真实的原则,推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与项目实训。按照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实行企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强化、岗位实训和实际商业项目训练,培养既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适应IT技术快速发展,在J2EE企业开发、移动平台应用开发、移动游戏开发、移动电子商务工作中有突出表现,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师深入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讲师的课堂及实验教学环节,了解企业研发热点及技术需求,并融入到自己专业课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重数学基础培养、强应用开发能力训练的教学理念,制定全新的专业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设立科学、实用、完整的实训项目,严格组织实施,使嵌入式人才培养“2+3”新模式发挥其最大效用。以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将整个课程体系分成专业主干课程、应用开发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三个部分。通过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数学素养。通过应用开发类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热点需求、学习主流开发工具和各种系统平台操作,实现专业设置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实习实训,培养能快速胜任移动通讯类软件企业需求的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确保本专业的培养方向符合IT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与需求。
1.构建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并重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的理论教学体系。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专业认知和编程训练)、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类教育和技能培养)、大三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嵌入式专业技能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大四阶段着重提高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学习的知识的深入和技能的提升,将实训项目合理地穿插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提升开发能力、真实工作的压力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档编写能力、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关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使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同时保持课程直接的有机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构建面向市场、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嵌入式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的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层的项目实战和企业实习,应用创新层的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目标实现到综合系统开发,逐步提高专业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实训环节严格按项目开发形式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通过课堂讨论、实验答辩等形式,重视对实践过程、实训效果的考核。毕业设计环节依托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创建以团队毕业设计为主,个体毕业设计为辅,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的新模式,严格选题、加强指导、重视答辩审查,切实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成立企业挂牌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开发人才实训基地”,将企业在研项目引入校园,组织学生到中兴实地参观实习,保证学生在基于真正商业化项目中不断培养工程意识和能力,实现专业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建立、完善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通力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是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基础。引导企业教师适应高校教学节奏、遵守教学规章制度。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培养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
1.聘请企业项目经理兼职,拓展“兼职型”的专业师资力量。聘请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多名在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方面具有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引进企业教师、企业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实现嵌入式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2.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技能培训,加强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高校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企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到企业研发一线锻炼。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课题开发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涵之一,双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科研能力和企业的市场能力,共同承接企业及社会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科技咨询等课题,共同开发横向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共享的专业实践体系
注重对专业培训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学校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实验室,并在中兴软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产学研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实验室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管理理念,在服务器软件研发方面采用了中兴软件自主研发的“统一研发平台”,包括“中兴统一权限管理平台”和“智能化工作流平台”。嵌入式硬件方面则采用了中兴的移动通讯试验系统,统一业务与技术规范,统一设计和组织。为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的教研、教学和研发提供技术平台。按照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针,学院每年暑假期间将组织嵌入式人才培养班级的学生前往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中兴通讯上海研究所、中兴通讯北京研究所实习锻炼,依据学生兴趣方向和中兴研发周期,适时选择不同的研发团队,让参加实习的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到实际研发的工作环境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他们在感受国际企业文化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让“高校—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学习地点的无缝对接上,更体现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无缝对接上。校企共同在四年时间内培养真正的“准职业人”,让他们取得毕业证书后能很快地走上研发一线,成为炙手可热的软件工程师。
五、培养效果分析
目前本专业嵌入式培养模式已有4届毕业生,有在校生8个班约240人,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2011级同学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校奖学金的获得比例是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单项奖6人,获奖比例超过50%,高于全校平均水平。首届毕业班信科(嵌)201101班被评为2013—2014年度江苏省省级先进班集体。2015年信科(嵌)首届毕业生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100%,在全校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培养效果突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开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新模式”获得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专业同学的初次严格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毕业生在出国、考研、自行创业、就业等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实现了起点高、专业对口、收入好的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上述数据说明,我们进行的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改善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邱蓉,魏再玉.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实习问题思考[J].中国商论,2015(10),190-192.
[2]吴泽强.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科技,2015(10),42-43.
[3]文益民,易新河,韋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9):58-62.
[4]南京工业大学2015级本科培养方案(下册)[Z].2015:811-822.
[5]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95.
[6]孙伟民,董军,陈新民.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4):40-42.
[7]白峰杉.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3,(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