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增强初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2018-07-25尹大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性初中生物

尹大成

【摘要】生物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技能。初中生物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生物 初中 课堂 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36-02

趣味性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丰富课堂导入的手段和方法,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效。丰富课堂导入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新颖性,不仅有利于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利于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知识对接导入,比如:在进行植物、动物的学习中,是基本上遵循由低级向高级进行的,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等就可以作为教学的导入点。还可以采用对比、联想导入,比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可以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作对比,也可以就动物的共性与植物的共性作对比。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实验既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物课程的重要方法,实验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现实的生动,是非常丰富的。实验教学既是一个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的切入点,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整体实效的着力点。以往的实验过程注重于教师讲解,学生的兴趣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和期待。同时,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进行推测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验证,如果和学生的推测一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增强,相应的,学习兴趣会变得更为浓厚;如果与学生的推测不一致,学生会想为什么,积极性也会得到更大的调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教师做实验、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在生活中焕发其魅力,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受重视。不论素质还是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倡导生活化教学。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把生活的鲜活事例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课堂并不是乏味死板的,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在生动的例子中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成效是非常有益的。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把课堂延展到生活中去,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对课本上的科学探究部分的重视和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加强构建生物趣味化课堂

语言是教师特殊的媒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同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感情的纽带。优秀的教学语言是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使用语言艺术,课堂上使学生和教师较好的互动,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要求科学地引入趣味性,生动形象富有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助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阐述食物链直接的关系。因此,富含艺术化的言词可让学生在美丽的语言中领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加强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现象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晦涩的内容生动化,教师讲起来容易,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采用挂图的形式也能把知识讲解清楚明白,但由于挂图只具有直观性,没有动态性,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要达到彻底理解并非易事,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动画和视频把细胞的分裂过程完整、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之后教师再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给学生繁重的课业减轻了部分压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各门学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所以,学习生物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科的实验性和应用性特点,运用既有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指导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并查找、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得出问题的结论后,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分析结论,看都涉及到了哪方面的知识,对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拓展思维,久而久之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生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理科中最接近于文科的课程,一方面是因为生物中没有烦琐的推理论证或者大量的计算,一方面在于生物教学中更侧重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生物教学内容都非常有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蒙朝贤,董继凯.浅谈如何增加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05[2]罗洪杰,刘芳.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探索[J].新课程(上),2008

猜你喜欢

趣味性初中生物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