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8-07-25卓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课文

卓勇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向着创新型的教育形式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优势 策略 兴趣 视野 写作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26-02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科技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不断地创新,运用新技术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将抽象化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清晰化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促进学生感知发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与字形同步讲授、将图画或动画与字义同步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自身的视、听感觉,并在头脑中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小学生各种感觉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效果。

2.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小学生自我有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未发展完全,教师可以选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为所学内容所吸引,并对其产生兴趣,在其无意识层面上达到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集中。3.增强学生记忆。多媒体课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重复刺激学生大脑,使其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向学生的视听觉作用的同时,激发起其情感,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所认同,从而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来理解文章。4.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应对比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课外自然、文化资源,将与课文内容范畴相符合的或者相对立的,典型化地选取出来,制成课件,使学生产生经验内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模仿课文中的优秀片段进行仿作,这是学生摆脱课本走向生活的途径。只有教师以典型化的方法选取材料过后,对学生加以指导,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激发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呆板生硬,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产生了误导,教学质量始终不尽人意。多媒体教学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教師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和设计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先导条件。新课标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詹天佑》一文,是一篇反映我国著名近代工程师的介绍,学生对于近代人物的生活背景等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幻灯片,结合以近代詹天佑建造中国铁路时的具体音像背景,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生动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伟大的爱国情怀。

2.拓宽视野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钱学森》一文,课文讲到钱学森回国在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可搜集有关资料,但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场景及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情景一展示,学生就会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会感受到钱学森不愧为“两弹之父”。多媒体教学唤起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开发了他们的潜力。

3.引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更易于理解把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首先出示画片:展示家乡所在地,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叶子、花、果实的颜色、样子变化以及吃石榴的样子等如醉如痴的画面。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赏诱人的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联系上下文的“嫩绿、郁郁葱葱、玛瑙”理解“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进而理解“挂满、张望、驰名中外”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出石榴的生长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中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某些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速他们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4.指导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写作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学完《猫》这一课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总结出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是抓住特点来写,之后,教师打出课件中的其它小动物,如:鸭子、公鸡、白鹅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种小动物,学着猫的描写方法说说其他动物特点。直观的动物画面给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成果。一位学生这样写白鹅:白鹅总是高傲地挺起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块奖牌。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鸭子:鸭子走路时总是摇摇摆摆,好像他是舞蹈家……,正是那形象的画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的五彩缤纷的屏幕,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了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杨红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引入[J].南北桥:2017,4

[2]杨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浅议[J].作为成功之路:2017,3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背课文的小偷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