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考试作弊”探究高校道德教育

2018-07-25曹丛烨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道德教育高校

曹丛烨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望通过进行标准化考场建设来减少和杜绝这一现象,但是依旧屡禁不止。因此,我们需要透过这一现象探究出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考试作弊 高校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4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More and more schools hope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this phenomenon by building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 rooms, but they are still forbidden. Therefore, we need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ndamentally prevent cheating from happening.

Keyword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考试是学校、教师常用的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方法。考试的结果,不但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进步。然而,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干扰了高校正常的考试秩序,更体现出加强高校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这几年来,高校大学生中考试作弊人数的比例逐渐上升。据2017年12月面向江苏省在宁高校2000名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曾想过作弊,46%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作弊。在作弊手段方面,很多学生還会采用传纸条或夹带小抄的方式作弊,也有很多学生通过智能手机作弊。这些作弊行为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高校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多种多样

考试作弊害人害己,但是每一次作弊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不同的学生考试作弊也各有自身不同的原因,甚至老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学生的作弊行为。

2.1 学生自身原因

(1)平时学习不努力,却希望能够通过考试。在高校里,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长远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认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天堂”,因此平时不努力,上课逃课旷课现象严重,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及时复习巩固,对专业基础知识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尽管如此,他们仍旧希望能够通过考试,获得学分,最后顺利毕业。因此,当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他们便希望能够通过作弊的手段来通过考试。

(2)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以期更大的利益和荣誉。有这样的作弊动机的主要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得到老师欣赏和重用的学生干部。其中,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不用担心考试挂科的,他们考试作弊大多是为了希望能够评上奖学金或者挣得其他的更多荣誉。而那些多被重用的学生干部作弊的原因则比较多:一部分学生干部确实是因为平时社会工作比较多,影响了日常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效果,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作弊;有的学生干部则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如果考不到班级前列就太丢面子了,因此考试时选择了作弊;还有的学生干部则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这样在评奖评优和入党等方面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3)看见他人作弊,怕自己落后。高校里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自己也很要强。考试时,看到别人作弊,害怕别人因此考出来的分数比自己不作弊考出的分数高,导致自身排名下降,影响评优评奖以及入党等,所以自己也跟着作弊,让自己的排名不受影响,依旧保持名列前茅。

(4)轻视非专业课。就课程分布情况来看, 出现考试作弊现象的课程中,非专业课占有较大的比重。当前,在高校中,对非专业课的轻视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学生们学习非专业课仅仅为了凑满人才培养方案上所要求的学分。在他们看来,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主要靠的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而非专业课的内容并不能在这两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根本不重视非专业课,甚至把非专业课看成累赘和包袱,上课能旷则绝不坐在教室里,课后也不温故知新,考试时,为了蒙混过关, 只有作弊。

2.2 学校及教师原因

(1)教学和考试方式不合理。在一些高校中,部分教师不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陈腐, 没有新意, 枯燥乏味,上课照本宣科,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教材内容, 重视理论知识, 忽视能力考核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检测。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产生了失望情绪, 最初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也会随着学习兴趣的衰退而逐渐消失, 最终以考试作弊来应付学习效果的检查。

(2)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后高中阶段,他们并没有适应高校里面较为宽松自主的学习模式,缺乏自制力,学习上还需要有外在压力。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意识到不同年级学生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方法,都不过是要求学生能够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至于课余时间,则并不作学习上的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课后完全不学习,一味沉溺于各种玩乐之中,最后为通过考试,选择作弊。

2.3 社会原因

尽管是校园现象,考试作弊的现象在社会上也时时存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总是影响着高校里的教育教学秩序,对校园作弊现象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社会中存在着不少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导致社会诚信度大幅度降低,也影响着部分自控能力不强、是非观不够明确的高校大学生,让他们误入歧途。

(2)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分成绩而轻视综合素质。部分学习能力并不特别突出的大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找到心仪的工作,在考试时选择采取作弊的方式以期提高成绩。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凸显高校现有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

3.1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有待加强

近些年来,各高校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涉及到奖助贷工作和诚信考试教育两个方面。虽然班主任、辅导员总是在大大小小的考试前反复强调诚信考试的重要性,但是考试作弊这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面依然屡禁不止。根据王廷中、车晓彦和李苗在2014年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考试作弊这一行为,80.73%的大学生认为作弊是跟风行为;33.83%的大学生认为“作弊分数会更高,利于评奖评优、找工作”;74.3%的大學生认为“监考老师监考不严,不抄白不抄”。上述数据显示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高校大学生是非观教育有待改进

高校大学生的是非观教育一向是贯穿于课堂以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部分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然而,落实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时,就会发现,仅仅进行灌输是不够的,大学生的是非观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尽管常常强调考试作弊的危害,总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在考试期间作弊抄袭。“作弊使大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变得是非观不明,即使在考试过程中被没收作弊工具,也不会有任何羞愧、担心的表现,只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甚至有些学生被发现作弊,还强词夺理。”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是作弊不过是获得好成绩的一种方法,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作弊行为的欺骗性及其对校风学风建设的危害。

4 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

4.1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虽然各高校从未停止过对广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多为道理灌输。老师们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而那些道理有很多都从学生们的左耳进去后,又从右耳出来,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要加强教育效果,就必须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褒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用更活泼的方式进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宣传,在校园中营造出诚信自尊的良好风尚。与此同时,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将其与综合测评以及评奖评优相结合,从制度上督促学生做诚信之人。

4.2 注重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引导、教育

是非观是价值观的核心。是非观的缺失,很容易将人生的轨迹引向歧途。近年来,多数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周围同学的“理解”与纵容,这些学生在“助纣为虐”的同时,更体现出其自身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的缺失。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学生们都能成长成才,高校必须注重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贯,结合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们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精神都能烂熟于心,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4.3 结合社会力量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

据调查,近一半的学生将考试作弊的责任归于社会和家庭等外界因素,这一点体现出社会力量在开展高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存在与当前社会中存有的“失信”等现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作弊现象的杜绝与整个社会环境的营造有一定相关。这就显示出社会既需要为高校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营造相适应的氛围,又需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道德教育之中。高校应积极邀请社会相关行业人员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借助多种载体、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发挥社会力量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深入认识其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不足,积极开拓思路,结合社会力量加强教育,让大学校园这座象牙塔恢复它原有的风清气正,让大学生们都能够做到清清白白考试,干干净净做人。

参考文献

[1] 王廷中,车晓彦,李苗.通过大学生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

[2] 田林.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2).

[3] 张学清.构建由学校特色的生活化德育内容[J].创新时代,2016(12).

[4] 王莉.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13(1).

[5] 杨遇春,贾亮亭,潘芷怡.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以 S 大学考试作弊现象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0下).

[6] 张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探究高校诚信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道德教育高校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