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纸新闻信息量的思考
2018-07-25魏巍
魏巍
[关键词]报纸新闻;信息量;竞争
较长时间以来,对许多报纸来说,“信息量”一直都是个弱项。信息匮乏,新闻的质与量衰微,报道时效差,几乎成了一些报纸的通病。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不少报纸投石问路,争相改革,增版、扩版、改版前呼后拥:“发行大战”频频升级,使新闻匮乏的局面有了些许改观。但是,医治这个痼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不少报纸的版面仍以“泡沫新闻”居多,难改“众口一词”的呆板面孔。
有人认为,一则新闻中含有多少独立的事实就有多少信息。内容越多,篇幅越长,信息量就越大。有人把信息量等同于消息的条数。认为一张报纸或一个新闻节目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消息条数的多少。笔者以为,这些观点都不符合“信息”的本意。事实的多少、消息的条数和信息中含有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概念。按黄旦先生《新闻传播学》的说法,“新闻信息量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当今更没有可直接加以测量的手段,通常的做法均是着眼于信息对人的功能、消除人的不确定性来认识、评估其信息量。因此,所谓新闻信息量就是指能够消除接收者不确定性的新闻的数量。”依笔者的理解,这一说法是从信息的定义出发的。信息是被消除了的不确定性,一条新闻能消除的不确定的可能性越多,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所谓消除不确定性就是从存在多种可能性的状态中确定一种而排除其他。这样,信息就可以用被消除的不确定可能性的多少来衡量。比如几年前,当受众被告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获得了世界杯赛冠军、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出线时。这两条消息中哪一条的信息量大呢?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比赛中的真正对手当时只有瑞典队,而且以往战绩胜多负少,夺杯的概率超过50%。而中国男足在亚洲八强中忝陪末座,能够出线已排除了从第五名到第八名的四种可能性。显然,中国男足出线比乒乓球队夺得世界冠军信息量更大。因此,一般说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多,它的发生越出乎人们的意料,我们从这一事件中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因为这时被排除的不确定的可能性也越多。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新闻传播中,同样内容的多次重复不能增加信息量,信息量同符号的多少无关。自然,信息量也同信号的强弱无关。因此,诚如黄旦先生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所概括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于新闻传播过程中,实乃为新闻价值总体水平高低的另一种说法。因为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对社会的功用值。新闻价值高,消除不确定性的可能就大,新闻价值含量越多,新闻信息量必然也越大。”
说清了新闻信息量的含义,差不多也就找到了目前我們报纸之所以信息量小的症结所在。然而,问题又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人们接着就会问,我们的报纸为什么不能多写、多登载一些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呢?
显而易见,扩大报纸的新闻信息量与提高报纸质量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并行不悖的。要扩大报纸的信息量,就必须提高新闻质量,而欲提高质量,扩大信息量又是关键。那么在目前,我们又该如何行之有效地扩大报纸的信息量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环节急需改进。
调整新闻内容。多报道大多数读者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实。新闻报道的信息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读者对被报道的事实是否关注,不能吸引读者的东西当然谈不上消除他们的不确定性。其次,该事实发生的概率如何,即是否新鲜。扩大报纸的信息量,一定要报道公众所关注的、新鲜独特的新闻信息,并采用最便于读者接受的方式来传播,否则,纵然报纸“铺天盖地”,也很难说其具有信息量。
拓宽报纸信息的范围。这既是社会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过去由于过多强调报纸宣传和指导作用,“急功近利”地选取新闻。造成了报纸信息范围比较狭窄的状况。对于一些从宣传角度考虑有“消极因素”的信息,不少报人总是心存疑虑。比如有关天灾人祸和反映“阴暗面”的信息,有一个时期报纸很少报道。要么“本报无消息”,要么只讲抢险救灾,而有关灾祸本身的情况(损失、责任、处理)因是“消极面”,往往予以回避。
要扩大新闻的信息量,报纸信息的传播时机还应从间断静止的形式向连续动态的形式发展,改变以往等事件过程完成后作一次性报道的办法,着力对报纸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尤其在当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势下,报纸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除加大背景新闻的报道外,可用多种体裁组合的立体报道模式。用深度报道取代那种孤立地一事一报、平面展开的格式。
在报业自身的竞争中,应力求“扬独家之优势”。“独家新闻”具有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的特点,历来为读者所偏爱,故各家报纸都应树立倡导“独家新闻”意识,以此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报纸尤应注意捕捉那些与读者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接近的热点新闻,让报纸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刊登人们感兴趣的、容易引起他们共鸣的事实信息。努力让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为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使受众人脑人心。才能算是真正有信息量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