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下中小学教师储备问题研究
——基于“产假式”缺编问题的背景
2018-07-25田宝军
田宝军 展 翔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2000)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为应对老龄化挑战,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修正案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这是继单独二胎政策后,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要调整。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调整我国人口结构比例,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但是这一改革也必将带来新一轮生育高峰。在中小学女教师占比较高,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必然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不利于教学任务的有序开展。因此改革我国中小学教师储备方案,提早应对“二胎”政策的影响成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储备改革,科学应对女教师休假生育对学校的影响,稳定教师供给,对于维护我国中小学正常的稳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小学教师储备的现状
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 101.04万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578.9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8.78万人,高中专任教师173.35万人[2],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人数比约为3.3∶2∶1,专任教师数量达到近几年最高水平。
1.中小学教师储备的标准
中小学作为事业单位,采用编制化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储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储备标准都是各地方相关部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遵循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1∶1配备的。当前各地都普遍认同和采用的师生配比标准是城乡统一标准,即小学师生配备比为1∶19至1∶23之间,初中为1∶13.5至1∶18之间,高中为1∶12.5至1∶13.5之间,学校行政和后勤人员按学校规模核定[3]。这种教师储备标准和师生配比方式虽然在理论上能保证当下中小学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现实中却困难重重。尤其是国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后,面对家庭、社会和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多数女教师不得不把工作重心由学校重新转移到家庭中来,“扎堆”待产休假,使得本来就稀缺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女性教师生育年龄阶段的分析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为法定结婚年龄[4],这标志着女性在20岁以后便可生育,但是法定结婚年龄并不是最佳婚育年龄。国际社会一般把18~45岁的女性视为育龄妇女,把23~30岁视作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把20~40岁作为女性适合生育年龄,过早或过晚生育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5]。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且大多数中小学女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因此生育年龄较晚。她们一般会在25周岁左右生育第一胎,28周岁左右选择生育“二胎”,且随着年龄增大生育意愿也会逐渐减小,高龄生育对母婴的健康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把28~40岁的年龄阶段作为女教师生育“二胎”的主要研究阶段。
3.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分析
(1) 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分析。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7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共有专任教师1 101.04万人(其中小学有578.91万人,初中有348.78万人,高中有173.35万人),专任女教师有658.70万人(其中小学有378.27万人,初中有190.05万人,高中有90.38万人),专任男教师有442.34万人(其中小学200.64万人,初中有158.73万人,高中有82.97万人)。普通中小学专任女教师所占比例为59.83%,专任男教师所占比例仅为40.17%,男性教师人数比女性教师少216.36万人,差距悬殊(注:数据来源于2017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资料,下同)。
(2) 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性别—年龄分布。从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50岁以下年龄阶段,我国中小学女教师人数要高于男教师,而40岁以下年龄阶段,中小学女教师的人数都要远远大于男教师。40岁以下年龄阶段共有女教师415.84万人,男教师179.45万人,男女教师比为1∶2.3,女教师占比接近70%。50岁及以上年龄阶段,女教师的人数开始少于男教师,这是由国家规定的男女教师退休年龄不同导致的。其中在55~59岁年龄阶段,男教师有60.55万人,女教师有0.97万人,男教师人数占绝对比例。在60岁以后年龄阶段,男女教师大多数都已退休,在校任教人数极少。
4.中小学专任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
(1) 中小学专任女教师年龄结构的概况。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专任女教师658.70万人,45岁以下女教师有520.48万人,占比为79.02%;35~39岁年龄阶段女教师有135.31万人,占比20.54%,在各年龄阶段中占比最高;25~39岁年龄阶段女教师有377.21万人,占比57.27%,高于其他各年龄阶段的总和;24岁及以上年龄阶段女教师有38.63万人,占比为5.86%,明显少于其他年龄阶段。45岁及以上年龄阶段女教师有138.22万人,占比为20.98%。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女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尤其是青年教师居多,这表明我国教师队伍发展良好,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表1 2016年中小学各年龄段专任女教师年龄分布 万人
(2) 中小学专任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从表2中我们发现:小学专任教师人数要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54岁及以下年龄阶段的女教师所占比例也明显大于初中和高中,尤其是34岁及以下年龄阶段的小学女教师占比都要高于70%。高中教师相比于初中和小学,女教师占比最低,但是依然以女教师为主,尤其是39岁及以下年龄阶段,女教师人数占比均超过50%。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性别比例仍然处于一种严重失衡的阶段,尤其是年龄在44岁及以下阶段,充当教学主力的教师群体中,女教师占比仍然在一半以上;29岁及以下年龄阶段女教师占比甚至超过了70%,这也是极其不平衡的。此外,由于退休制度限制,小学、初中、高中55岁及以上年龄阶段女教师的人数都要明显低于其他年龄阶段。
表2 2016年中小学教师各年龄段人数统计 万人
二、全面“二胎”政策对中小学产生的影响
中小学女教师是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重要力量,在中小学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凸显。全面“二胎”政策势必会增加中小学女教师生育二胎的比例,加重“产假式”缺编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和学校的正常运行产生冲击。
1.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当下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担任教学主力的中青年女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升高。受全面“二胎”政策影响,选择休假生育二胎的女教师数量肯定远超以前,这使得本来就短缺的教师资源更加稀缺。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大都选择提前休假保胎,再加上国家法定产假时间,前后需要耽误大量的时间,这种情况一旦扎堆出现,很多中小学将面临教师资源的临时性短缺问题,中小学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对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女教师队伍中适合生育二胎(28~40岁)人数约为328.69万人,占所有专任女教师的49.90%,比例接近一半。在“二胎”政策放开后,选择休假生育的女教师逐渐增多。然而这仅仅考虑的是生育二胎的女教师群体,如果把生育一胎的女教师计算在内的话,扎堆生育引起的“产假式”缺编问题会更加严重。休假生育的女教师都是工作在学校教学一线和管理一线的青年骨干力量,生育二胎将会削弱中小学教师的骨干力量,对整个学校教师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3.加大在岗中小学教师的压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多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很多女教师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小学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工作压力,还有结婚生子的压力,在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又得面临生育二胎、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压力,影响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另外,很多女教师选择休假离岗待产,工作任务只能交给其他教师来完成,这也无形中增大学校其他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全面“二胎”政策下对中小学教师储备的建议
为了国家的发展,中小学应积极响应全面“二胎”政策的号召,鼓励适龄女教师生育。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师储备状况和适龄女教师生育二胎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安排,积极应对,把因全面“二胎”政策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引发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
编制化管理模式下我国中小学都是1∶1的师资配备标准,教师编制数量有限,很多学校教师都是缺一不可的。全面“二胎”政策必然会引发部分女教师短期甚至长期缺勤,因此,应适当改变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配备标准,由原来的1∶1配备改为1∶1.2,增加弹性编制,提高中小学教师储备,降低“二胎”政策对中小学教学和管理的影响。另外,如果考虑到几年以后中小学生源迅速增加的状况,也应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储备。
2.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性别结构
当前我国中学教师招聘形式单一,多以地方性事业单位招考形式进行,面对的招聘人群大多数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教师来源渠道窄。应聘报考的教师也多以女性为主,从“起点”角度上来说,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就会严重失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多途径补充男教师,优化教师性别结构。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师数量、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面向全社会聘任教师,鼓励其他行业的优秀男性进入中小学任教[6]。
3.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教师储备体制、机制
中小学校之间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借调师资力量,缓解临时性师资短缺现象;中小学校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的研究合作,为已经真正具备教学资格和能力的优秀高校在校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吸引他们前来实习就业,最大程度地解决产假式缺编问题。实习期间,中小学校还应做好信息反馈与考核工作,同高校一起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设立师资库和人才储备库,将本区域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统筹,按性别、年龄、地域和学科专业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师进入师资库,如果某个中小学面对师资短缺紧急情况可通过师资库调配来满足代班需求;人才储备库把资深的退休教师、具备教学资格和能力的还尚未进入教育行业的优秀人员纳入,作为“候补”教师,由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考核,择优上岗。
4.建立“二胎”报备制度,统筹安排顶岗师资
学校女教师如果有生育“二胎”的意愿需要提前报备给学校部门,以便学校提前预备,安排相应的教师顶岗,并通过网络、微信等相关平台及时发送顶岗师资调配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保障师资信息的畅通,增强师资配备的透明度。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达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建立全面的信息人才沟通渠道。
在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今天,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势必会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中小学校通过整合资源,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应该能有效化解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有效缓解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