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效果的属性综合评价研究
2018-07-25张立勇
张 立 勇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直接将做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教学中,并通过重复班教学或教学时间的积累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正,这种做法最直观的后果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个班级成了教学设计的实验品,这样对其有失公允,加上课中、课后评价反馈的不及时、不系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再者,教学设计评价中往往忽略教学效果评价的准确程度问题,合理准确的教学效果评价为教师提供了修正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此在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前对设计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及时修正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首个班级的“实验”性质。本文基于属性数学的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采用相似系数法对影响教学设计效果的各项评价指标客观赋权重,根据置信度准则进行判别,利用判别结果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前对其修正,减少教学实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
评价指标体系是为反映各个评价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评价的前提,合理、可靠、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准确评价教学设计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结合课堂观察、调查和多位专家教授的权威意见,建立了包含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学设计效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在第二层次被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包括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3个二级指标在第三层被最终划分为15个三级指标,得到教学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完整性与规范性
(1)教学设计总体结构。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列出,而且要前后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1],并且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会给予教师正向的引导,减少教师上课的主观随意性,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图1 教学设计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教学目标阐述。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和教学设计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2],对教学设计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满足相关要求,教学目标阐述必须清晰、具体、不空洞,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3]。
(3)重难点分析与应对策略。重难点分析是教师把握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重难点的准确判断为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精力提供依据。教师不仅要具备准确判断重难点的能力,并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教学障碍,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4)学习者特征分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特殊的个体,他们身上既有发展的共同特征,又有很大差异性,所以,教师在遵循普遍规律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必须打破“一刀切”的做法,关注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3],即在共性基础上考虑学生的个性完成教学设计。
(5)教学策略选择。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教学需要多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4]。只有掌握了较多的教学策略并学会综合运用,教师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处理好不同的教学情境。
(6)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学习活动设计得不合理会导致学习的主体性丧失、学习活动肢解及中介途径单一、单一声音的控制和多元声音的消失、课程内容封闭、活动进程线性而非动态、活动共同体缺失等问题[5]。反之,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目标。
(7)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其设计一定要根据本节课的需求并发挥资源在促进教与学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教学资源配置中最具能动性的主体,其教学资源意识的水平和敏感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品质的雅俗和教学智慧的高低[6]。
(8)教学媒体选择。不同教学媒体各具优势与局限,不同的学科内容需要不同的媒体来呈现[7],教学媒体的选择恰当能够有效传递教学信息,降低教学成本,获得更大效益。
(9)教学过程设计。有主线、内容系统完整、逻辑性强、结构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更有助于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的效率。再者,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有层次性,有助于学习的循序渐进。
(10)评价与反馈设计。教学评价具有鉴别、选拔、诊断、激励和改进的功能,而教学反馈是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要素[8]。通过教学评价及收集反馈信息,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确保有效教学的实施。
(11)帮助与总结。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难免走弯路、走错路,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措施,教师就能够轻松驾驭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收尾环节,做好课堂总结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增强记忆,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的帮助和总结更为重要。
2.可实施性
(1)时间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科学合理地分配和管理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能够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9]。
(2)环境因素。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主要外部因素[10]。良好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环境载体,在有效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师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认可,教师做好课堂中的引导者、协助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4)学生因素。与教师因素对应,学生因素同样对教学设计的优劣产生一定的终端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主体的个性、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及学习方法的要求合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3.创新性
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很容易被教学工作者所忽略,客观原因是其难以把握、没有成熟的参考标准,主观原因是教学工作者对其不重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应该认真考虑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经过对S中学七年级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程长达半年的课堂观察,在多位任课教师及教学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此评价标准建立在何克抗教授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属性数学优良分级的思想,把评价等级扩展为三级来系统评价教学设计,以三级指标“教学设计总体结构”、“教学目标阐述”及“重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为例,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教学设计效果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三、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属性是对事物的定性描述[11],北京大学程乾生教授在提出属性集和属性测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属性数学理论,该理论用属性方法来研究和评价社会现象、物理现象,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更加客观合理[12]。
图2 属性综合评价流程图
属性数学理论能很好解决某类具有多个模糊属性的综合评价问题,实现对定性描述的度量。教学设计效果综合评价作为一个系统(见图2),该系统的输入为七年级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程n个指标来自多位专家教授的实际调查值,系统的输出为教学设计效果情况的识别结果,该系统可分为3个子系统:单指标属性测度,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和属性识别,其中具体计算方法程乾生教授在《质量评价的属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说明[13]。因教学设计实践大多都是经验式的[14],基础指标的实测数值又是由专家教授调查打分得来,所以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经验式教学设计实践和经验式调查打分的双重主观性,本文采用客观赋权重——相似系数法来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度量,这样指标的调查值及其重要程度度量能分别体现专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客观数据信息与指标间的内在差异,从而使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结果更具有准确合理性。
四、实践及数据分析
1.单指标属性测度评价矩阵的计算
根据文献[13]中的计算公式,以表1的教学设计效果评价指标分级标准为基础来构造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如表2所示)。各个指标实测数据贴近实际获取数据对教学设计评价的准确性有很大意义。研究分别在课程前期、课程中期及课程后期让行业专家教授依据所建立标准对16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取其算术平均值为两门课程教学设计评价各个指标的实测数据,具体的操作步骤现以其中的一次打分为例,将实测数据代入到表2构建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中,可得到两个评价对象的单指标属性测度评价矩阵,评价矩阵数据呈现于表3中。
表2 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
2.多指标属性测度评价矩阵的计算
指标权重是某被测对象各个考察指标在整体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程度以及所占比例的大小量化值,其值的确定是多因素分析的关键问题,合理分配权重也是量化评估教学设计效果的关键。因此,指标权重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合理性[15]。
相似系数代表评价对象单指标评价向量与综合测度评价向量的相近程度,而作为评价指标权重的相似权就是由相似系数按照公式计算得来。相似权是建立在单指标评价向量与综合指标评价向量相近程度的基础上确立的,单指标评价向量与综合指标评价向量越“相近”,其权重就越大[16],这样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的权重。各个指标权重确定之后可计算出最终的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如表3所示。
表3 两门课程教学设计的综合属性测度
3.属性识别
表4 属性识别结果
五、结语
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来判断学生对该课程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视程度、认可度及总体满意度,从而判断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根据属性综合评价的结果,发现语文的教学设计效果识别评价一般,对照评价标准,语文的教学设计总体结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选择、评价与反馈设计、帮助与总结等都有需要重新修正的地方。而英语的教学设计效果识别评价为优,与教学过程中学生重视程度强、认可度和总体满意度很好的情况吻合。这表明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是可行和有效的,从而为教学设计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诸多方面发生的变化在短期内难以精确衡量,并且学生的认知能力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因此,教学设计评价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我们应更加关注教师干预和教学的过程。将评价与教学整合的动态评价可能是未来教学设计评价发展的新方向,其功能在于及时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弱化前几个班级作为“小白鼠”的实验性质,促使教师与学生达成“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