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2017年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编目(二)
2018-07-25张爱萍李欢欢
张爱萍,李欢欢
(1.许昌学院 教务处,河南 许昌 461000; 2.孟州职业中等专科学校,河南 孟州 454750)
编者按: 今年是钟嵘逝世1500周年,本刊特别连续刊发这份《编目》。自20世纪20年代迄今90多年,钟嵘及其《诗品》研究,成绩斐然,但并不平衡。90多年来对钟嵘及其《诗品》的研究,出现了三次热潮。第一次是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有五部专著问世。第二次是在日本和韩国,20世纪60年代,日本组织的《诗品》研究班以及韩国的车柱环,都有专著出版。第三次是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乘改革开放的春风,钟嵘及其《诗品》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发表专著之多,大大超过了前两次之总和,更不要说论文了,就其质量来说,较前两次也有很大突破,而且这次热潮方兴未艾。《编目》所列即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编目》总结和检阅了90多年来钟嵘与《诗品》研究的成果,同时,也是对钟嵘的一种纪念。自然,它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工作上的方便。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8)07-0026-07
1981年
《钟嵘之文学思想》,张仁青,《庄祝成望楚先生七秩诞辰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
《试论钟嵘〈诗品〉的一个审美范畴·奇》,曾守正,台湾《鹅湖》1981年4月。
《钟嵘〈诗品〉及时代风气》,王运熙、杨明,《文学评论丛刊》第9辑,1981年5月;又见作者《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3月出版。
《评介王叔岷先生〈钟嵘诗品笺证稿〉》,张健,《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81年6月。
《论钟嵘的文学思想》,张少康,《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4期。
《〈诗品〉刻本及校注本举隅》,杨祖聿,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4卷第9期,1981年9月。
《诗品》,常振国,《文史知识》1981年第5期。
《钟嵘〈诗品〉详释》(一),[韩]李徽教,《中国语文学》第3辑,岭南中国语文学会,1981年10月。
1982年
《钟嵘的美学思想:“滋味”》,陈建森,《河池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
《论钟嵘诗论的现实主义性质》,李传龙,《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年2月。
《钟嵘〈诗品〉详释》(二),[韩]李徽教,《中国语文学》第4辑,岭南中国语文学会,1982年5月。
《〈文心雕龙〉与〈诗品〉在文学观上的树立》,[日]兴膳宏著,彭恩华译,《文学理论研究》1982年第2期。
《钟嵘〈诗品〉浅述》(上、中、下),杜若,《台肥月刊》第23卷第8、9、10期,1982年8、9、10月。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萧华荣,《文学知识》1982年第3期。
《从钟嵘诗法原则看赋比兴的运用》,何文忠,《写作》1982年第4期。
《论钟嵘〈诗品〉的曹陶品第》,许总,《中州学刊》1982年第6期。
《吟咏性情:钟嵘诗歌批评的理论基础》,萧华荣,《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7辑,1982年11月。
《〈诗品〉序分析》,缪万全,《东北师大函授教学》第14期。
1983年
《钟嵘〈诗品〉三题》,萧华荣,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第1期;又见曹旭《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钟嵘〈诗品〉管窥》,陈迩冬,《艺文志》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钟嵘〈诗品〉的诗歌创作论》,周刚,《沈阳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
《钟嵘〈诗品〉四辨》,蒋祖怡,《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从〈诗品〉的批评标准看钟嵘的文质观》,梅运生,《安徽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
《钟嵘〈诗品〉“滋味”解》,郁沅,《江汉论坛》1983年第2期。
《论钟嵘〈诗品〉的审美理想与批评标准》,萧华荣,《齐鲁学刊·古典文学专号》1983年3月。
《钟嵘〈诗品〉的批评标准与理论精华》,顾农,《河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2期。
《“显优劣,辨品第”的诗论专著:读钟嵘〈诗品〉》,张少康,《文史知识》1983年第2期。
《初探钟嵘〈诗品〉的品诗批评》,范长华,台湾《国语文教育通讯》1983年4月。
《〈诗品汇注〉序》,[韩]车柱环,李徽教《诗品汇注》附,1983年5月出版。
《〈诗品汇注〉序》,叶庆炳,李徽教《诗品汇注》附,1983年5月出版。
《李徽教著〈诗品汇注〉》(书评),[韩]李鸿镇,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第6辑,1983年6月。
《钟嵘〈诗品〉作家溯源论探微》,吴仪凤,台湾《“国立”编译馆馆刊》1983年第6期。
《钟嵘传》,牟世金、萧华荣,《中国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沈约与钟嵘:围绕对谢灵运的评价》,[日]中森健二,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部松本研究室,中国艺文研究会《艺林》第2集,1983年7月。
《吟咏情性:钟嵘诗歌批评的理论基础》,萧华荣,《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7辑,1983年。
《钟嵘论建安文学》,萧华荣,《安徽师大学报》1983年第3期。
《论钟嵘〈诗品〉的溯流别》,常振国,《柳泉》1983年第5期。
《钟嵘〈诗品〉论诗的特点》,振甫,《柳泉》1983年第6期。
《钟嵘论诗》,萧文苑,《太原文艺》1983年第4期。
《钟嵘的诗歌理论和诗评》,陈必胜,《黄石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
《所见钟嵘〈诗品〉刻本及校注本提要》,杨祖聿,《中国人文科学》第2期,1983年12月。
《刘勰与钟嵘文学思想的差异》,萧华荣,《中州学刊》1983年第6期。
《钟嵘〈诗品〉简评》,黄海章,《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岳麓书社1983年出版。
《钟嵘评王粲诗“文秀而质赢”诠释》(上、下),周庆华,《中华日报》1983年10月24日、31日。
《从〈诗品〉看屈骚对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毛庆,《江汉论坛》1983年第11期。
《所见钟氏〈诗品〉刻本及校注本提要》,杨祖聿,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人文科学》第2辑,1983年12月。
《钟嵘〈诗品〉简评》,黄海章,《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岳麓书社1983年出版。
1984年
《〈文心〉〈诗品〉论诗标准之比较》,方介,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7卷第1期,1984年1月。
《论“镜花水月”:一个论象喻的考析》,陈国球,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7卷第5期,1984年5月。
《六朝文学史上声律论的展开:以刘勰钟嵘为中心》,[日]吉川未喜,日本《岛根大学法文部纪要》(文学科编)(7),1984年1月。
《钟嵘〈诗品〉的理论体系》(上、下),贾树新,《松辽学刊》1984年第1、2期。
《指事造形 穷情写物:钟嵘〈诗品〉的“滋味”说》,丁捷,《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浅谈钟嵘的“直寻”说》,武显漳,《文学遗产》1984年第2期。
《论〈诗品〉》,王运生,《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年第2期。
《刘勰与钟嵘文学观“对立说”商榷》,邬国平,《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3期。
《钟嵘的〈诗品〉》,亦云,《自修大学》1984年第7期。
《从推崇曹植看钟嵘的文艺思想》,沈悦苓,《华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钟嵘的身世与〈诗品〉的品第》,梅运生,《安徽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
《〈文心〉、〈诗品〉论诗标准之比较》,廖栋梁,台湾《文学评论》第9辑,1984年8月。
《钟嵘〈诗品〉注释》,吕德申,《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
《钟嵘的诗歌理论》,吕德申,《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
《陶渊明诗显晦》,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9月出版。
《钟嵘诗音韵观的述评》,魏怡,《常德师专学报》1984年第5期。
《〈诗品〉介绍》,沈玉成,《电大文科园地》1984年10月。
《刘勰钟嵘评论曹操的诗歌》,朴泰德,《中国语文》1984年11月。
《钟嵘论味》,李有成,《“中央”日报》(台北)1984年12月27日。
《人格美与“清水芙蓉”审美趣味——钟嵘〈诗品〉读书札记》,罗立乾,《美的研究与欣赏》(丛刊)第1辑,重庆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
《刘勰与钟嵘诗论比较研究》,泰德,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84年博士论文
1985年
《钟嵘与司空图诗“味”说辨》,王之望,《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
《刘勰与钟嵘文学理论之概述》,陈松雄,《铭传学报》第22期,1985年3月。
《“左思野于陆机”说辩析:兼论钟嵘对左思的评价》,徐传武,台湾《鹅湖》1985年3月。
《读〈诗品〉札记:关于范云丘迟诗歌风格》,陈思苓,《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
《论钟嵘开创的“滋味说”》,齐鲁青,《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读〈诗品〉话诗评》,清河,重庆《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钟嵘和他的〈诗品〉》,钟涵著,田社摘,《学术文摘》(郑州)1985年第2期。
《钟嵘〈诗品序〉文学思想的再认识:〈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名篇注译〉评述之一》,郭正元,《中山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略论钟嵘〈诗品〉评诗的标准及其它》,王克斌,《云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
《诗品》,汪中,《中国文学讲话》(五),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5年6月出版。
《中国历代书目有关钟嵘〈诗品〉之著录》,何广棪,《书目季刊》第19卷第2期,1985年9月。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蒲友俊,《四川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
《刘勰和钟嵘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谭帆,《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
《钟嵘〈诗品〉的诗歌批评体系》,萧华荣,《文学评论》1985年第4期。
《钟嵘的“滋味说”对我国诗歌发展的作用》,蒋祖怡,《杭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脁”辨》,陈庆元,《文学遗产》1985年第4期。
《〈诗品〉和书画理论》,[日]兴膳宏著,卢永璘译,北京大学《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2辑,1985年9月;又见《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
《钟嵘〈诗品〉校记》,吕德申,《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钟嵘〈诗品〉校释》(续),吕德申,《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钟嵘诗歌音韵观述评》,魏怡,《常德师专学报》1985年第6期。
《〈诗品〉三考》,李伯勋,《社会科学》(兰州)1985年第6期。
《钟嵘的〈诗品〉及其诗观》,王梦鸥,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0卷第4期。
《〈文心雕龙〉与〈诗品〉文学观之对立》,[日]兴膳宏著,陈鸿森译,台湾《幼狮学志》第18卷第4期,1985年10月。
1986年
《〈诗品〉对声律论及“用事”的批判》,徐寿凯,《中国古代艺文思想漫话》,台北木铎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
《关于钟嵘〈诗品〉的等第》,向长青,湘西自治州《教师进修学院院刊》1986年第1期。
《〈诗品〉评语与张华诗风》,曹旭,《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6年4月8日。
《论钟嵘的形象批评》,廖栋梁,《古典文学》第8辑,1986年5月。
《论〈诗品〉三品升降》,凌华苓,台湾《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5月。
《钟嵘〈诗品序〉文学思想的再认识:魏晋南北朝论文名篇注译评述之一》,郭正元,《中山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从〈文心雕龙〉〈诗品〉的局限性看时代风气对文学批评的影响》,张明非,《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钟嵘〈诗品〉初探》,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诗品〉与人品》,叶庆炳,台湾《中外文学》第14卷第12期,1986年5月。
《钟嵘〈诗品〉论奇》,王运熙,《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6年7月29日;又见作者《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3月出版。
《〈诗品〉解题》,[日]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岳麓书社1986年6月出版,鼓恩华译自《中国文明选》第13卷,1973年朝日新闻社出版。
《〈诗品〉与书画论》,[日]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岳麓书社1986年6月出版,彭恩华译自《日本中国学会报》第31集,1979年。
《〈画品〉与〈诗品〉:钟嵘〈诗品〉探源》,蒋祖怡,《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钟嵘〈诗品〉批评方法论》,张伯伟,《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文心雕龙〉与〈诗品〉》,吴林伯,《文心雕龙学刊》第10辑,齐鲁书社1986年12月出版。
《试析刘勰钟嵘的诗论》,蒋祖怡,《文心雕龙学刊》第10辑,齐鲁书社1986年12月出版。
《〈钟嵘诗品校证〉书后》,张伯伟,《上海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
《钟嵘〈诗品〉探源:钟嵘“托诗以怨”说漫评》,单世联,《西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4期。
《托诗以怨寻绎》,林天钧,《内蒙古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钟嵘〈诗品〉论诗人的继承关系及其流派》,王运熙,《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
《〈诗品〉序详解》(一),[韩]李哲理,《中国语文论集》第3辑,釜山庆南中国语文学会1986年12月。
《钟嵘〈诗品〉研究书目》,廖栋梁,《诗品》,台北金枫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1987年
《钟嵘〈诗品〉校考》,曹旭,《中州学刊》1987年第1期。
《谢朓〈诗品〉略辨》,李太斌,《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从〈诗品〉品第准的看张华诗歌品第》,徐宗文,《盐城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我国古代卓越的文学理论家钟嵘》,刘溶,《南都学坛》1987年第1期。
《钟嵘与歌德文学思想比较论:兼论唯物主义创作理论的历史发展》,韩湖初,《语文辅导》(华南师大)1987年第1期。
《钟嵘〈诗品〉论历代五言诗》,王运熙,《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目录》,王国良,《书目季刊》第21卷第1期,1987年6月。
《钟嵘〈诗品〉诸家评论资料类辑:〈诗品〉序之部》,何广棪,《书目季刊》第21卷第1期,1987年6月。
《钟嵘〈诗品〉诸家评论资料类辑:〈诗品〉上品之部》,何广棪,《书目季刊》第21卷第2期,1987年9月。
《钟嵘的“滋味”说》,蔡育曙,《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钟嵘论诗的“直寻”主张》,欧阳世昌,《中山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钟嵘及其〈诗品〉三考》,谢文学,《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
《从接受美学理论看钟嵘的“滋味”说》,王小刚,《河池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诗品〉研究概观》,尚定,《语文导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7年第5期。
《钟嵘〈诗品〉的曹操、刘祯品第》,张亚新,《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钟嵘〈诗品〉名次排序变例说》,邬国平,《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应璩诗论略》,张伯伟,《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诗品〉与钟嵘美学观略说》,江柳,《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87年。
《试论钟嵘〈诗品〉对司空图诗论之影响》,黄金榔,台湾《嘉南学报》1987年11月。
《〈诗品〉上品详解》(一),[韩]李哲理,《中国语文学》第13辑,岭南中国语文学会1987年12月。
《〈世说〉〈诗评〉〈诗品〉:中国传统文艺鉴评修辞举隅》,余汝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18卷,1987年。
1988年
《简论〈诗品〉的品风》,贾树新,《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
《“诗言志”、“诗言情”与钟嵘的性情说》,谢福萱,《石家庄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试论诗的风力》,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钟嵘〈诗品〉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曹旭,《中州学刊》1988年第2期。
《钟嵘〈诗品〉研究的新成果:评新出版的三种〈诗品〉注》,曹旭,《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
《钟嵘〈诗品〉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曹旭,《中州学刊》1988年第2期。
《评车柱环教授〈钟嵘诗品校证〉:兼谈古代文论校勘中的几个问题》,张伯伟,《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附录四。
《〈诗品〉对文体教学的启示》,陈晴,《贵州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
《钟嵘评建安诗歌》,梅运生,《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
《刘钟“隐秀”论释》,梅运生,《文心雕龙学刊》第5辑,齐鲁书社1988年6月出版。
《〈钟嵘诗歌美学〉评介》,屹然,《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读〈钟嵘和诗品〉》,向又,《古籍书讯》第1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
《钟嵘》,萧华荣,《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钟嵘风格理论漫评》,丛金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钟嵘批评标准的现代阐释》,沈波,《中州学刊》1988年第3期。
《钟嵘诗论主怨说的深层结构》,张元五,《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钟嵘以“怨”品诗及其原因和意义》,颜家安,《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增刊。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疏证》,张伯伟,《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3辑,1988年6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附录二。
《关于曹操等人在〈诗品〉中的品第问题》,葛景春,《中州学刊》1988年第4期。
《〈诗品〉的“奇”》,贾树新,《松辽学刊》1988年第3期。
《〈钟嵘诗品译注〉评议》,徐达,《贵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诗品补〉拾补》,陈新,《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
《〈诗品〉与书画论》,[日]兴膳宏著,李庆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3辑,1988年9月。
《〈诗品〉评陶诗发微》,曹旭,《复旦学报》1988年第5期。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试释》,邓仁梁,《香港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88年。
《钟嵘诗论与刘勰诗论的比较》,王运熙,《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
《〈诗品〉论风格之审美策略:从形式结构观察》,林淑贞,台湾《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88年6月。
《〈诗品〉谢灵运逸话考》,[日]清水凯夫,《学林》第11号,1988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韩基国译文。
《由〈诗品〉论风格与意境》,杨国兰,台湾《育达学报》1988年12月。
《钟嵘〈诗品〉“驳圣”解》,徐达,《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12期。
《钟嵘以“怨”品诗及其原因和意义》,颜家安,《湘潭大学学报》古典文学专辑,1988年。
《〈诗品〉中品之析论》(一),[韩]李哲理,《庆南大学校论文集》(人文社会)第15辑,1988年12月。
1989年
《钟嵘〈诗品〉论诗歌的特征和思想艺术标准》,王运熙,《殷都学刊》1989年第1期。
《钟嵘〈诗品〉研究综述》,曹旭,《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
《怎样评价钟嵘〈诗品〉的曹操品第》,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滋味”与“兴象”:〈诗品〉〈河岳英灵集〉沿革比较研究》,李天道,《青海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
《钟嵘〈诗品〉作年考:兼考〈诗品〉的三篇序文》,蒋祖怡,《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钟嵘〈诗品〉三题》,许苗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论钟嵘的“滋味说”》,赵盛德,《广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钟嵘〈诗品〉》,王运熙,《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钟嵘身世考》,曹旭,《上海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钟嵘诗论及其批评标准》,徐达,《贵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诗品〉称名与序言的位置》,曹旭,《中州学刊》1989年第5期。
《日本与〈诗品〉研究》,曹旭,《中文自修》1989年第7期。
《钟嵘〈诗品〉研究综述》,曹旭,《文史知识》1989年第11期。
《〈诗品〉下品之析论》(一),[韩]李哲理,《人文论丛》创刊号,庆南大学校人文科学研究所1989年9月。
《钟嵘〈诗品〉“准的”测》,徐宗文,《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4辑,1989年12月。
《〈诗品序〉考》,[日]清水凯夫,《桥本循先生追悼纪念论集》1989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韩基国译文。
《〈诗品〉中品之析论》(二),[韩]李哲理,《庆南大学校论文集》(人文社会)第16辑,1989年12月。
《〈诗品〉上品详解》(二),[韩]李哲理,《中国语文学》第16辑,岭南中国语文学会1989年12月。
《〈诗品〉下品之析论》(二),[韩]李哲理,《中国人文科学》第8辑,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1989年12月。
《〈诗品序〉详解》(二),[韩]李哲理,《中国语文论集》第5辑,釜山庆南中国语文学会1989年12月。
1990年
《钟嵘的当代诗歌评论》,陈庆元,《中州学刊》1990年第1期。
《陈延杰〈诗品注〉校疑》,蔡文,《松辽学刊》1990年第1期。
《钟嵘生年再考及其他》,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
《“辨于味而后可以为诗也”:评钟嵘“滋味”说的审美价值》,韩进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论古文论中的品评批评》,曾维才,《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2期。
《〈诗品〉研究方法之研讨与“五言之警策”等问题之探究》(上),[日]清水凯夫,《白川静博士伞寿纪念论集》,1990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韩基国译文。
《〈诗品〉品第与〈文选〉选诗的比较研究》,[韩]朴现圭,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第17辑,1990年7月。
《〈文心雕龙〉与〈诗品序〉声律论之比较》,胡仲权,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系刊》第16辑,1990年第3期。
《试析〈诗品〉对江淹和其他诗人的比较》,周峰,《阴山学刊》1990年第3期。
《钟嵘的文学观》,[日]高木正一著,曹旭译,吉林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论西晋诗人张华:〈诗品〉品语发微》,曹旭,《上海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
《论“风骨”和“建安风骨”——兼与王运熙先生商榷》,王许林,《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4期。
《钱锺书论〈诗品〉——读〈谈艺录〉、〈管锥编〉札记之一》,徐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论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兼论“滋味”说》,李艇,《喀什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
《论钟嵘〈诗品〉对颜延之诗歌的评价》,钱纲,《中州学刊》1990年第4期。
《〈诗品〉探源》,张伯伟,《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6期合刊。
《钟嵘的学术品格探识》,齐鲁青,《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钟嵘〈诗品〉论诗人的继承关系及其流派》,王运熙,《中州学刊》1990年第6期。
《钟嵘〈诗品〉研究》(一),[韩]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人文科学》1990年12月。
《〈诗品〉中的〈诗经〉》,[日]坂田新,日本《〈诗经〉研究》第14期,1990年。
《以体论源:从“文体”观点看〈诗品〉体源论》,何雅雯,台湾《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6期。
1991年
《“滋味”解说》,姜小青,《文史哲》1991年第1期。
《读〈诗品〉》,徐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钟嵘家世考》,谢文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沈约诗歌的评价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林家骊,《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钟嵘“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初探》,辛刚国、徐风真,《聊城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
《钟嵘〈诗品〉论中州作家》,李正业,《中州今古》1991年第3期。
《钟嵘〈诗品〉概论》,王叔岷,台北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创刊号,1991年3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笺证稿》。
《颍川长社钟氏家族研究》,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
《〈文心雕龙〉与〈诗品〉的分歧》,梁临川,《上海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从钟嵘、司空图的诗学理论看其不同的诗味情趣》,陈曼平、王桂芝,《牡丹江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
《对〈诗品〉评嵇康之辨析》,张廷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钟嵘〈诗品〉校证举隅》,曹旭,《上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
《〈诗品〉的品评准的》,贾树新,《松辽学刊》1991年第4期。
《论钟嵘〈诗品〉对陶潜诗歌的评价》,谢文学,《中州学刊》1991年第5期。
《〈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的影响》,曹旭,《文学评论》1991年第6期。
《钟嵘“滋味说”美学内涵阐释》,祁海文,《齐鲁学刊》1991年第6期。
《评〈钟嵘诗品校释〉》,顾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6期。
《兴义转向的关键:钟嵘对“兴”的新解》,李正治,《中外文学》1991年12月。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推源溯流”法的成立及其类型》,张伯伟,《中国诗学》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附录一。
《〈钟嵘诗品笺证稿〉小序》,王叔岷,《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1年12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笺证稿》。
《〈诗品〉研究方法之研讨与“五言之警策”等问题之探究》(下),[日]清水凯夫,中国艺文研究会《学林》第16号,1991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韩基国译文。
《钟嵘〈诗品〉研究》(二),[韩]李哲理,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人文科学》1991年12月。
《〈诗品〉是否以“滋味说”为中心:对近年来中国〈诗品〉研究的商榷》,[日]清水凯夫,《中国文学报》第42册,1991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韩基国译文;另见《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朱立新译文。
1992年
《〈诗品〉二题》,李伯勋,《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曹植前后期诗歌比较》,王晓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刘勰钟嵘诗论体系异同论》,李炳勋,《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就〈诗品序〉看钟嵘对中国文论的贡献》,丁艳敏,《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钟嵘〈诗品·宋征士陶潜〉评注》,张怀瑾,《南开学报》1992年第2期。
《钟嵘〈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二考》,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从〈诗品〉的品第说起:文坛论争趣话》(三),朱易安,《古典文学知识》1992年第3期。
《〈诗品〉人物事迹考略》,王发国,《文学遗产》1992年第5期。
《历代〈诗品〉学》,张伯伟,《古典文献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
《论“百一”体与钟嵘〈诗品〉评陶诗》,陈元胜,《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5期。
《钟嵘交游考》,谢文学,《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钟嵘交游再考》,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
《〈文心雕龙〉〈诗品〉补注四例》,梁临川,《上海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钟嵘为什么独称五言诗》,蔡有曙,《古典文学知识》1992年第5期。
《〈诗品〉版本源流考》,曹旭,《稽古托新集》,巴蜀书社1992年6月出版。
《评介王叔岷先生〈钟嵘诗品笺证稿〉》,张健,《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2年第6期。
1993年
《钟嵘诗学美学思想》,牟岱,《学术论坛》1993年第1期。
《“清水出芙蓉”之美的历史分析》,张惠民,《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论“六诗”与钟嵘〈诗品〉“三义”说》,陈元胜,《中州学刊》1993年第1期。
《“滋味”:有限无限的双重转化:〈诗品〉审美标准的再认识》,贺大绥,《中州学刊》1993年第1期。
《从南朝思维定势看〈诗品〉批评模式》,查屏球,《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钟嵘〈诗品序〉的诗歌美学思想》,张长青,《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钟嵘〈诗品〉的流向及其历史(从隋唐至唐末)》,曹旭,《上海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钟嵘〈诗品〉“源出”论例说》,杨永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论钟嵘〈诗品〉的思想基础》,张伯伟,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46期,1993年4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
《试论钟嵘的审美理想》,郑适然,《岭南古代文艺思想论坛》第1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钟嵘〈诗品〉“三义”论》,陈元胜,《岭南古代文艺思想论坛》第1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关于〈诗品〉分三品评诗的问题》,[韩]朴宰丽,《苍石李炳汉教授花甲纪念论文集》1993年8月。
《从〈诗品〉到诗话》,[日]兴膳宏,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47期,1993年10月。
《中国1980年以后钟嵘〈诗品〉研究概观:以〈诗品〉〈文心雕龙〉文学观异同之争论为中心》,[日]清水凯夫,《中国文学报》第45册,1993年;又见《清水凯夫〈诗品〉〈文选〉论文集》,周文海译文。
《钟嵘〈诗品〉在域外的影响及研究》,张伯伟,《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
《钟嵘〈诗品〉研究综述》,曹旭,《古典文学研究动态》,中华书局 1993年出版。
1994年
《钟嵘〈诗品〉“楚辞”通说》,张伯伟,《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1期;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
《钟嵘〈诗品〉陶诗源出应璩说辨析》,袁行霈,《国学研究》第2期,1994年7月。
《关于钟嵘及其〈诗品〉研究的几个问题》,跃进,《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5期。
《“陆海潘江”评》,萧永生,《重庆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钟嵘交游三考》,谢文学,《许昌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谢灵运美学成就新论》,武功正,《浙江学刊》1994年第5期。
《标举独立个性 张扬艺术之美——曹植五言诗略说》,梁加尼,《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7期。
《钟嵘评诗的比较方法》,程天祐,《长白论坛》1994年第4期。
《悠悠情愫 淡淡书香——读王发国〈诗品考索〉》,凌怡,《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诗品解析》,白牧之著,张伯伟译,《神女之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又见作者《钟嵘诗品研究》之“杂篇”。
1995年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由〈钟嵘诗品研究〉谈起》,张伯伟,《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1期。
《六朝文论辨析二题之二:〈诗品序〉的分合浅析》,周振甫,《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
《萧统〈文选〉与钟嵘〈诗品〉》,顾农,《扬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
《钟嵘的诗美观与南朝新体诗创作》,[新加坡]王力坚,《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第1期。
《〈诗品上·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考辨》,许云和,《文献》1995年第1期。
《和尚诗人的剽窃案:读〈诗品〉札记》,曹旭,《光明日报》1995年5月25日。
《〈诗品〉研究的集大成:评曹旭〈诗品集注〉》,萧鸣,香港《大公报》1995年9月15日。
《钟嵘〈诗品〉的文学批评价值》,刘忠惠,《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
《〈诗品〉品诗理论与实践探析》,吴瑞霞,《湖北师院学报》1995年第5期。
《“左思野于陆机”说辨析:兼论钟嵘对左思的评价》,徐传武,《齐鲁学刊》1995年第6期。
《试论钟嵘的骋情说》,曹文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7辑 ,1995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