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商文化视野下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018-02-25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精神人才

苏 万 益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院长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有人类文字记载开始一直到南宋为止,中原地区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商文化的发源地在河南,河南商丘被称作“三商之源”,河南商人更具有独特的商业精神。中原地区的商业文化与精神积淀极为厚重,经商治世人物灿然夺目,史书记载的著名古豫商有王亥、子贡、范蠡、弦高、子产、计然、白圭、桑弘羊、吕不韦等[1]。河南商人更是在唐宋盛世创造了卓绝于世的商业奇迹。及至近代,河南商人群体中也涌现了诸多优秀代表,如怀庆府的怀商、巩义康百万家族等。研究豫商的发展与文化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因地域、文化等因素,晋商、徽商等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受到较大关注,而豫商则名不见经传,甚至连“豫商”这个词的提出也是近些年才有。但是这并不能泯灭豫商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地位,因为与社会普遍认可的“十大商帮”相比,豫商起源更早、传承更久、影响更广、文化根底更深。“豫商”是河南人独创的商业传奇,更是独具魅力的商人群体。为了更好诠释“豫商”,有学者把豫商分为“古豫商”和“新豫商”。“古豫商”是指古代的河南商人,“新豫商”则是指当代的河南商人。但无论“古”还是“新”,其传承的豫商文化与精神是一致的。

一、豫商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

纵观豫商发展史,从华商始祖商丘人王亥到当代中国首富周口人许家印,他们身上所代表的豫商文化及商业成就充分展示了豫商的精神实质。

(一)胸怀天下,目光远大

古代豫商绝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商人,在经商之外,他们还广泛涉足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吕不韦承祖业自小经商,后以“奇货可居”的超凡眼光从商界跨入政界,纵横国家政治舞台,并促成中国第一次“大一统”。他还组织编撰《吕氏春秋》而流传千载。范蠡因助力“卧薪尝胆”而拜相封侯,深谙中庸内敛,故功成身退,“变姓异名”经商且“三散家财”,以超强的判断力轻松地在政商间游走,何其从容。子贡师于孔子,习儒家治国思想,转而从商,因诚信经营而得“端木遗风”美誉,后介入春秋列国政治。史料记载“子贡一出,说齐、存鲁、亡吴、强晋而霸越”,入世为治国良臣,出世则为儒商始祖。

(二)经世济民,中庸厚德

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豫商在商业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尊儒、重农、善守。因一部电视剧火起来的晋商代表乔家其实仅兴盛了三代,而河南的康百万家族却上下十二代家业传承,前后四百年事业繁盛。深究其源,皆因康百万家族重视“诚、信、义、恕、让”的儒家文化,倡导“恪守信用、诚信为本、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乐群贵和、推己及人”[2]的经商道德。康百万庄园现存一个重要瑰宝——家训“留余匾”,其形状上凸下凹,宛若一面旗帜。该匾寓意深厚:上凸,上留余于天,上要对得起朝廷、国家;下凹,下留余于地,下要对得起百姓、苍生[3]。因受“留余”家训的规诫,康家历代坚持救济灾民、修筑河堤、捐资助学、多行善举。再有,怀庆商人突出“守信、讲义、取利”[4],坚持信当头、义为本、利在末。因此,康百万恪守的“财不可尽露,势不可尽使”的人生智慧和怀庆商帮遵循的“义在利前、义利兼顾”的道德准则都尽显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三)商法道术,以义制利

与其他地域商业模式和商帮的成功相比,豫商的成功更能体现真正的商业精神。子贡拜孔子先成大儒,后经营而成巨贾,但并不因商而弃儒。范蠡助越灭吴后弃政从商,在成就“陶朱事业”的同时,留下了《商训》《经商十八法》《理财十二则》等经商良策。遵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经营方法的战国商人白圭,极度推崇“智、勇、仁、强”经商四法则。西汉时期“以心计”即心算术极高的理财专家桑弘羊,用以《盐铁论》为代表的经济思想辅助汉武帝成就大业。古代豫商把商、儒、政分得很清,坦然经商,以商为傲,具有纯粹的商业价值观。

(四)家国情怀,兼济天下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豫商虽无比辉煌却未成“帮”,并不是豫商不团结,相反,豫商自古至今皆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概括来讲:一是爱国。春秋郑国商人弦高,经商途中得知秦国欲袭击郑国,情急之下冒充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敌军来袭,秦军识趣退兵使得郑国幸免战祸。近代刘青霞,参加辛亥革命后把全部家产捐给国家,真正践行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是爱家。洛阳商人卜式,因善经营而家资丰厚,但其弟创业受挫,他就多次把个人资产送给弟弟,兄弟相处和睦。三是爱人。范蠡“三散家财”全力资助身边的困难朋友与贫穷乡亲;子贡经商致富后,大力资助孔子宣传儒家思想,孔子死后并为孔子守墓六年。

(五)行商无疆,传承有脉

广袤无垠的中原沃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更在农耕时代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在农业经济发达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豫商,继承了祖辈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品格和秉性,并大胆地走出黄土地,积极参与到历史商业经营的浪潮中,逐渐形成了诚实守信、勤劳坚韧、极富责任的独特精神,这种精神被当代河南商人继承和发扬,并表现出了“草根成长、信用为木、合作共赢、社会责任、行商无疆、传承有脉”[5]的特点。

二、豫商文化传承对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要实现中原地区现代商业的崛起与发展,必须注重自身商业文化的铸造和培养,一方面积极传承艰苦守业、注重信用、坚定自信、积极从商、中庸有为的豫商品质,另一方面持续发展“草根成长、合作共赢、社会责任、行商无疆、传承有脉”的新豫商精神。这对于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思潮的碰撞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向西方社会学习市场经济之时,一些商人和企业崇奉唯经济论、唯利益论,见利而忘义[6]。例如,学到了西方经济的致富谋略却未学其契约精神,抛却了传统商人的小富即安思维也丢掉了其童叟无欺的诚信理念。应用型高校主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大力培养具有豫商精神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既是弘扬传统文明的文化之举,更是夯实社会发展基础的人文之基。

(二)提升人才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化教育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而人才特有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才是吸引用人单位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让劳动力在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一致与平衡,使不同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河南地区的应用型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具有经济素养、能传承豫商文化的特色鲜明的高等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三)强化专业能力,夯实就业创业基础

当前,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数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对立存在,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岗位与用人单位对空缺岗位的人才需求不一致、不匹配。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并没有紧紧围绕市场对岗位素质的基本需求。因此,只有积极传承豫商文化,全面提升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协同创新的从业技能、乐观积极的就业心理、追求卓越的创业能力,才能使高校毕业生顺利有序地就业。

三、全面培养具有豫商精神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豫商精神是历代中原商人在数千年商海沉浮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和文化果实,对当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一)豫商文化传承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豫商文化源远流长、厚重自信,集中展现了“崇尚中庸,低调内敛”的行为规范、“诚信笃实,重德尚义”的经营思想、“爱国济民,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发展理念。可以说,豫商文化内涵深刻、思想深邃、意境高远。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专门人才,无数豫商人才的成才与成功正为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具研究和学习价值的借鉴与指引。应用型大学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与专业培养外,更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为每个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提升与发展留足空间,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提升豫商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和应用型人才的文化传承性。在市场经济更加繁荣、豫商文化力量突显的历史背景下,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因其自身的行业性、多元性、交叉性、实践性的特征,必须学会巧鉴先贤、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全面培养和历练自身坚毅果敢的商业眼光、兢兢业业的经营作风、低调务实的处世原则和善于团结的多赢能力,成为适应新经济形态发展和需要的专门人才。

(二)豫商文化传承与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迎合产业发展要求、传承豫商文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豫商文化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应用型高校要以企业对专业人才共性与个性的需求为根本,以“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双向就业、共赢发展”的理念为导向,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7]的原则为基础,打造“信义为本、合作共赢、行商无疆、传承有脉”豫商道德文化下的校园环境。既要建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普遍性人才培养模式,更要明确豫商文化下的“厚德崇商”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产业元素、行业标准、企业文化在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中的渗透,彰显出豫商文化下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办学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两项能力,即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必须注重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豫商精神的提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使命的各个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探索以豫商文化传承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诸如中国商贸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商务能力等等相关方面的公共必修课,并将课程体系分成基础素质、职业素养、行业标准、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相关模块。在课程内容与案例的选取上可以围绕中华老字号、现代优秀企业、世界五百强等真实案例,将实践性教学、专业性训练巧妙融入其中,以打造依托豫商文化且能满足河南地方企业急需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同时,学校要实施一批以研究河南老字号、豫商精神、企业文化为主题的科研项目,搭建宣传和弘扬豫商文化的专题网站,开辟以“豫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景观,让校园内的一景一物潜移默化地向师生渗透豫商文化与精神,积极在教学、科研和文化宣传方面促进豫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3.深化学生社会实践

豫商文化的传承是全方位的,也是多方面的。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显性渠道教育和隐性方式渗透,使广大师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交融中得到豫商文化滋养,为培养各类卓越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邀请具有典型豫商特征的企业高管到校开设企业文化讲座和授课,在传播豫商文化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豫商精神。校企共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专业实训基地,教学中融入豫商精神和企业文化特征,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文化渗透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举办技能竞赛、企业师资进校园和学生课堂进企业、合作企业长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在课程、专业、知识、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中,使豫商文化与专业知识交融、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共生,增进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对豫商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4.加快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均有文化,且二者之间的文化内涵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全面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以及由此而生的制度、行为,但任何卓越优秀的精神文化均是建立在为企业生存发展、经营管理服务的基础之上的。校园文化注重的核心是人性传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独特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师生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与心灵熏陶[8]。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文教育环境,提升人的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既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术”的思维,更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道”的精神,这是培养具有豫商精神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

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文化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应通过弘扬豫商精神与文化,培养学生务实、坚毅、诚信、中庸的优良品质,注重为学与经商的无缝衔接、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应用型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融入豫商文化和当代产业、行业、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出时代和企业所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根本目的。

AStudyontheTrainingofAppliedHigherTechnicalTalentsfromthePerspectiveofHenanMerchantCulture

SU Wan-yi

(Dean’s Office, Hen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engzhou 450018, China)

Abstract:As the earliest commercial group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enan merchants inherited the same spiri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d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ral elements in commercial civilization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modern enterprises. Training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required by modern socie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erce whil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unique commerci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facilitate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Keywords:the spirit of Henan merchant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猜你喜欢

应用型精神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