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思路研究
——以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为例
2018-07-25叶丽红李健影邓丽慧
叶丽红 李健影 邓丽慧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扶贫开发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项伟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开山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部,与湖南省江华县大圩镇毗邻,距贺州市区94 km。全镇总面积163 km2,下辖7个村委会、139个村民小组、3 654户,总人口14万人,居住有汉、瑶等民族。全镇耕地面积564.13 hm2,其中水田423.20 hm2,旱地140.93 hm2。当地特色产业有开山甘薯粉、开山白毛茶等。为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当地政府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名优特产种植。为了深入了解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地政府对特色产业的扶贫情况,总结发展当地甘薯产业的新思路,早日实现精准脱贫,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课题组开展了如下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课题组通过研究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精准扶贫提出新思路,进一步验证自然资源禀赋理论。即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优势而从事相应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通过强化土地资源、政府服务资源和其他产业资源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依赖、政府引导作用以及产业链协同需求,以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使贫困户能够更好、更快地脱贫。
1.2.2 现实意义。2017年2月5日,农业部正式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目前,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将薯类、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的生产种植列为结构调整的重要选项,使甘薯种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甘薯是一种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重要农作物,是淀粉、燃料乙醇和轻工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60%以上。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提高,甘薯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种植效益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具有种植甘薯的传统,甘薯深加工产品甘薯粉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特色产业,因此,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选择发展甘薯产业,以促进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贫困家庭增产增收。
课题组秉持精准扶贫精神,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进行实地调查、问题分析,提出了构建开山甘薯产业化生产新模式——采取特色化生产、多渠道销售,实现纯手工甘薯深加工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增绿。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对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3个贫困村中300多户农户发放了250份问卷,回收了220份问卷,并对当地的小作坊及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发展以及当地政府帮助农户精准脱贫的实际情况,获取了有关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发展和当地精准脱贫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解到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在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2.2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本文根据对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发展甘薯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调研,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与精准扶贫的相关资料总结其特点,分析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在发展甘薯产业与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与精准扶贫的经验,对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发展甘薯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提出新思路。
2.3 文献检索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贺州市八步区信息网、“三农”科技服务网等为数据来源,检索查询有关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精准扶贫的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整理分析。
2.4 访谈调查法
针对当地政府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了解政府对发展甘薯产业的态度以及未来几年对甘薯产业的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还针对当地甘薯种植户、甘薯加工小作坊户及甘薯产业合作社进行入户访谈,了解甘薯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3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扶贫的基础和现状
3.1 甘薯产业发展的基础
3.1.1 优越的自然条件。甘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叶色较浓、叶龄较长、茎蔓粗壮,茎的输导组织发达,产量较高。种植土壤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为好。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合适种植甘薯。
3.1.2 甘薯深加工产品市场价格较高。与初级产品相比,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的副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格。据调查,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及其副产品的价格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手工甘薯粉的价格至少是生薯的12倍,高的约为17倍。此外,对于其他副产品如甘薯干、普通的甘薯粉,出售的价格至少也是生薯的10倍以上。这说明相比最初的生薯价格,甘薯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更高,特别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手工甘薯粉。
表1 2017年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生薯及甘薯加工品线上线下价格对比
3.1.3 浓厚的社会文化底蕴。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甘薯文化。种植甘薯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传统产业,甘薯深加工产品甘薯粉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特色农产品。开山甘薯粉因具有韧性好、拉力足、清新爽口等特点,深受农户的喜爱,所以农户一般会把甘薯加工成甘薯粉进行销售。每年冬季,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很多村民会制作甘薯粉,迎接新年的到来,甘薯粉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年味的象征,甘薯象征着红红火火。每年大年初一,吃素是当地的风俗,甘薯粉便成为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每年冬季开山甘薯粉供不应求。
3.1.4 特色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特色甘薯产业扶贫,具有国家的政策支持。2016年,农业部提出《关于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指出“立足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突出需求导向,强化规划统领,结合现有渠道,加大农业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地区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迈进,助力扶贫对象精准受益,稳定提高收入。”所以,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在发展甘薯产业的时候,在融资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政策优惠和便利。通过当地政府相关人员了解到,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政府鼓励农户种植甘薯,提供了370万元扶贫资金。此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地政府对甘薯种植的相关扶持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农户甘薯种苗来源
图2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农户认为政府对甘薯产业的支持力度
图1 、2问卷调查数据表明,43.64%的甘薯种苗是农户自己培育的,56.36%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对于政府对甘薯产业的支持情况,20.91%的农户表示不清楚,60.09%的农户了解到当地政府给予农户甘薯种苗一定的支助,18.18%的农户表示当地政府对于种植甘薯给予了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
3.2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发展概况
3.2.1 种植规模及组织化程度。据了解,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共有4个贫困村(分别是安和村、东南村、分水村、开山村),2017年贫困人口约3 329人,其中有350户1 125人因种植甘薯脱贫,可见甘薯种植成为贫困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由于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地处偏僻,无法获得企业的有效引领,一直处于农户单打独斗的状态[3]。2015年以前,甘薯规模种植总面积不大,大多散户种植,种植规模为0.13~0.40 hm2,平均产量为750~1 000 kg/667 m2,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2017年3月21日,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投资建立33.33 hm2甘薯种植示范区,带动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贫困户、农户种植甘薯约66.67 hm2,并签定了甘薯收购协议,解决了销路问题。
3.2.2 甘薯产业链。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环境、土壤、水资源、气候等都非常适合种植甘薯。2017年以前,当地农户都是单打独斗,自己留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机械化程度低,完全依靠人工种植,平均每户种植0.07~0.40 hm2,每年产量为750~1 000 kg/667 m2。2017年11月,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甘薯产业,在开山村成立甘薯合作社,建立甘薯生产基地。如今,开山村甘薯种植基地面积将近6.67 hm2,产量为1 500~2 000 kg/667 m2,人均月收入提高300元左右。当地村民积极参加合作社,共同发展甘薯特色产业,合作社引进现代小型机械进行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村民加入合作社进行甘薯的人工选种,每年可以在合作社领取1万元左右的务工费。甘薯深加工产品主要以小作坊加工为主,小农户加工为辅。小作坊生产的甘薯及甘薯深加工产品97.7%属于自产自销,如图3所示,97.7%中有59.1%是通过朋友介绍进行销售的,28.6%是通过市场上摆摊进行销售的,9.1%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的,仅有2.3%的小作坊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销售的,如与合作社合作销售等。贫困户甘薯及甘薯深加工产品的销售途径主要是由帮扶人员帮助贫困户将自产甘薯、甘薯深加工产品通过合作社进行收购,帮助贫困户解决甘薯销路问题。
图3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粉销售途径
3.2.3 甘薯深加工产品的地理标志。200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表示:“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4]2005年,“开山”商标已被浙江省开山股份有限公司注册。2005年9月,开山商标被评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开山商标涉及范围广,其中包括开山农产品、农机等。为大力发展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特色产业,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政府欲申请“开山甘薯粉”品牌产品。但是,由于2005年“开山”商标已被注册,所以,“开山甘薯粉”这一品牌只能局限于当地使用,销往外省则不能以“开山”为品牌。
3.2.4 产值及种植户效益。2017年,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667 m2地至少能产甘薯2 000 kg左右,生薯按2.4元/kg的收购价计算,667 m2地收入在4 800元左右。手工甘薯粉的批发价格根据质量不同分别为24~30元/kg,2 000 kg甘薯可生产300 kg甘薯粉,667 m2地可获得7 200~9 000元收益。通过种植甘薯以及对甘薯进行加工,各农户家庭的收入有明显提升,平均每年增收2万元。贫困农户家庭收入的40%来自甘薯及甘薯加工,这已成为贫困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甘薯产业促进了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前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工作、提倡产业扶贫的背景下,完善和改进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粉产业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4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4.1 甘薯产业种植规模化程度低
首先,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耕地面积大,甘薯种植面积小。2017年,全镇耕地面积564.13 hm2,甘薯种植面积约133.33 hm2。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种植分布于7个自然村,覆盖75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的甘薯种植面积达82.33 hm2,但甘薯种植面积分散,多采取小户种植方式进行个体生产。其次,机械化程度低。由于未实现甘薯连片种植,无论是播种收割,还是清洗加工,都停留在畜力、人力生产的程度,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差甚远。最后,没有成熟的合作社规划甘薯种植。农民没有相对统一的生产目标,甘薯种植停留在最初自给自足、富余用于加工贩卖的基础上。而合作社能够整合资源,对甘薯种植进行规模化指导,提高效益。
4.2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还未出现66.67 hm2以上的大规模甘薯生产加工基地,仅开山村有6.67 hm2左右的甘薯生产基地,加工也主要以小作坊、大户为主。而比较大型的甘薯加工场在毗邻的湖南省江华县大圩镇境内,拥有一套齐全的生薯清洗、绞碎、沉淀、过滤、烘干和切割的设备。据了解,其生薯来源于收购本地甘薯种植户,自身负责加工甘薯粉和包装,再通过与其他超市及采购商签订采购合同进行销售。而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种植大户负责生产,其种植面积约3.33 hm2,采用简易的清洗和绞磨机械,人工过滤、晾晒、切割,销售环节没有固定的采购商,仅凭相熟的周边商贩需求进行采购,其余种植小户多是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农业生产加工,产业化程度很低。
4.3 市场中品牌效应弱,甘薯深加工产品未申请地理标志
线下,开山甘薯特别是开山甘薯粉在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周边乡镇及湖南省江华县大圩镇等地知名度较广。然而,由于当地农民缺乏技术、资金、品牌意识及相应的营销知识,同时2015年以前当地政府对特色产业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及时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品牌,向外推广,以至于至今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及其加工农产品销路不广、知名度不高,这已成为扶贫攻坚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线上,甘薯及甘薯加工品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甘薯农产品尤以甘薯干和甘薯粉竞争最激烈,价格竞争此起彼伏,没有权威商标进驻网上商城,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
4.4 贫困户种植意愿低,产业扶贫力度不强
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对生产加工方式和市场的认知不足,导致其无法寻找迅速脱贫的方法,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循规蹈矩的销售途径长期形成的路径效应是影响贫困户不愿意大规模种植甘薯的重要原因。而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在大力开展林地茶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忽略了拥有近万亩的耕地可以进行甘薯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需要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否则,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禁锢着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其种植意愿低,产业扶贫效果自然不明显。
4.5 人才资源匮乏,产业扶贫动力不足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的地理位置偏远且交通不便,管理及辐射范围难以涉及方方面面,这是其人才流失、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由于人才资源的匮乏,对农业生产指导的力度不够,继而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扶贫首先就卡在人才这一关,可见甘薯产业扶贫任重而道远。
5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政府层面
2017年,随着精准扶贫奖补政策的落地,当地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习惯,把投资少、产量高、加工增值空间大的甘薯作物作为当地重点扶贫的主导产业。当地政府为调动贫困户发展农业致富的生产积极性,给贫困户分发种苗,让贫困户种植甘薯,并承诺将生产的甘薯进行保价回收,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当地小作坊种植户具有传统的种植经验,但当地贫困户较为缺乏种植经验,不善于主动学习,政府只提供给贫困户种苗和甘薯销售市场信息,并未给予贫困户种植技术的指导。因此,一方面一些具有甘薯种植经验的小作坊种植户,因缺资金、不掌握市场信息,无法促进甘薯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另一方面贫困户虽有良好的种苗补贴及市场销路,但缺乏技术上的指导,最终不能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不能有效引导贫困户脱贫。
5.2 市场层面
民族地区地处较为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发展甘薯产业虽产量高,利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及加工技术,生产的甘薯深加工产品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但当地甘薯产业并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甘薯粉仅于冬季加工销售,甘薯深加工产品单一,甘薯生产、加工、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资金周转速度慢,从而难以引进具有一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当地甘薯深加工产品——甘薯粉均由当地甘薯种植大户及小作坊加工而成,自己将甘薯粉运往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市场上销售,但由于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与湖南省江华县大圩镇交接,当地甘薯粉的销售受到江华县瑶郡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影响,部分种植大户不得不调动甘薯粉的价格,市场上甘薯粉的价格便参差不齐。
5.3 农民层面
据调查了解到,当地90%以上甘薯种植人员为老人及妇女。这些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现代化农业的种植技术掌握能力较弱,甘薯的生产和加工也只能依靠代代相传经验进行开展。由于老人及妇女文化水平较低,仅满足于将生产的甘薯更快地销售出去,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以及甘薯的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
5.4 技术层次
生产环节,农户依然依靠传统的甘薯种植技术,除贫困户以外,当地非贫困户甘薯种苗均由自己育种,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仅有极少数种植户引进现代化机械种植,且因种植规模小,需要消耗较高的劳动成本。在加工环节,目前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并未出现甘薯产业在加工企业,仅有1个贺州市众齐种养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甘薯深加工产品加工以当地种植大户及小作坊为主。甘薯深加工产品加工也以绿色纯手工加工为主,甘薯粉丝晾晒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甘薯深加工产品的质量不一,难以形成品牌化。销售环节,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农户、政府及合作社并未形成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种植户的网络技能薄弱,不能将甘薯及甘薯深加工产品推送到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6 发展甘薯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6.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5]要想推进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规模化发展,当地政府应加强引导当地土地流转。
以村“两委”为纽带,创建村土地流转中心。对于村上农户家庭因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以及举家进城,土地闲置等各方面原因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的,在村“两委”进行登记,对于为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土地需求方也可以在村“两委”处了解土地流转信息,解决土地流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村“两委”对于土地求租方未来的土地用途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土地流转以后用于非农用途。此外,为了防止村“两委”的寻租行为,村“两委”对于登记的土地的位置、大小及流转的价格等方面进行公开,以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6.2 引进甘薯加工企业,形成“企业+政府+种植户”利益联结体系
第一,政府应鼓励甘薯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及甘薯种植户加强联系,对于扶持贫困户的甘薯加工企业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鼓励,对甘薯制定保护价格机制,提高农户种植甘薯的意愿。
第二,甘薯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合作深度,实现甘薯种植户与甘薯加工企业共赢。双方事先根据甘薯品质约定收购的价格标准,签订收购价格合同,让甘薯种植户确切知道销售核算标准,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意愿。对农户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购买农资时给予优惠的评分标准之一。
6.3 加强教育引领,培养种植户商标及品牌意识
一方面,当甘薯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政府要积极为当地的甘薯申报地理标志;另一方面,合作社加强引导,农户参与协商,根据甘薯的种植品种、种植规模和种植甘薯的品质等制订一套对甘薯种植的评分标准。农业企业可以根据每户综合评分,对综合评分高的签订订单合同,让种植户进行订单生产,订单生产的价格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甘薯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和预测给定的价格,另一方面是政府给予的农产品价格补贴。而综合评分较低的种植户,则不能获得这部分的补贴,通过企业、市场这样第三方的影响,引起种植户对品质的重视。
6.4“以点带面”,创建甘薯产业示范区
通过创建甘薯种植示范区的模式,促进规模化种植,引导甘薯产业发展。政府选取镇上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技术较为先进、种植意愿较强、盈利能力较强的一个村作为示范村。首先,政府可以引导该村农民创建甘薯产业合作社,对合作社进行技术和获取信息方面的培训,让当地农民正确认识甘薯及其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强农户的种植意愿。
其次,当地政府通过下乡宣传,为甘薯种植户提供优质高产的甘薯种苗和种植补贴等鼓励农民种植,同时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甘薯种植户与甘薯深加工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由合作社作为保证人和监督人,种植大户可以与甘薯加工企业签到合同,进行订单式生产,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可以激励农户适当扩大增值规模。
最后,当该镇的农业示范区得到一定的发展的时候,政府和农业推广人员就要进行推广和宣传,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区的创建,增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种植意愿。
6.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产业扶贫的能动性
增强甘薯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甘薯的规模种植,政府要积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甘薯产业的发展。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也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培育合作社中有一定文化知识且重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积极引进一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对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和考核,政府对于考核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证书。此外,对拥有证书的职业农民在购买农资、农业机械等方面给予一定量的补贴,既能调动农户的参与热情,又能帮助农户节本增效。另外,注重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作用,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促进甘薯种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