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预警策略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研究

2018-07-25唐晓岚叶海跃王军围

关键词:文化景观预警景观

熊 星,唐晓岚,叶海跃,刘 澜,王军围,3,吴 卉

1.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2.江苏开放大学 环境与生态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长期交互作用结果的外在呈现,通常反映出在特定的环境制约条件下,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理念和技术[1]。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农业文明,遗存了许多风貌古朴、地域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与其交融的乡村文化景观拥有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适宜的尺度和丰富的肌理变化,堪称一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具有自然依附性、地域文脉性、内向稳定性、脆弱可侵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旅游业的深度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景观逐渐被侵蚀和破坏,其传统景观的延续、特色文化的维系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其所承受的各类负面干扰进行分类监测、量化分析、风险预控和有效管理显得迫在眉睫。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乡村文化景观所受影响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包括乡村旅游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社区与保护的关系、景观视觉影响与管理、景观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和意象空间等方面的研究[4-9]。近年来,相关学者采取AHP层次分析法、PSR方法、模糊分析法对传统村镇的旅游等因素影响、特定建筑样式、外部景观空间、非物质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景观安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0-17]。然而,多数研究并没有结合实际管理形成有效体系,在操作层面也多基于独立的历史文化村镇、街道和单体建筑,镇域和村落群等多元尺度、多类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景观的研究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成果,立足于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协同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指标研究也较为匮乏,亟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1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1.1 提升传统乡村文化景观风险预控能力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长期演进和变化过程中,各种自然及人类风险和破坏行为对原有乡村景观格局和文化遗产均能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3,7,14]。对于传统文化景观保护工作而言,有效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能够即时地发现工作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在早期即可反映出相应的讯号,以及通过这些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增强对文化景观风险的预控能力。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的建立能够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信息和一系列动态监测、评价和预警活动,从而反映出现状和问题,提升相关部门对各类风险的预控能力,为制定关键策略、改进措施、分配资源等提供基础。可以从政策和措施层面在全方位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对提高村落保护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安全体系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到原著村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周期性的进行数据采集并即时反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通过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测等工作,可以有利于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所有参与者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1.2 扩大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时空管理范围

我国传统乡村景观范围大、种类多,相关部门对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管理目前主要针对已被定为历史文化村镇、传统村落等重点文化景观遗产,而对大量的乡村生活、农业工作场景、乡村传统风貌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往往关注较少[18]。景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和进行规划时,信息数据往往更新慢、持续性差,没有覆盖较为全面多空间尺度、时间维度的文化景观管理体系,不能全面反应当时当地文化景观现状面貌和面临危机。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和安全体系应该全面客观地反映传统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发展现状,并做到周期性的信息采集和及时的数据反馈,重点监测、评价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所受的影响和薄弱环节。在时间上,以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尽可传统整体空间形态风貌为基准,分周期逐期比较空间格局所发展的变化;在空间上,安全体系中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不局限于单个点状古村落,通过对镇域范围内不同的传统村落和其它乡村文化景观的监测、评价和预警,有效扩大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时空管理范围,促进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的全面提升。

1.3 扩充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信息的共享性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景观信息记录形式相对封闭,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信息搜集,往往是在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的,信息内容多如古建筑、历史街道、农业景观等资料也多做单独备案管理、缺少关联。基于共享信息化平台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各类文化景观信息,最大限度地分享景观数据资料,让政府部门人员、规划和科研人员和原住民充分及时了解乡村文化景观的动态变化,使得政府部门可以随时基于文化景观安全状况做出决策。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有利于科研和规划部门的协力合作和充分利用;开放性的信息平台为公众参与保护提供可能性,弥补当地民众缺乏文化景观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加深公众对区内乡村文化景观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与地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整体、有序的进行信息化收集,其建立能为全国不同地区传统村落及乡村景观保护的提供比较分析平台,为深入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政策和具体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向导。

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范围和尺度

2.1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范围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是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耦合体,保护范围需涵盖反应其特征的构成要素。不同学者对乡村文化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分类标准[3,19,20]。一般而言,乡村文化景观中的物质文化景观往往指乡村范围中有形的景观因素,包括聚落、街道、交通工具、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等,物质文化景观通常可分为以聚居为核心的生活空间、以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空间以及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生态空间;非物质文化景观依附和存在于某些物质载体中,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景观类型,包含地域习俗、节庆和风土民情等[20]。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范围不仅要包含物质景观层面,还需包括非物质文化景观内容,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景观,可以透视景观外貌,深入文化景观的内部,寻求景观内在促进和抑制其变化的机制和动力。

2.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尺度

传统村镇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演变,村民的生产生活不仅聚集在传统村落聚落的内部,还涉及到村落以外的环境范围,如寺庙、墓地、古道和渡口等,一些历史更为久远的传统村落,形成于不同时期,遗存则更为分散。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必须保护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有必要将乡村文化景观的研究拓展到传统村落以外的范围内,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环境中把握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使保护所涵盖的内容和尺度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基于镇域空间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尺度下,可分为镇域环境尺度下的文化景观保护和重点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图1)。

图1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要素及层次Fig.1 Elements and scale of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3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构建

3.1 基于预警策略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安全体系框架

预警是对危机与危险状态的一种预前信息警报或警告,是围绕一特定目标展开的一整套监测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13]。预警逻辑是以警情“果”为出发点的无限循环的“果—因—果”分析逻辑,通过这个逻辑,能迅速从风险源和破坏点出发找准影响文化景观消退的因素和深层次原因。借鉴传统预警系统运行的基本逻辑和规律,预警流程一般从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五个方面[14,21]。在预警逻辑中,明确警义是前提,寻找警源是对警情产生原因的分析,是排除警患的基础,分析警兆是关联因素的分析,预报警度则是排除警患的根据,而排除警患是预警目标所在。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保护的目的之一是识别文化景观的空间环境和影响其变化的内外在因素,文化景观安全工作中的警源或风险源的识别是其监测、诊断、评价、预警及应急管理启动等环节的基础,确定是针对哪种风险的预警,决定了后面的过程如何展开,因此,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需首先判断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的范围和内容。通常来说,乡村文化景观受到城市化影响、旅游开发影响和生态风险影响较多,警义和警源的明确可以着重从这几个内容来进行。

在总体系统框架上,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系统、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预警系统和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系统四个循环的子系统组成(图2)。基于预警逻辑,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主要承担明确警义和寻找警源的功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系统主要承担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功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预警系统主要承担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的功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管理系统主要承担排除警患和明确警义的功能,形成循环往复、不断调整的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

图2 基于预警策略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框架Fig.2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early warning strategy

3.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的内容和流程

基于总体框架,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在内容上由1个数据库和4个分系统,包含安全监测数据库和安全监测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库是4个系统的基础和信息化平台。基于信息数字化数据库平台的监测系统可以使专业人员快速获取大量的空间讯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监测乡村文化景观所受到的各类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信息的价值;安全监测系统基于信息和数据库平台依托监测指标体系对乡村文化景观进行动态监测;安全评价系统通过安全评价指标和模型的建立对乡村文化景观进行综合和分项的评价;安全预警系统数学模型的方式,基于监测结果和评价系统,通过预警模型对文化景观所受影响和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和预测;安全管理系统基于监测、评价和预警结果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和利用提出整改和调整措施、排警建议、规划建议、政策制定建议等,并通过在管理中的反馈提出建议和相应的指标调整(图3)。

图3 基于预警逻辑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内容和流程Fig.3 Content and process of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early warning logic

3.2.1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数据库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是基于高效的信息化数字平台,所收集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数据需通过标准化的处理输入安全监测数据库平台。并依托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及用户开发等程序,建立数据库。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需基于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可采用分层化体系构建[22],体系架构可分为数据库标准层、数据库内容层、数据库管理和服务层,如图4所示。

图4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数据库系统总体架构Fig.4 General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safety monitoring database system

安全监测数据库的信息范畴和内容基于预警逻辑,以明确警义和寻找警源为起点,其监测需根据乡村文化景观自然发展过程以及质量状态变化生成原因分析,安全监测数据库的数据收集需重点针对影响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各类要素和可能性风险源。鱼刺图法(FBF)又称为因果分析图、特性图或因果图等,可以复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系统化和条理化[23]。利用鱼刺图法对当前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景观所面临警源和风险源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风险隐患存在于文化景观中的众多环节。FBF分析表明,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主要会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两个方面,乡村文化景观中的物质文化景观主要会受到城市化影响、旅游开发影响和生态风险影响;非物质文化景观则更容易收到旅游开发和城市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来源于自然发展和演进,有些则来源于人为管理破坏的结果,可经过初步筛选确定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库涵盖的基本范畴和内容。

图5 基于FBF的传统乡村文化景观风险源分析Fig.5Analysis of the risk sources of traditional rural landscape based on FBF

3.2.2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基于安全监测数据库平台,旨在对乡村文化景观保存和受影响状态进行客观描述,并对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记录。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景观类型丰富,影响其景观安全的要素复杂多样,且是“人”、“物”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与整合,提炼安全监测的关键要素。在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其基础和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可采取多因素、多层次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关键要素,并在满足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效果。在具体监测内容和指标的确定上,可在FBF分析警义和警源的基础上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影响要素进行分层、分类整理及优选,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单项要素的测验和对整体结构的优化,得到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研究对象安全监测的关键要素,建立精确可行的监测要素指标体系,为后续评价、预警和管理提供基础和保障。其中,镇域范围内的相关社会经济旅游监测指标可依托相关部门所统计和监测的相关指标,镇域乡村文化安全格局指标可利用ArcGIS等软件计算获得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相关指数;村域范围监测方式应充分利用当地社区,通过管理人员和原住民结合识别、监测的方式,实地取样、获得一手数据。

3.2.3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系统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系统是在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的保存现状、变化程度及变化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文化景观保护角度、社会影响角度等分析其弊端及负面效应,最后判断乡村文化景观状况的破坏程度。可在安全监测数据来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模型。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专家意见确定文化景观风险的安全值和目前风险和警度状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状态能够有效反应文化遗产的保存状态[13]。文化景观评价系统是基于单次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的全面评价,包含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评价系统指标是建立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更强调评价体系的完整性。镇域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可从乡村文化景观传统性安全格局和乡村性指数两个方面进行,文化景观传统性安全格局可包含传统景观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损失度指数等,综合判断较大尺度下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的状态;村域尺度下(重点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指标可结合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三个维度上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表1 基于PSR的村域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Table1 The framework of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PSR

3.2.4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预警系统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预警系统是在识别、监测、评价文化景观破坏征兆的基础上,对负面效应进行及时警报的管理活动。预警分析是基础,它的对象是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中各种破坏征兆和诱因。预警系统总的来说是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中各种组成要素在发生质变之前的早期征兆和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警报。它通过设立各种空间要素可能产生质变的警戒阀值,对文化景观变化过程中可能的负面效应或波动失衡状态进行识别与警告。其具体策略是在安全监测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预警模型和相关软件计算动态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得出传统乡村文化景观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不同的拟合结果解释往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为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组织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和建议。乡村文化景观保护预警系统不仅要发挥和改善安全管理的常规功能,而且要实现包括预控功能、纠正功能和免疫功能,以形成防错纠错新机制。

3.2.5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管理系统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组织管理系统是在不同层级与主体的基础上,保障文化景观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管理系统旨在探讨相应排除文化景观风险的措施和对策。根据预警系统预报的警度,给出相应的预控对策建议,使其能够遏制和减轻破坏因素的影响结果,达到由劣势转为良势的目的。其中,预控对策是在外部空间破坏因素出现前和出现后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矫正的管理活动,其关键是防止和纠错。在预警的逻辑下,通过提高效率、改进决策方式,必然有利于改进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和决策能力,有效推动保护工作的执行,同时也有利于文化景观的整体改善[20]。与社区和基层密切联系的文化景观安全体系,有利于加强自我决策与发展能力,拓宽传统村落的发展渠道。

4 结 语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是长时期形成的文化景观类型,其保护与利用也是一个持续、持久的过程,应建立以相关政府行政部门、旅游区和风景区管理部门为核心,高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机构为支撑及当地村镇及社区为抓手的复合保护网络,从景观数据库信息平台建设、安全监测、安全评价、安全预警以及管理反馈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

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安全体系还应建立在综合管理、长效机制、螺旋上升的基础上,明确监测、评价和预警各环节的组织和执行主体,以及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等,制定充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相关应急预案。并在相关村镇加强普及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理念,鼓励并引导社区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制度,实现对安全体系的不断优化,为传统乡村文化景观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和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预警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