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分析
2018-07-25程广萍刘恒霞
程广萍,刘恒霞
(兰大二院心内三全科医学科,甘肃 兰州 730000)
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数集中在老年群体,再加上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的减退和疾病的性质,因此,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机率较高。由此可见,医院要想实现安全管理,就应该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而且还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21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为实施护理风险前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67~88岁,平均年龄(72.46±3.22)岁;将2016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首年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74.11±3.21)岁;另外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第二年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67~90岁,平均年龄(76.83±3.35)岁。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疾病分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入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由管床护士或者是值班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入院后的第一次风险评估,三天后再由管床护士或者是责任组长进行第二次风险评估,以此来判断是否应该对第一次得出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改。第二,护理单元风险评估。每周末由护士长按照护理单元风险评估系统实施评估。第三,确定护理风险级别。系统单相评分不超过5分,总分不超过10分的属于无风险;单相不超过5分,总分在10~26分属于低风险;单相不超过6分,总分25分~33分属于中度风险;总分超过33分属于高风险。第四,护理风险评估流程[1]。
1.3 研究方法
①按照护理风险评估记录单,对引发某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归纳,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②对2015、2016及2017年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进行比较,评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③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由值班护理通过医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调查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主要包括五个级别,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比等级资料时采用Kruskal-Wallis秩与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
某院在2016年开始针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首年和第二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与患者投诉率均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比较[n(%)]
2.2 三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首年和第二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2.3 三组患者有无陪护的风险发生率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陪护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高于有陪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有无陪护的风险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针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采取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体现为:①建立健全病区的安全管理体系、反向查对机制以及入院患者安全评估报告机制等护理管理体系。②针对护理人员组织开展防范护理风险意识和增强护理技能的培训活动,提高其护理服务意识,同时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心血管内科各种医疗器械,明确自身的权益与职责。③提高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2-3]。④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护理,以此来确保其机体的各项功能得到改善。⑤重视基础护理,并将环境护理落实好,尽量防止发生坠床和跌倒等意外事件。⑥如果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有关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到场,并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入院必须要陪护1名,无陪护的患者会提高风险的发生率。与此同时,针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既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4]。另外,同陪护及时地进行有效沟通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