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2018-07-25吴建英
吴建英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200)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常见外科手术之一,通常行此术式治疗的患者,很容易因受血管、骨骼及肌肉受损等情况而发生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及静脉回流受阻等情况[1]。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6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资料,探究经手术室护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改善情况,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63岁,平均(46.5±2.4)岁,肱骨骨折8例,7例股骨骨折,13例足部骨折,6例尺桡骨;研究组年龄23~64岁,平均(47.3±2.5)岁,9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14例足部骨折,5例尺桡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治疗实施前,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探访工作,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了解其认知水平、年龄等资料情况,并根据具体患者为其指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因患者在受伤后易发生创伤性受损情况,对此,待患者入室后需立即给予静脉通道建立,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扩容,从而能避免患者因失血多量而发生休克情况。保持手术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术后,指导患者行侧位,将软枕放在患肢下,不仅能使肢体肿胀程度减轻,而且还能对其血液循环能起到推动作用,加快术后恢复。
1.3 评价标准[2]
评定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切口感染愈合情况:患者手术切口位置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且愈合良好,速度快表示完全愈合;患者切口位置未有化脓情况发生,但伴有轻微炎性反应情况,其中包括:红肿和血肿、积液和硬结等表示部位愈合;切口位置出现化脓情况,需给予对症治疗表示未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82.35 %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97.06%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经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发生率
经护理干预后,76.47%为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率,94.12%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率,经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情况相比,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率及感染发生率[n(%)]
3 讨 论
伴随近几年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人体骨质愈发脆弱,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骨质也变得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则会发生骨折情况,其中以四肢骨折最为常见。在外科手术中,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临床常用之一,多用于治疗四肢骨折疾病[3]。虽然此术式的实施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但也存在局限性,因患者为老年人,且其机体逐渐衰退,使得术后若临床未能给予有效合理处理,则易引发切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机体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有报道表明,切口感染的发生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死亡。所以,给予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之一,消毒是行其护理干预的重点内容[4]。所以,行手术治疗前,手术人员及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需根据洗手规定清洗双手,并消毒处理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若术前提前为患者采取备皮,临床可应用乙醇在备皮时彻底清除备皮位置的油垢和污渍,并给予碘伏消毒处理,保证手术切口位置使无菌状态,从而能防止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行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不断完善手术护理流程,使切口感染发生率下降。术后,通过冲洗手术切口,能使切口切口位置细菌数量降低,减少感染的发生。本研究以我 院接收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6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从其表2中可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对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愈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
总之,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既能切口感染的发生减少,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