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18-07-25张云飞
赵 霞,张云飞,许 华*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重症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恶化,患者还会并发较多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均有严重影响。为提高临床疗效,需要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7.5±8.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5±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1.2.2 观察组实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情特殊,患者接受治疗后会出现紧张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同时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充分赢得患者的信任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
1.2.2.2 心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减少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1.3 疗效评价指标
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66.45±9.28 43.12±6.15 67.84±8.44 38.21±5.08对照组 30 68.32±8.94 60.73±6.25 66.39±8.59 54.17±7.36 t-- 0.795 11.000 0.659 9.775 P-- 0.430 0.000 0.512 0.000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重症胰腺炎起病较急且病情恶化速度较快,患者会出现功能紊乱以及器官衰竭等症状,临床在进行ICU护理的过程中不但要进行病情检测以及日常生活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SAS、SD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①心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可赢得患者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患者的支持以及认可。另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其心理压力,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②在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可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积极性,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保证护理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综上所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ICU护理的过程中实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