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8-07-25张辉芬
张辉芬,白 艳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0)
为了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组选取了64例艾滋病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8.62±2.3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93±2.6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含健康方面的指导,并且还要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给予本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从性格、爱好、学历等方面进行询问,对患者进行综合测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由于艾滋病患者多数心理上存在负面情绪,所以,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为患者解答疑惑问题,消除患者内心的担忧以及顾虑,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以便能够随时掌握患者内心的变化情况。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要给患者讲解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关于自身疾病的病因、病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关于负性情绪对恢复健康的影响等,从而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与此同时,还要嘱咐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陪伴患者[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对服药的依存性。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抑郁和焦虑情况越明显。在依存性方面,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为完全依存;对药物出现抗拒心理但是还是那个按照剂量服用药物为基本依存;患者随意停药为不依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抑郁情况(SDS)评分 焦虑情况(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2) 59.12±10.29 48.55±5.09 60.92±6.73 46.98±5.05对照组(n=32) 60.73±10.88 57.96±10.25 61.08±6.79 55.62±6.23 t 3.132 6.611 3.258 5.963 P>0.05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存性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9 6.88%)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的依存性比较[n(%)]
3 讨 论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此种疾病不但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而且病死率极高。由于此种疾病具有不可根治性,并且很多时候艾滋病患者都受到不公待遇或歧视,所以患者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给患者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负担,使其产生了一些负性情绪,比如抑郁、焦虑等。因此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服药依存性以及治疗效果[2]。在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行了解,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将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甚至消除,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徐莎莎[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96.88%)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美霞[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可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存性,建议将其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