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8-07-25龙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出血性血肿血压

龙晓艳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出血性脑卒中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予保守性治疗,其死亡率可达到65%左右[1]。因临床外科设备和技术逐步发展和提升,疾病死亡率得到一定控制。但术后出现再出血症状仍然属于棘手且严重的问题之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4±1.1)岁,血肿部位:3例小脑,8例脑叶,4例基底节;研究组男9例,女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5±1.2)岁,血肿部位:2例小脑,7例脑叶,6例基底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告知此次治疗方式,术中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指导并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基本护理,并进行身体按摩等。研究组接受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术后仔细询问患者疾病史,按照其自身状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症状的高危因素和致病因素,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统计并发症、再出血等状况。

研究组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协助其适应医院环境,并讲解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因素和引发再出血的原因,保持其情绪稳定。消除恐惧、焦虑、急躁等心理,加强治疗信心。告知其家属易引发再出血的原因,指导其配合,避免血压过高、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提升患者合作度。②环境护理。病房需保持舒适、安全、安静,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单独住一间病房。严格落实探视制度,降低人员流动性,室内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做好保暖工作,确保其睡眠质量和睡眠,给予医护操作时,需减低不良刺激。③行为护理。术后将床头抬高25°左右,定时协助翻身。翻身时需注意勿过度转头、过伸、过屈等动作,避免脑部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若患者清醒,避免太早下床或工作。可食用软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需避免出现误吸等。

1.3 指标判定

再出血症状:清醒患者疼痛程度加重,合并呕吐、恶心,术后清醒患者再发昏迷或昏迷程度加重,增高减压窗张力和偏瘫,瞳孔散大等。接受脑CT检查,发病时间越短,CT阳性率则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术后高血压、术后并发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3.33%、33.33%、20%)均低于对照组(20%、6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n(%)]

3 讨 论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属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引发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①患者情绪不稳定:因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常常出现精神紧张,害怕再出血,担心预后,不敢吃饭、翻身等,进而心理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血压增高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兴奋和激动心理也会加大其再出血发生率,过多探视人员,无法确保患者休息质量,见到亲朋好友时,患者心理容易兴奋和激动,或部分患者因出院或疾病痊愈,情绪激动,此类因素均可增高患者血压[2-3]。

②凝血机制异常:人体脑部中包含促凝血因子最多,发生脑出血后,破坏脑组织,所释放的凝血因子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启动纤溶和凝血作用,出现消耗性局部凝血障碍,引发出血。或因患者长时间高血压,血管发生玻璃样变性,止血难度大,血压波动,术后血管破裂,发生再出出血[4];或因止血不够彻底,术后演变为血肿。

总体来说,术后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出血需保持其血压稳定,避免颅内压增高,并密切关注其病情状况,针对性给予护理,对疾病预后和诊治均较为重要。

猜你喜欢

出血性血肿血压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